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小衔接关注有效教育 教师行为温暖学生心坎

 悦读馆 2010-02-28
幼小衔接关注有效教育  教师行为温暖学生心坎
“10条建议”:营造快乐成长的氛围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优化教育教学行为
    幼小衔接,似乎是一个老话题。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启蒙教育的跨度。而解决这个问题,决不是简单的幼小衔接的技术性操作,对此,打一小学有着自己的探索与思考。
    自2007年以来,该校认真积极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而“10条建议”的提出和实践,是从研究幼小衔接入手,从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着眼,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理解,优化师生关系的一种准则,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针对性:“10条建议”的提出“背景”
    该校调查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观察记录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行为,开展幼儿园大班幼儿参观小学活动,组织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活动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所聚焦的问题越来越明确,最终落脚在“幼小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指导行为的衔接研究”上。
    他们发现:——幼儿学习习惯表现呈现不稳定的特点,同一幼儿学习习惯的表现也会有很大差异,会随着很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学习习惯的不稳定再次说明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行为,不是短期行为。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方法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特点、心理,而不是凭经验,以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
    ——幼儿的表达意愿和说话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学习中是听众,其中有的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但很少举手发言;有的发言了,但声音很轻;究其原因,有的是不会不懂不敢说;有的是内向个性不想说。
    ——幼儿学习习惯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学习时间长短影响学习专注度、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影响学习专注程度、座位的安排、教师语言的节奏、教师在活动中的情感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会分散学习注意力等。
   
深刻性:“10条建议”的指向“内涵”
    学校将“幼小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指导行为的衔接研究”作为基本的思路。因为幼儿园与小学的各种制度性差异,一时是难以改变的,学校能做的就是在环境产生变化以后,尽可能地让学生感觉老师的差异并不是很大,由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该校曾组织一年级、二年级的老师在幼小衔接专题网站上围绕六个问题进行探讨,即:1、你对学龄前儿童有了哪些全新的认识?2、你觉得幼儿园教师哪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举例说明。3、你认为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有什么不一样?请用细节说明。4、你认为小学教师需要关注哪些学习习惯的培养?5、你认为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6、一个优秀的一年级教师是什么样子?
    结果,他们提出:一是教师的语言节奏要符合幼儿(新生)年龄特点,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语言节奏要尽量放慢,尽量口语化一些,必要时要重复提醒,要给刚进入小学的新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不顾及幼儿业已习惯的教师语言节奏。幼儿园大班教师的语言节奏也需要在可能的条件下进一步进行调整,兼顾语言的精炼性与逻辑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二是教师组织学习活动要兼顾幼儿(新生)心理特点,在学习活动中渗透游戏的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增加学习的任务。三是教师要关注幼儿(新生)的体验与感受,建议幼儿园在大班后期可采用教师“走班制”,让幼儿获得不同的体验,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环境;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有肢体接触、有贴五角星、有同伴鼓励、有赞许的目光等,关键是发自教师内心的肯定;安排教室座位时要注意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因为这会影响孩子注意力能否集中。
   
人文性:“10条建议”的具体“表述”
    该校反复推敲形成的“一年级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10条建议”,具体表述为:
    1、平等相处多交流:与学生交流时,要弯下身体,保持与学生平视。在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学会理解多换位:学生进入小学以后,是有一定学习任务要求的,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他们的行为,要给他们适应的时间。
    3、欣赏表扬多尊重: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尊重并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注意学生的细节动作,善于观察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
    4、善于倾听多用心:在各种活动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述,既可以借以了解学生,又可以作出一种示范。
    5、亲密接触多爱抚:经常用手摸摸学生的头,握握学生的手,或者拥抱一下,以表达你对学生的喜爱。
    6、微笑相对多鼓励:要给学生多一些微笑,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回答对了问题,给他一个肯定的微笑;学生回答错了问题,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
    7、细化要求多示范:在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各种要求尽可能地细化,多示范、多提醒,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内化。
    8、清晰缓慢多提示:在讲话或者提要求时,语速要尽可能地放慢,声音响亮,以有利于学生听清老师的要求。
    9、形式多样多趣味: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多一些趣味性,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比如游戏、儿歌、动画等。
    10、兴趣激发多储备:喜欢孩子喜欢的事物,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满足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打一校长卞松泉说,这“10条建议”可归结为一个理念、两种态度、三种方法、四个细节,即理念就是要公平、平等;态度就是要有理解的态度,要有欣赏的态度;方法是善于倾听,亲密爱抚,微笑相对;细节就是示范要求,表达清晰,形式趣味,知识储备。他强调,这“10条建议”虽然是基于幼小衔接而提出来的,但许多主张是学校一直倡导的,是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中琢磨出来的,所以也并不仅限于幼小衔接的范畴,具有通用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