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四十年家庭观念的变化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spring&碧海晴空 2010-01-20

Thornton et al.

 

对“家庭是否正在衰亡”的讨论已经旷日持久,近几十年来家庭行为和态度的重大变化使这一争论再次成为焦点。一方面,有学者把这些变化解释为家庭衰落和解体的象征,认为这对个人和社会不利。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家庭只不过是在变迁,而不是衰落,认为那些变化既可以视为有利,也可以视为有弊,或兼而有之。当然,很难评判谁是谁非,因为“家庭衰亡”本身就是一种很难进行衡量的象征性说法,评价它的好坏取决于研究者的价值观。

这些争论反映了美国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迁,本文对此进行了记录。我们关注于公众态度在具体家庭问题上的变化,在自由、宽容、平等普遍议题方面的变化,以及婚姻和家庭角色在人类行动和关系视野中的变化。不评价这些变化是否象征了家庭的衰亡或者兴盛,也不评价它们的好坏。

一、方法

本文的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于五项大规模的调查:探测未来研究(Monitoring the Future)、社会综合调查(the General Social Survey)、父母和孩子代际的定组研究(the Intergeneration Pane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全国家庭与户的调查(the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ies and Households)和国际社会科学项目(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Project)的美国子项目。这些资料提供了关于美国家庭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变迁的广泛的各种指标。每一项调查都跨越了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早期,其中两项有90年代晚期的信息。有的还有更早的信息,这使我们考察近年来的变化有了分析的历史背景。

因为这五项调查各具特色,有不同的研究视角,所以每项调查研究得出的家庭观念趋势并不总是一致的。另外,因为资料只包括了过去四十年,最主要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的资料,只局限于一定历史时期内,所以它们无法说明1960年以前的趋势。因而,根据这些资料并不能辨别出过去四十年的趋势到底是早期趋势的延续,还是重大新趋势的开始,或者是对早期模式的重返。

同时,尽管概念相似、而且分类相同,但在不同调查究项目中,问题的措词通常有较大区别。这就使不同调查间的项目比较十分困难,因为问题措词、回答代码、以及备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却会引起回答分布的显著变化。因而,本文的研究主要限于同一项调查中的相同项目随时间变迁而发生的变化。

二、结论

性别角色

五项调查的资料表明,与男女平等相关的态度和观念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年来,男性和女性都明显地更为积极地看待和评价决策制定权的平等、妇女参与承担原来的男性角色以及母亲就业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事实上,从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这种平等倾向就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到了80年代中期,绝大多数美国人在大部分性别角色领域都持平等态度了。五项研究还表明,人们的态度和观念在90年代中期比80年代中期更为平等。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一直持续着一个历史趋势,即人们越来越认可平等决策权,越来越不认可男女性别角色隔离,越来越认同母亲就业有益于孩子和家庭的发展。

有趣的是,争取妇女平等地位的巨大趋势,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后半期在90年代后期却趋缓下来,呈现平稳状态。然而,这种表面的平稳状态出现在延续了几十年的巨大平等主义趋势之后,由该趋势造成的当前平等主义水平已明显高于20世纪中期。

结婚

19571976年美国人的生活在结婚方面存在一个显著趋势,即对单身持消极态度的人明显减少,对结婚持消极态度的人数增加,视结婚为束缚的论点也越来越多。到80年代中期,要求晚婚的倾向一直延续下来,但对婚姻的消极态度却有所改变。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不同的调查题目、性别、代际和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一个广泛的、一致的倾向。

代际定组研究中对母亲的调查表明,人们在1993年比1985年更不同意“结婚的人更幸福”和“结婚比独身好”的说法,更赞同“几乎没有好的婚姻”和“单身更好”的观点。对孩子的调查却呈现出越来越不赞同“单身比结婚更好”的趋势。1980年,23% 的女儿和34%的儿子赞同单身,但到1985年,这两个比例分别下降到14%20%,到1993年这两个比例只有11% 12%了。母亲和孩子在看待这个问题上的差异,可能正好反映了孩子在18岁到31岁这个阶段正在走向成熟,正值结婚论嫁的年龄。孩子对单身的认同度到1993年下降到几乎与他们母亲在相同年龄时对单身的认同度一样。

