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真规则》读后(五)

 yangyang3435 2010-01-28
《股市真规则》读后(五)(2010-01-24 02:03:08)

建立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从第六章开始进入公司分析。在第六和第七章主要是关注公司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工作的一半,另外一半是对公司进行估值,即使最好的公司,要是买入价格过高,也是糟糕的投资。关于估值的内容,将在第九第十章讨论。

 

作为一个投资者如何分析公司,作者建议先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成长性。强有力的成长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如果能够保持高速成长,就能迅速积累财富,即便现在股价高高在上,很快也就会变的非常值得了。然而,研究表明,经历了高成长的公司之后的表现是差异很大的。历史上的高速并不一定导致未来公司还能高速成长。因此,不能仅仅看到连续的成长率就假设未来。需要认真研究公司的成长性来源。从长期经营看,销售增长驱动着盈利增长。短期上,通过成本削减或者报表粉饰,可以使利润的增长超过销售的增长,但这样是不可能维持的,成本的削减也是有极限的。

 

销售的增长通常有四个来源:销售数量增加、提高价格、销售新的产品或服务、购并其他公司。需要了解公司的成长是从那个地方得到的,多少来自提价、多少来自销量增加、多少来自市场份额增加。分清楚了组成,就能更好的把握未来。

 

其中对通过购并来实现增长的公司需要特别注意。不审慎或者过高价格的收购增加了公司的风险,同时,收购时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的事,如果管理层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把公司做大,而不是做好上,迟早公司会失控。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弄懂一家公司是很困难的,而购并会使得情况更复杂。作者建议,成功的投资是购买一个好生意,而不是买一个兼并机器。要是搞不懂除去收购后,这家公司成长得有多快,就回避它的股票。

 

对于增长重要的是要知道增长的质量,也就是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并购实现的增长,质量是很低的。通过成本降低实现的增长,需要分清楚是通过消减费用,还是可持续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只有可持续的增长才是高质量的。

 

二、收益性。相对于投入公司的资金数量,公司产生了多少利润?这是找出好公司的关键。可以通过考察利润率、每股盈利与经营性现金流比较、单位资本产生的利润来评估公司。资本收益高,通常也意味着公司管理的好。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其实,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另一部分是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这说明了提高盈利的两条渠道:提高销售利润率(要么提高价格,要么降低成本),或者加快资产周转率。这也说明了,对一些企业,象食品店、折扣店,不能对产品大幅度加价,采用严格的库存管理就是关键。这样就降低了资本占用数量,提高了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股东的权益使用效率,也就是说只考虑股东的单位资本投入能带来多少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 * 财务杠杆率,其中,财务杠杆率=资产/股东权益。对于财务杠杆需要多加关注,它测度的是负债相对于股东权益的程度。这个比率高或者低都不是好事。适当的比例可以推进收益,太高了反而可能导致灾难。具体多少好,没有定论,应该考察行业,考察公司的业务收入是否稳定来看。特别提醒,银行的财务杠杆永远很高,这是行业性质决定的。另外,如果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太好了,有可能是被其他事项扭曲了,并不是真的。比如刚做了大量的股票回购。

 

自由现金流 = 经营性现金流 - 资本性支出。它反映了一家公司的所有者拥有可以提取而不影响公司业务的现金数量。经营或者投资一家企业,最后我们期望赚到的是现金,而不是会计账面做出来的利润。只有这些利润转化成了现金,生意才是真正赚到了钱,因此,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是异常的重要,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但在生产的过程中,有设备的折旧、报废、更新换代,要维持企业经营下去,必须补充和投入新的资本,因此,在扣减了这些资本性支出后得到的自由现金流才是股东拥有的真实的收益。这一点在企业分析中非常重要,自由现金流也是分析交流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

 

考察公司收益率情况时,可以使用盈利能力矩阵。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一维,把自由现金流作为另一维。净资产收益率高自由现金流高的那些公司,属于低风险的公司,就像一个成熟的商人,已经把自身的业务经营的很好,拥有赚取超额的现金和高额收益的能力。如果能以合适的价格投入这样的公司,是很有价值的。对于,自由现金流低的公司,多半是正在进行扩张,进行资本的投入,如果净资产收益率高,可能它自己就能赚到需要投入的钱,如果这些扩张时成功的,未来有可能进入高净资产收益率高自由现金流的领域,成为未来的明星。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低,又在大规模扩张的公司,实际上就类似于创业者了,他们还没形成稳定的赚钱模式,属于高风险性公司。有可能未来成功,也可能失败。投资于这样的公司,也没什么不对,一旦公司成功,可以赚的超高的回报。但事先你要清楚,你要进入的是什么领域,风险和收益是怎么匹配的。

 

投入资本收益率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分析资本收益的比率。它比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更全面、更好的度量盈利能力的工具。主要是调整了负债对收益率的影响。使用投入资本收益率可以是分析尽可能聚焦在核心业务本身上,而不受融资方式的干扰(股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也使得同行企业之间便于比较。相比之下投入资本收益率的计算较为复杂,感兴趣的可以参考其他资料深入了解。

