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衡针灸学的现代医学原理定义

 超凡子 2010-03-11
平衡针灸学的现代医学原理定义
 
        平衡针灸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第一部分 平衡针灸针灸技术介绍
一、技术应用范围:平衡针灸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
二、技术特点及指标
(1)取穴少(一病一穴,颈痛穴治疗肩痛,腰痛穴治疗腰痛,臀痛穴治疗臀痛,膝痛穴治疗膝痛)。
(2)见效快(3秒种完成一个针刺过程。80%以上的病人一针见效)。
(3)安全无副作用:穴位分布于安全部位,远离脏器,不会造成医疗事故,不治疗病变部位不会引起病情加重,由于针刺快。连晕针都不会发生。
(4)常见病多发病:颈肩腰腿痛约占骨伤科病人的80%以上,同时经常办公室工作也是造成颈肩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中西医虽然治疗的方法比较多,但特效方法较少,特别是对于病情还不至于住院治疗,但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目前没有适合的场所提供合适的服务。
三、技术路线
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针刺经络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神经为载体,以远道取穴、巨刺取穴、交叉取穴、定位取穴为原则,将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周围神经反馈到中枢神经,使其紊乱的大脑中枢遗传基因程序恢复正常,间接地依靠病人去治疗自己的疾病。
四、关键技术
(1)颈痛穴(BP-UE9)定位:此穴位于掌关节之间,无名指小指指掌关节结合部。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平刺2寸左右。针刺特点:尺神经混合支。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感:酸麻胀针感。针刺参数: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肩痛穴(BP-LE6)定位:此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2寸。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针刺特点:腓浅神经。针刺手法:提插手法。针感:大拇指之间呈触电式针感。针刺参数: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腰痛穴(BP-HN2)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向下平刺1寸左右。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提插手法。针感:局部酸麻胀针感。针刺参数: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臀痛穴(BP-UE1)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外侧,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针尖向腋窝方向呈45度角斜刺2寸左右。针刺特点:腋神经支配区。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感:酸麻胀痛或向肘关节放射。针刺参数: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5)膝痛穴(BP-UE2)定位:此穴位位于肘关节背侧面的正中点。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直刺2寸左右。针刺特点:挠神经支配区域。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感:局部酸麻胀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针刺参数: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6)踝痛穴(BP-UE7)定位:此穴位于腕横纹中点偏于挠侧1寸。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向腕横纹中心方向平刺1寸左右。针刺特点:正中神经。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感:局部酸麻胀痛或向中指放射。针刺参数: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五、技术指标
(1)肩痛穴治疗肩周炎5928例统计;经过一个疗程统计,临床治愈3352例,占63.27%,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其中外伤性肩周炎3850例,经9天治疗临床治愈2434例,占63.22%,有效率98.43%;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经21天治疗临床治愈809例,占63.2%,有效率98.05%;偏瘫性肩周炎168例,经28天治疗临床疼痛感消失109例,占64.88%,有效率95.24%。
(2)颈痛穴治疗颈椎病2315例,经一个疗程疗程统计;临床治愈1582例,占68.25%,总有效率97.06%。
(3)腰痛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臀痛穴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2944例,占81.45%,临床治愈有效率99%(其中臀部软组织损伤1264例,临床治愈率84.9%,其中一针治愈率39.2%。臀筋膜综合症306例,临床治愈率77.5%,其中一针治愈率29.7%。坐骨神经痛437例,治愈率81.7%,一针治愈率为26.5%。股骨干疲劳性骨折937例,治愈率为81.7%,一针缓解率为26.5%)。
(5)膝痛穴治疗膝关节病1246例,临床治愈939例,占75.36%,有效率95.91%(其中膝关节软组织损伤368例,临床治愈率83.69%,有效率95.11%。骨性膝关节476例,临床治愈率68.27%,有效率92.65。风湿类风湿95例,临床治愈率61.05%,有效率93.69。
六、安全有效性分析
(1)安全无副作用:以上穴位都是在远离脏器的安全部位,不会刺伤脏器,由于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针内,避免晕针。
(2)以上穴位均于传统针灸西药对照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经统计学处理(p<0.01)。其中包括针刺后2小时、24小时、3天、7天、21天。
七、国内外本领域水平分析
(1)西医临床研究概况:镇痛药、消炎药、镇静药,局部药物封闭,椎管药物滴注,胶原酶定位注射,理疗、牵引、手术等。
特点:虽然具有治疗效果,但存在一定的药源行医源行药物的副作用,手术的副作用,价格昂贵。并且对症状较清的情况没有好的办法。
(2)中医临床研究概况:
一般采用辨证论证方法,以扶正怯邪、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怯风利湿等内服外敷为主,但存在服用不方便的总是。非药物疗法以正骨推拿按摩、针灸、刮痧刮痧、小针刀等。特点:疗效可靠、价格贵、见效快、针灸穴位多等。