国际社会科学课题调查表明,1988年有15%的女性和11%的男性不同意结婚更幸福,到1994年两个比例分别上升到22%和17%。探测未来研究对结婚更幸福问题的调查却有不同结论。女高中生对该问题的回答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晚期非常相似,认同婚姻的重要性、希望结婚的总数保持稳定。男高中生更不同意“结婚的人更幸福”,但也更不赞同“90年代晚期比80年代中期更少有好的婚姻”。

虽然最近在对结婚的态度、偏好、期望方面没有明显的一致趋势,但对理想的结婚时间的看法却相对有明显的趋势。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越来越多的高三学生认为,应该把结婚推迟到高中毕业至少五年以后。这些资料表明,如果美国年轻人的行为与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相一致的话,近来结婚率的下降就可能反映的是结婚的预期年龄上升,而不是要求终身独身的人增多,说明晚婚的人可能比不结婚的人增加得快得多。然而,婚姻自主性的增强和婚龄的推迟也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结婚的人数增加。

离婚

近来,关于离婚的态度倾向和对婚姻本身的态度一样呈现出混合模式。代际定组研究显示,从1962年到1977年母亲越来越赞同离婚。然而,实际上对此问题直到80年代也没有什么特殊变化,并一直平稳地持续到了90年代。五项研究中,只有全国家庭与户的调查进行了大规模的截面调查,测量了成年人对“婚姻是一种终身关系,除非极端情况,不应该结束(终身婚姻)”的回答。赞成离婚的被访者人数从1987年到1992年都很稳定。

定组研究中对孩子们的调查显示,从1985年到1993年出现了越来越接受“离婚通常是一对夫妇不能解决婚姻问题时最好的选择(最好离婚)”的倾向。然而,该调查为年轻人设计的其他离婚问题中并没有出现一致的趋势。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认为“最好离婚”的倾向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周期现象,而不是一种历史趋势。随着从23岁到31岁的成熟,这些年轻人可能更像他们的母亲一样,会比青春期时更看重离婚的成本和收益比。探测未来研究的资料表明,这些年对婚姻的乐观态度呈略微下降的趋势。对婚姻的乐观态度在稳定地持续了10年后,坚持一生只与一个人维持婚姻的女中学生在80年代后期略(4%-5%)有下降。但在参与研究的男生中并没有出现这种倾。因此,从总体上看,在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关于离婚问题的任何议题都没有出现大规模或者普遍性的变化趋势,尽管部分人群在特定方面可能存在细微变化。

尽管近年来对离婚的态度基本上稳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稳定是建立在一种高度接受离婚的基础之上的。例如,代际定组研究显示,五分之四的年轻人表示离婚是可接受的,即使有孩子。而Inglehart1997)认为,大约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离婚总是不对的。但同时,很大一部分人仍然认为婚姻是终身的,除非极端情况不能结束。一些人仍然认为,孩子与双亲在一起更好,离婚可能给孩子造成重大问题。因而,只有五分之二的年轻人认为“离婚通常是一对夫妇不能解决他们婚姻问题时最好的选择(离婚最好)”。

人们对待离婚的两难心态也反映在如下事实: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认为应该为离婚设置障碍,让离婚变得更加困难,而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认为离婚应该更容易,该分歧从80年代持续到90年代。许多州考虑修改他们的无过失离婚法律,至少有两个州通过了允许人们选择一种新的婚姻形式的法律,即“契约婚姻(covenant marriage)”,这种婚姻要进行婚前法律商议,使离婚变得困难,即使人们后来决定结束这种关系(Wardle1999)。199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一半美国人支持契约婚姻,认为应该提供这种制度供人选择。五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自己愿意考虑这种选择。

