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格模式

 北京爱琴鸟 2010-03-06
性格模式
2006-6-16 12:42:07     作者:(陈佳骏)

每个人都有一些行为模式,借以形成其个人的经验及行为。惟有认识这些心理模式,你才能与人顺利沟通,不论是推销汽车或倾吐情衷。就算我们的环境经常在变,但这种模式却始终如一地主宰我们的认知和思考。

第一种性格模式就是追求型对逃避型。人类一切的行为都是绕着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渴求打转。例如你把手抽离点燃的火柴,乃是为了免于被灼伤;你之坐观夕阳美景,乃是因白昼渐没于黑夜时的壮丽天演能带来快乐。

至于对可多种解释的行为,此种性格的分类依然适用。例如甲之所以徒步一英里,是因为爱好运动;至于乙也这么做,是因为极其厌恶乘车,丙之所以阅读福克纳、海明威的文章,是因为欣赏他们的文采和洞察力;而丁虽也看他们的作品,目的只是不想让别人觉得他太粗俗,但并非真有兴趣。从此四人的行为上,可以看出甲、丙二人是在追求能让他们快乐的事物,而乙、丁却是在避开会令他们痛苦的事物。

第二种性格模式便是自我判定型与外界判定型。你找个人问问,看他如何得知自己表现不错。对某些人而言,他不能肯定,全看外界评语。例如主管拍拍他的背,夸他干得好;被提升了;得了一笔可观的奖金,受同事注目及赞誉等。像这类的人,就属于外界判定型的人。

对另外一些人而言,这个答案来自自我。当他们表现得不错时,自己会知道。如果你是个自我判定型的人,不管你的建筑设计得了多少奖,若自己不觉得它有特殊之处,任何外来的赞誉都不足以使你肯定自我。相反地,即使你所做的只得到主管和同仁的些许注意,但是你认为已克尽全力,这种肯定将远过他人的肯定。

第三种性格模式是自我意识型对顾他意识型。有些人的处事观点,着重于其中是否跟他有切身关系;另外一些人的处事观点,则着重于其中是否跟大家有切身关系。当然,不会有人偏向于这两个极端,否则如果你是前者,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你是后者,往往就成为一个烈土。

倘使你现在正负责公司员工的招募,你会不想知道哪些应征者最合适哪些空缺吗?不久之前,有家大航空公司发现公司里95%的抱怨,来自5%的少数员工。这5%的人,自我意识甚强,经常只顾自己的看法,不理会他人。请问这种人是不是好员工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他们很可能有才华、工作卖劲、为人和气,但是因为摆错了位置,所以就不能施展所长。

第四种性格模式是配合型对拆散。我想在一开始对你先做个实验,请你看看这三个几何图形有何差异?


 

当你仔细看过之后,可能会有好几种答案。可能你会说它们全是长方形,也可能说它们都有四个边;可能说其中两个长方形站立,一个长方形平躺;也可能说两个长方形是垂直的,一个长方形是水平的;或者你会说,其中一个跟另外两个不一样。

你看,从不同的角度看相同的图形,就会有这么多的说法。在此我要跟各位介绍一种性格模式,那就是配合型对拆散型,这种模式会影响我们对资料吸收、理解的分类。有些人在处事的观点上,着重寻求共同点,这种人归类于配合型,当他们看见前述的图形时,便会说:“它们全是长方形。”另外一些人在处事观点上,是着重寻求差异点,此种人归属于拆散型,对于前述的图形会认为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出入。当然在这两种极端之间仍然会存在许多大同小异型和大异小同型的人。前者是在许多共同点上会找出一些小差异来,而后者便会在许多差异点上找出一些小相似来。

在此让我告诉各位一种下意识改变性格的方法。我们之中大部份的人,从未肯下工夫去认识自己的性格,如果你想改变,第一步就是先得觉悟。当你能觉悟之后,才能给予自己制造出一些新的改变机会。譬如说你有一种强烈逃避事物的倾向,请问你该怎么办?不错,像是手碰了电熨斗,你是会尽快逃避那可能的烫伤,不过就没有你会愿意追求的事物吗?难道就不能有意地把自己塑造成追求成功的人吗?那些伟人和有成就的人不都是奋发进取的人吗?因此如果你想成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