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 框架》必将推动知识管理高速发展——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知识连接你和我

 Aido 2010-03-09

2009年5月6日,经过近两年时间筹划起草的国家标准《知识管理 框架》正式发布,并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也是在这一新兴的管理领域所作的开创性尝试。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必将给知识管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知识管理的广泛应用。

一、知识管理标准的价值

知识管理被视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管理变革,是知识型组织的生存之道。因此,知识管理更多地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相比工程技术领域而言,显得更柔性而难以形成一定之规。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管理标准是一个管理标准,类似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当然,要想让知识管理标准化程度达到质量管理的程度,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知识管理 框架》标准的起草、发布与实施,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统一知识管理领域的概念、提升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 知识管理标准起草过程将所有相关服务商、研究机构、应用单位集合到一起,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求同存异、统一认识、达成共识过程,可以产生知识管理领域的通用术语、基本模型等。
  2. 知识管理标准将可以使更多的应用单位受益,帮助用户掌握知识管理领域的专业术语,与知识管理服务商进行充分的对话,避免陷入服务商所提出的光怪陆离的炒作概念中。
  3. 知识管理标准将一些基本的内容进行了界定,促进研究者、应用者可以从更高的起点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不是在低水平上耗费时间。同时,由于标准仅对目前已经成熟的、能达成共识的内容进行界定,更深层次的内容还有待研究和实践,这为专业服务商、研究机构乃至用户留下了广阔的创造和创新空间,这些创造与创新在成熟之后又可以纳入标准化文本中,从此形成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标准化的良性循环。
  4. 知识管理标准将对知识管理市场起到规范作用,形成一个行业壁垒,有利于促进该领域的服务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知识管理领域的整体水平。

二、《知识管理 框架》标准介绍

目前,GB/T 23703《知识管理》国家标准共包括6部分:

—— 第1部分:框架;

—— 第2部分:术语;

—— 第3部分:组织文化;

—— 第4部分:知识活动;

—— 第5部分:实施指南;

—— 第6部分:评价。

其中GB/T 23703.1-2009 《知识管理 第1部分:框架》已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剩余的5部分有望在2010年发布。

《知识管理 框架》标准主要定义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框架模型,以形成对于知识管理统一的认识,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指南,该标准具体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知识管理目标和原则、知识管理模型、知识资源、知识流程和活动、知识管理的支持要素,从整体上界定了知识管理的框架,也给组织推动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宏观思路。

1、术语和定义

对知识、知识管理、组织、管理体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进行了定义。由于知识管理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是知识管理术语标准,因此在本部分中仅对一些最基本的术语进行了定义,更多的术语将在术语标准中定义。

2、知识管理目标和原则

在目标部分,强调了知识作为组织战略资源的地位,知识管理是因应这一趋势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提出了知识管理以实现知识的创造、积累、共享和应用为目标。具体而言,标准指出知识管理应该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用户满意度、提升组织绩效。
在原则部分,提出了开展知识管理需要遵循的八大原则,包括战略导向、业务驱动、技术保障等,这些原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可以作为应用单位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准则。

3、知识管理模型

本部分将知识管理模型分成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概念模型静态地描述了组织知识管理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层次关系,过程模型动态地描述了组织知识管理建设过程。
在概念模型中,知识资源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位于模型的中心地位;然后是围绕知识资源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使用等,这些活动对于不同组织来说可以有不同的侧重,活动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关系但更多的是并行开展;外层是为保障这些活动持续开展所需的保障性要素,如组织文化、技术设施、组织结构与制度等,这些保障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共同促进知识管理更好地实施。

知识管理概念模型

在过程模型中,借鉴了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即将组织知识管理建设划分为策划、实施、评价和改进四个环节。知识管理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需要结合组织自身情况不断调整改进,并推动知识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PDCA目前已经成为广泛采用的质量管理改进方法,正符合知识管理建设的实际情况。

知识管理过程模型

4、知识资源

知识资源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对象,任何组织开展知识管理都必须要把知识资源说清楚。本部分从三个维度来对知识资源进行描述,有助于组织用户去界定自己的知识资源。首先是知识类型维度,标准中采用了OECD关于知识的分类,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what)、原理知识(why)、技能知识(how)、人际知识(who)。其次是知识表达维度,根据知识表达的不同方式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第三是知识来源维度,以组织为边界分为组织内部知识和组织外部知识。
这三个维度都是很基础的分类,组织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分类,尤其需要按照组织的业务特征、组织的知识资源特征来具体分析,制定符合组织认知习惯的分类体系,从而清晰地描述组织知识资源。

5、知识流程和活动

本部分对概念模型中的流程活动要素进行了说明,包括知识鉴别、知识创造、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

6、知识管理的支持要素

本部分对概念模型中的支持要素进行了说明,包括组织结构与制度、组织文化、技术设施。

三、关于《知识管理 框架》标准应用的思考

在制定知识管理标准的过程中,经过了很多取舍和平衡。可以说,《知识管理 框架》并非目前知识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体现,而是知识管理领域最普遍、最通用、广为认可的内容的规范化表达,这是从标准化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的必然结果。《知识管理 框架》标准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即使在编制剩余5个标准的时候也发现其中部分内容值得推敲。但是,这些问题依然不能妨碍《知识管理 框架》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好《知识管理 框架》,并不断地完善它。

1、筹备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标准的应用与持续完善

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只是标准化工作的第一步,要使标准发挥指导实践、改造传统方式的作用,必须对标准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因此,急需筹备成立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长期性的组织来承担这项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以以参与标准编制的单位为基础,再广泛吸纳知识管理领域的服务商、研究院所、应用单位共同组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职责就是推广应用标准和持续完善标准,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可以开展培训、认证、宣讲等活动,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2、服务商应以标准为基准,提升知识管理专业水平

对于国内参差不齐的知识管理服务商而言,当务之急是将自己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与标准进行对比,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发自身的独特性。否则,等待在服务商面前的只能是被市场所淘汰。

3、应用单位以《知识管理 框架》为基础,指导知识管理服务商选择

作为对知识管理不甚了解的应用单位,建议先通过此标准来形成对知识管理的基本认识,再与知识管理服务商进行接触,这样有助于提高与服务商沟通过程中的判断能力。对于已经开展了知识管理的应用单位,也可以通过此标准来反思自身知识管理建设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