婚前性行为

人们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在70年代比60年代早期和中期要宽松得多。社会综合调查资料表明,认为婚前性行为总是或者几乎总是错误的美国成人,在70年代后期持续下降。到80年代中期,只有五分之二的女性和三分之一的男性,认为男女婚前有性关系总是或者几乎总是错误的。这段时期中的青少年也出现了类似趋势。

1986年开始,社会综合调查开始询问人们对待青少年的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当性的参照对象是青少年时,认为“总是或几乎总是错误”的人数就显著增加,大约占80%的男性和90%的女性。而且该趋势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都没有变化。然而,全国家庭与户的调查却有不同发现。该项调查将问题设置在有强烈爱意的18岁未婚青年之间,并将回答方式设置为“您认为是否正确”。结果发现,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男性被访者中出现了从“不同意”到“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的趋势。而女性被访者中不仅出现了远离“不同意”的趋势,而且稍有偏向表示“同意这种情况下的性行为是正当的”。而全国男青年调查却出现不同趋势,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参加调查的男性青少年表现出了对婚前性行为持更保守的态度。19851995年间,从不接受婚前性行为或者只在双方打算结婚时才可以的青少年的百分比从20%增加到29%。

全国男青年调查显示出更加保守的趋势,全国家庭与户的调查出现更不保守的趋势,而社会综合调查显示没有什么变化,但三种资料来源表现出不同趋势的原因并不清楚。未来的一种可能性是像参加全国男青年调查那样,年轻人的新一代的态度和行为确实会更加保守。另一种可能性是近年来感情越来越被当作未婚青年性关系合法化的条件,这可能是导致全国家庭与户调查中保守态度减少的一个因素。无论如何,不同资料的差异,使要得出近年来的普遍趋势的发展方向和范围的一致结论,甚至是一点结论都是很困难的。

非婚同居

在美国,非婚同居在60年代极其有限,但最近几十年它在年轻人和上了年纪的人中急剧增加。早在70年代中期,特别是年轻人对这种生活态度持很接受的态度。例如,70年代中期,一多半高三学生认为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不结婚而居住在一起是“在做他们自己的事情,没有影响到别人”,而且另外几乎五分之一的人认为同居人们正在“体验一种值得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认为非婚同居“破坏社会”或者“违背了人类道德的基本准则”。三分之一的高三女生和将近一半的高三男生认为婚前同居通常是一个好主意。

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的资料表明,早期趋势还在延续。先看成年人的资料,代际定组研究中的母亲在两个关于同居的题目中,1993年比1985年表达了更积极的观点。参加全国家庭与户的调查的男性和女性中,19871992年间不同意“人们只要打算结婚,未婚同居是正当的(同居可以)”这一观点的人呈下降的趋势。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年轻人也变得更加接受非婚同居,这一变化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显著。然而,因为80年代在非婚同居赞同与否方面的性别差异非常大,以至于变化发生了几年之后仍然表现为女儿比儿子更少接受非婚同居。还须注意的是,对同居态度的代际差异也很大,到90年代早期,接受非婚同居的儿子和女儿至少是母亲的两倍。

探测未来研究询问了高三学生一个关于“同居明智(wisdom)”的问题,看他们对以下陈述的反应:“婚前为了发现他们是否真正融洽而同居通常是个好主意(同居好)”。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接受婚前同居的高三学生显著增加。有五分之三的高三学生认同“同居是婚姻的序幕”,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高三学生将是未来决定同居和结婚最活跃的和主要的个体。尽管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间,女性对同居的态度比男性变化更大,19971998女学生比男学生更不接受结婚前“同居明智”。

认为未婚同居或者是“体验一种值得选择的生活方式”,或者“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没有影响到任何他人”的高三学生部分从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始终保持在五分之三左右(同居道德)。但答案在两者之间的分布却有所变化,同意同居是“值得体验”的人从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减少了,而认为同居“只是他们自己的事”的人增加了。这种转变可能表明,未婚同居已经足够普遍,不再被当作一种可选择的生活方式的新体验了。

