分享

国家生命智力:诸葛亮的失败与秦始皇的成功 - 帝禹山河图 - 天府社区 博客

 凌雲居士 2010-01-18
国家生命智力:诸葛亮的失败与秦始皇的成功

 

国家生命智力:诸葛亮的失败与秦始皇的成功
本文所说的诸葛亮的失败与秦始皇的成功,“诸葛亮”实际上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生命智力,其失败的标志是蜀国的灭亡;“秦始皇”实际上指的是七国时期的秦国生命智力,其成功的标志是吞灭六国、统一天下;而他们的失败与成功,涉及到国家生命智力水平的高低。
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智力与生命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在于生命拥有生命智力,生命智力来自生命体自身,生命智力是不断发展的也是有层次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自主生存技术的不断创新。
地球上的生命智力形式和结构主要涉及到DNA(包括RNA)智力信息系统(主要由基因和智因组成,智因即正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新基因)、细胞膜(包括生物膜)智力信息系统和神经元细胞智力信息系统,神经元细胞智力信息系统是细胞膜智力信息系统的高级形式,人类大脑思维是神经元智力信息系统的高级阶段。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除了个人的生命智力之外,还存在着家庭或家族生命智力、团体生命智力、民族生命智力、国家生命智力和全人类生命智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该国家的生命智力水平。
具体来说,国家生命智力主要是由国民生命智力和国管生命智力构建起来的。所谓“国管”即国家管理者,包括国家首脑、各级政府官员,以及立法者、司法者、执行者等。一般来说,国民生命智力水平取决于国民的文化、知识、追求和创造力,国管生命智力水平取决于官员的文化、知识、追求和创造力。
进一步说,国家生命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以及达成合理目标的实际能力。如果说,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自主生存技术的不断创新;那么,国家发展的动力及其生命力就在于国家生命智力的创造力。
中国历史上的秦国为什么能够在七国争雄中胜出?归根结底是因为秦国拥有更高的国家生命智力,以及达成合理目标的实际能力:一是创建了历史上全新的“家天下+郡县制”的国家管理体制,二是秦始皇具有管理国家的天赋能力,三是秦兵秦将骁勇善战,四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远交近攻”战略。
对比之下,蜀国占据天府之国(《山海经》记载的“诸沃之野”),其物产丰饶比八百里秦川有过之无不及。也就是说,蜀国比当年秦国的地理物产条件并不差,那么蜀国为什么在三国争雄中落败?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蜀国的国家生命智力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在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隆中对》时就已经注定了。
其一,刘备三顾茅庐,确定了君弱臣强的缺陷,这种缺陷在阿斗身上表现的更严重,以致诸葛亮为了避嫌,不得不“六出祁山”,而不能从长计议。
其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存在着战略判断失误,其“外结好孙权”即蜀吴联盟对抗曹魏的策略,并不能贯彻始终。这是因为,这种外交策略,只能适用于蜀国势力处于较弱的阶段;一旦蜀国势力强盛起来,蜀吴联盟就会崩溃或名存实亡。事实上,关羽兵败荆州走麦城,除了其指挥有失当之处外,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蜀国刚刚开始强盛,就促成魏与吴联合起来遏制蜀国。此乃三方博弈的基本规律,孔明不该失算。
其三,蜀国地理位置及其海拔高度,不利于北上伐魏,而有利于东下伐吴,有关讨论可参阅笔者《诸葛亮失算于海拔高度》等文。在这种情况下,蜀国一旦站稳脚跟,就应该从战略上转而“联魏灭吴”,扩大实力后再图谋伐魏。
其四,刘备与诸葛亮“复兴汉室”的主张,在国家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上缺少创新和改革,难以争取到更多社会阶层和集团势力的支持。
笔者在《生命起源:重构与郑渊洁、郑亚旗商榷》一文里,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生命智力”概念,并指出: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希望有更多的国民获得成功,就要为所有国民都尽可能提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而这又体现着该民族该国家的“民族生命智力”和“国家生命智力”的水平
本文之所以要进一步论述国家生命智力与国家兴亡的关系,目的是希望国家决策层和有识之士,都能够从国家生命智力的高度审视21世纪的人类社会。事实上,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远比历史上七国争雄、三国争雄的局面更复杂。中华民族和中国要想在群国争雄中胜出,就必须拥有更高一筹的民族生命智力和国家生命智力。无论中国要不要“称霸”,中国崛起的事实都是在“称雄”;而有称雄的目标和称雄的实力而不称雄,显然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有鉴于此,21世纪的中国发展大计,就应该是称雄于人类社会,引导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千年繁荣。这就要求中国人不但要创造出相对富足的物质财富,还要创建出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例如共福主义社会:创造自由、消费适度、权利公正),与此同时还要创建出新的人类知识理论体系(例如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宇宙测不准原理,等等)。
 
八纮九野丛书BJ2-2200《国家生命智力:诸葛亮的失败与秦始皇的成功》100117
本文收入《重构(王红旗)文集》之《重构2010进展》,
如欲下载,可电子信联络,或者登录博客打开“下载服务”标签。
博客地址(帝禹山河图个人主页):http://blog.scol.com.cn/dysht
重构智因学研院电话010-51843850 手机13552179184
信箱jdtdshj@163.com或jdtdshj@yahoo.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