 

三、财务健康状况即使再美好的家也需要稳固的基础。稳健的财务状况就是公司的稳固基础。公司增加负债,就增加了固定的费用。当生意好时,这些负债推动了生意的规模,即使减掉这些费用,还是能产生非常好的盈利,当生意不好时,债务的固定费用就可能把利润降到非常低,甚至亏损。实际上,负债就是一个杠杆,放大了公司的盈利和亏损。这个杠杆就是前面讲到的财务杠杆。杠杆比率是衡量财务健康的一个指标,除此之外,还有:

 

权益负债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每一元的权益担负了多少长期负债。

 

已获利息倍数。由税前利润加上利息费用,得到息税前利润。由息税前利润除以利息费用就是已获利息倍数。利润高的公司可以负担更高的负债,而利润少的公司,如果利润出乎意料的下滑,高负债可能使经营陷入困境。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财务状况越健康。需要考察一个长期时间里(比如5年)公司的已获利息倍数变动趋势,如果在逐渐下降,说明公司变得风险越来越大。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衡量公司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如果公司需要马上还清负债,能变现出多少现金。低的流动比率意味着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源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迫使公司必须在外部寻找融资。作为能够应付正常运营,不至于产生大麻烦,一般要有1.5以上的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 - 存货)/ 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更为保守的测试指标。主要是考虑到存货可能不像账面上记载的那么值钱了,比如:过期的电脑、时装。这个比率对制造业和零售业特别有用。一般速动比率高于1被视为公司处于较好的状态,但还是要对照一下同行其他公司的情况。

 

四、风险负担情况即使最好的企业也有足够的理由不去投资。投资前,一定要确信对公司的全部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其中负面因素确实压不过正面因素。首先,列举所有的负面因素,从最显而易见的,到可能性很小的。设想一下可能发生的空头情况,做一个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你在困难的时候,作出决定。增强你的信心,在暂时的糟糕时能够拿得住。也可以使你知道何时是真的变得更糟糕的转折点。

 

五、管理考察公司的管理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是谁在主持?他们是为股东利益还是为自己?

 

关注管理层的薪酬,公司的年报里通常会披露管理层薪酬的情况。虽然薪酬的高低没有绝对数来衡量,但明显过高的薪酬,特别是超过同行过多的薪酬,还是令人担心的(道德问题)。关注薪酬是固定的还是跟业绩挂钩的,如果有股权激励,关注是慷慨的还是有严格限制的。有好的治理标准的公司,在经营不好的时候会毫不客气的减少管理层的奖金,而在经营好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的增加管理层的奖金,这才是你作为股东希望看到的公司。还要注意,是否有管理层贷款?甚至被豁免?管理层取得公司的额外津贴是应得的吗?管理层是独占了大部分股票期权,还是与普通员工分享?管理层过分使用期权?创始人或者大股东从事管理得话,他也得到一大笔期权吗?管理层是持有还是在分批卖出公司的股票?

 

管理层对金钱的态度与他们是否会恶意对待股东有很强的联系。你还需要关注:管理层是否利用自己的权力让亲戚朋友富起来了?这个要检查关联交易,是否是跟大量亲戚朋友的公司在持续不断生意往来?如果管理层全部家庭成员都在插手公司事务,那管理层就很有问题了。

 

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家庭成员或前管理层成员是否重叠?董事会是防止CEO的经营管理失去节制的重要环节,内部人、关联人控制的董事会难以尽到责任。

 

管理层是否坦率地对待自己的错误?寻找公司年报里的总结和展望,是不是公正评价了过去一年的成功与失败?还是一篇毫无价值的废话。管理层是如何实施奖励的?一个CEO把自己标榜成救世主也是很危险的。还要关心公司的管理层流动,经常更换是要警惕的信号。管理层是否能未来给公司带来诚实的形象,而作出对自己可能不利的决议?

 

查看现任管理团队在任期内的绩效,盈利能力、资产使用效率是否获得提高?挖掘过去的收购兼并是否获得效果,还是当时支付太高的价格。查看一下公司的股份变动,特别是期权计划和增发新股,明显的这方面增长,实际上是把股东的价值在送人。公司的计划,一旦宣布后,是坚持到底,还是每年都发布一个新计划?检查公司发布的战略,成不成功是次要的,主要是看他们是否在执行,执行状况怎么样。这是在检查,管理层是关心什么,花时间在做什么。

 

公司能否坦率提供足够的信息,还是故意对很多信息藏着掖着,披露一些模糊不清的信息?管理层能否做出一个有别于同行和传统观念的事?比如低迷时,维持研发费用的支出。这说明管理层更关心在长期中打败竞争对手,而不是每季度的盈利上超过对手。关注管理层是否掌握了公司经营的立体手法,公司经营上是否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利用资本市场、资金市场。

 

关注公司的管理和管理层常常是在研究公司的时候被忽略的地方,但这是很重要的。卓越的管理能够区分出杰出的公司和平庸的公司。而即便是好公司,拙劣的管理也能把公司搞成一团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