非婚生育

随着个人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社会自由的日益增长,美国人的观念中,性和同居也日益与婚姻相分离。结婚对生育的必要性也越来越不受到重视,虽然这些趋势与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相比要小。从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对未婚生育持否定态度的高三学生有所下降。

全国男青年调查和全国男性青少年调查的资料都有力地显示,对于婚外有孩子的耻辱感在下降(Ku et al., 1998)。国际社会科学课题的资料表明,接受未婚生育的趋势并不是只有年轻人中才有。这项研究中的成年人被问到他们对“想要孩子的人应该结婚”这一陈述的看法。1988年约有四分之三的男女同意这个陈述,只有十二分之一的人不同意这一命题。而19881994年间同意的百分比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不同意的则增加了3个百分点。

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接受婚外生育,并把单身父母作为解决婚外怀孕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仍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会把未婚父母的身份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90年代晚期,低于10%的高三学生认为未婚生育是“一种值得选择的生活方式”。在80年代晚期,年龄在17-23岁的年轻人中有四分之三认为“对一个16岁的女孩来说,成为未婚妈妈是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对未婚爸爸的观点也类似。80年代中期年龄在15-19岁的男青年中有十分之七的人表示:如果他们使一个女孩怀孕了,他们会非常不安(Marsiglio1993SonensteinPleck& Ku1997)。

婚外性行为

随着独身、离婚、婚前性行为、婚外同居、未婚生育等自由的增加,人们可能会预期婚外性行为的社会自由度也增加。然而,资料却清楚地反驳了这种预期。事实上,出现了一种减少婚外性行为自由的变化趋势。认为“婚外性总是错误的”的女性增加并不明显,而且似乎只在80年代晚期才出现。然而不同意婚外性行为的男性增加得很快,并且持续出现在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1984-1985年和1996-1998年的整体变化在统计上也很显著。到90年代晚期,约有90%的男性和女性认为婚外性行为总是错误的或者几乎总是错误的,男性和女性几乎一样不赞同。另外,1998年实施的另一项研究揭示,近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认为“已婚的人发生婚外情”不仅仅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不应该被宽容。

探测未来研究中询问了高三学生是否认为“只与一个人有亲密关系对一般人来说太受限制”。在1976-1977年,有66%的女生和53%的男生不同意一种排他性关系过于受限制,1985-1986年分别增加至70%60%,到1997-1998年又分别增加到76%和63%(1985-1986年和1997-1998年的整体变化对男性和女性来说都十分显著)。

关系的排他性是个例外,不同于允许人们更自由地选择自我行为的长期趋势。与这个领域里日益增加的容忍准则相反,不宽容明显扩大了。美国人越来越强调关系内的忠诚,但在是否进入关系或在关系恶化、破裂时打破婚约(离婚)方面的选择却更加灵活。

生养孩子

1962年代际定组研究中有85%的母亲认为“所有能要孩子的已婚夫妇都应该要孩子”,到1980年下降到40%,该水平持续到90年代。这些母亲的女儿从80年代开始步入成年,与她们母亲同龄时期相比,受到“应该做父母”观念的约束较小。另外,这些年轻女性在后来的13年里,坚持做父母的观念减少到一个更低的水平,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减少得尤为显著。而这些母亲的儿子认同结婚夫妇要做父母的观念从19851993也减少了。

1988年到1994年,国际社会科学课题询问了被访者在多大程度上赞同“没有孩子的人们生活空虚(空虚生活)”。1988年,45%的男性和女性都不同意这个陈述。到1994年不同意“没有孩子导致空虚”的妇女增加到56%,而男性仍保持相对稳定。这些年,对妇女来说,父母身份是成功成年人生活的必备条件的观念明显降低了。国际社会科学课题调查的另一问题是对“孩子作为结婚主要目的(结婚为孩子)”的看法。1988年,三分之二多一点的男性和女性不同意要孩子是结婚的主要理由。随后的6年里,不同意这种观点的男性有所减少,而女性则没有变。但该项研究表明,美国人并不认为做父母是一种束缚。1988年,有四分之三的男性和女性都不同意“生孩子会严重影响父母的自由”。在1988年到1994年这段时期,男性和女性在对父母身份束缚的观点上出现了很大分歧。女性中不同意“孩子严重影响父母的自由”的百分数明显上升。而男性中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更多地认为孩子严重影响了父母的自由。

美国人怎么看待父母身份带来的满足感呢?探测未来的数据表明,在70年代中期,做父亲和做母亲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观念被高三学生普遍接受。接下来的10年里,认为“父亲是一个男性最具满足感的体验之一”的男生和女生都略有增加。有趣的是,这种趋势以缓慢的速度延续到了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而认为母亲身份能带来满足感的则相对较少。

尽管为人父母和抚养孩子的准则及理念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几乎没有证据能证明年轻人想当父母的愿望降低了。探测未来的资料表明,认为结婚就会生子的高中生相当稳定。90年代末的人数和80年代早期的人数相当一致。

三、讨论

本文讨论了家庭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重大变迁。当今美国对婚姻、孩子和家庭生活的高度重视和负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持续特征。青年人和老年人都非常重视婚姻和孩子,并打算把他们生活的重心放在孩子和配偶身上。然而近年来,婚姻和孩子的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料清楚地表明,近几十年来,启蒙时期的核心理念——自由、宽容、平等在美国家庭生活变迁中起了重要作用。虽然绝大多数美国人仍重视婚姻、孩子和家庭生活,但这些社会机制与以前相比,自主性更强,而强制性更弱了。婚姻和父母身份不再被看成是对成年人身份的必备条件。虽然大部分美国人重视并打算结婚,但他们并不认为结婚必然比一辈子单身更好。而且,即使大多数人认为父母身份能带来满足感并打算做父母,但大部分并不认为“能要孩子的已婚夫妇都应要孩子”。另外,大多数美国人并不认为没有孩子的人生活空虚,也很少有人认为结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孩子。这种婚姻和父母身份的自主性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它延续到了90年代。很明显,如今人们选择亲密关系和家庭生活方式比过去更被理解和更自由了。

与婚姻自主性增强的趋势相随的是理想婚龄的提高。在过去20年里,打算将婚期推迟到高中毕业后5年的高三女生增长了一倍。当今婚姻选择的自主和自由本质的另一标志是对离婚的接受。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反对“离婚不正当”的思想。看来很少有人认为为了孩子,感情不好的父母也应该在一起,但大部分认为婚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除非理由充分否则不能结束。美国人也认为孩子应该有双亲,离婚会对他们造成重要影响。

结婚不仅更自主,而且作为一项社会机制对个人自由的控制力减弱了,特别是使性行为、居住安排、孩子生养等方面的自由增加了。当今的美国年轻人普遍接受婚前性行为。60年代和70年代对未婚成人性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现在的态度大部分形成于80年代中期。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这些态度只有少量变化,而且可能还是矛盾的,成年人更接受而青少年更不接受。同时,大部分美国人认为青少年性行为是错误的,对这种行为的反对在过去十年里实际上没有变化。

关于未婚同居也存在一个代沟。大部分成年人对未婚同居持否定态度,但如果他们打算结婚的话,态度就有所缓和了。而大部分年轻人不仅接受未婚同居,而且积极的赞同未婚同居是一个好主意,可以发现他们是否真的合适。这种接受和认同未婚同居的趋势延续时间相对较长,持续到90年代晚期。

这些年未婚生育的耻辱感也减少了。现在只有一小部分年轻人认为未婚生育是错误的、有害的。这些趋势延续时间也很长,持续到了90年代早期。但到了后半期就不明显了。同时,大部分人认为婚姻是生育的正当制度,只有一小部分认为未婚生育是一种值得选择的生活方式。大部分认为未婚青少年做父母是一种非常消极的结果。尽管视未婚生育为消极,但现在大部分男性年轻人仍认为未婚父母是解决未婚怀孕的一种好办法,比结婚、流产和收养要好。

与婚姻重要性的减弱和行动自由的增加相对的趋势集中于婚外性行为方面。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一个已婚的人与他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是错误的。而且,近年来这些人对婚外性行为的反对并没有减少。认为婚外性行为不道德的人有所增加。因而,虽然婚姻对未婚人性行为的约束力降低了,但对已婚人性行为的约束却增加了。

这种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和已婚人的性自由的减少,会影响到婚姻的形成与解体。如果未婚个体感受到了婚前性行为的宽容,性的表达可能不再是结婚的主要动机了。而且,如果过多的强调婚姻性关系的排他性,想要几个伴侣的人可能更不愿意结婚了。因而,单身有更多的自由、结婚自由更少这两种趋势,可能导致结婚的推迟,但选择结婚的人会遵从婚姻内性关系的排他性。沿着这样的脉络,是否结婚的选择性增强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紧张更少和离婚率的降低。

最后,我们注意到对性别平等的赞同伴随着个人行为选择的自由。这些趋势延续到了90年代早期,但到了90年代晚期,总体上趋于平稳。然而这种平稳是一种高度主张平等的平稳。大部分美国人支持大多数方面的性别平等,尽管女性的支持度看来比男性高。随着性别平等的普遍接受,还有一种连续的、支持性别角色分工的潮流。大部分美国人——男性比女性多——仍认为男性要负责家庭以外的主要责任,女性负责家里。许多美国人仍关注妇女在家庭外的工作的后果,许多人认为妇女工作时,家庭生活特别是孩子会受影响。而过去二十年里,认为孩子会因为母亲工作而受苦的人数减少了,这种趋势持续到90年代。这可能会使将来母亲工作变得更容易些。日益增长的性别平等与持续支持某些劳动的性别分工并存,表明家庭性别角色将仍是潜在冲突与协调的源头。这一点在有特别需要父母照顾的小孩家庭尤为重要。家和工作场所的分离,加上性别平等原则与对孩子和家庭责任,外出挣钱养家对许多美国家庭来说是一个长期的难题。而人们依靠社会解决工作和孩子照顾问题,也可能会成为长期的公共问题。

对过去几十年家庭问题态度的考察表明,美国人越来越珍视他们个人的和家庭生活的自由与平等,同时也维持着他们对理想婚姻、家庭和孩子的责任。这表明结婚生子对大部分美国人来说仍是重要的目标和事情。也表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仍是大部分美国人生活的中心。考虑到这些关系的重要性,可能大部分美国人仍会大量地投资于此,并从中获得喜与悲。同时,当前美国人对婚姻、家庭和孩子的责任与对平等、宽容、自由的追求并存。看起来,高度认同性别平等的新一代年轻人到成年结婚生子时,会比他们的父辈和祖辈们在家庭安排方面做更平等的协商。性别意识形态中的这种群体替代过程很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导致劳动实际分工和家庭决策方面的更为平等。

可能美国人将来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既是个体层面的也是公共层面的——是平等、自由原则与对家庭、婚姻和孩子责任的整合。当平等、自由原则与对家庭的责任相互排斥而非相互支持时,人们怎么做出选择呢?人们怎么才能既履行他们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能利用这些自由来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和抱负呢?正是由于这个矛盾才使在个人和家庭之间做出抉择是很困难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矛盾,不同的优先和平衡也才成为公共争论和公共政策的议题。考虑到人们在家庭责任、自由和平等原则上的选择和整合途径不同,这些问题以后可能会继续成为公共争论的重要领域。而且,鉴于这些原则对美国人的重要意义,这些公共争论和辩论将在二十一世纪前几十年里和二十世纪后几十年一样激烈和充满冲突。

 

(原文见美国《婚姻与家庭杂志》2001年第63期,A·桑顿和L·-德马斯著,胡玉霞摘译,刘汶蓉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