(3)临床研究概括
1、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2、平衡针灸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理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3、平衡针灸治疗穴位定位,在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平衡系统;平衡针灸疾病定位,在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调控系统;
4、临床特点:取穴少、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适用于常见病多法病。
八、项目获奖状况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在1993年6月获北京市人民政府三等奖
“针刺臀痛穴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在2001年6月获总后勤部卫生部三等奖
“针刺间痛穴治疗肩痛”在2004年5月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星源计划百项中医实用技术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2005年10月被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
2005年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第二部分 平衡医学应用的市场价值
一、著名疗法与著名品牌形成的市场效应
        平衡医学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实践,已经成为在现代医疗领域较为著名的现代中医疗法。项目发明人王文远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在20多年的医疗实践和对平衡医学专一、潜心的研究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以平衡针灸为基础的系列平衡医疗方法,并通过培训、授课,将平衡医学疗法在全国范围和军队范围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应用,使项目的成熟性和知名度得到广泛的提高。平衡针灸和平衡医学疗法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承担以推广成果为目的,以科技交流与技术培训为主的临床适 宜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承担“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本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的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医疗扶持项目推广工作。
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是著名疗法与中国医药科技成果推广品牌的结合。
二、大量的对应治疗患者群
        平衡针灸和平衡医学临床应用,从治疗的病症分析,拥有大量的患者群。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键盘突出症、糖尿病及各类疼痛症,即是长久以来多发、普遍的人类疾病,也是现在不断年轻化、频发性的大众化疾病。这些病症的发病人群广,发病率高,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西医疗法和一般传统疗法对这些疾病,又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治愈率低。采用平衡针灸和平衡医学涉及的系列、综合疗法,治愈率高,方法简便,是非常适宜医疗机构采用的有效的临床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也是拥有大量患者的,市场价值较高的临床应用疗法。
三、大量的保健治疗人群
        除临床治疗应用外,平衡医学涉及的平衡药疗、平衡推拿、平衡刮痧刮痧、平衡火罐、平衡心理和平衡膳食等多种疗法组成的治疗系列方法和手段,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保健治疗方面。现代人生活方式影响人体自身健康的平衡环境,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状况造成人体的心理、行为的压力与紧张程度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越来越负面的影响,亚健康人群数量在逐渐增加,人们的保健需求日趋明显。而平衡医疗正是有效地减轻压力恢复健康的方法和手段。
2 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第二,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2.2 突出人体信息系统 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主。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2.3 突出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2.4 快速针刺 亦称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针刺穴位准确,不足3秒钟即可出针。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穴位选择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因此留出3秒钟的时间把穴位找准确。 因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如不怕针刺而喜欢留针,可以给予留针,以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
  2.5 突出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
  2.6 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针感就是有了疗效。
  2.7 突出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的穴位即神经相应的节段上而出现针感即可。平衡针灸要求针刺的是神经干或神经支,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在实际临床中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取穴都十分准确,所以针刺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进针后一旦取穴未准,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利用针体的提插从左右或上下方向来寻找针感,如肩痛穴针刺的腓浅神经上下10厘米内均可。
  2.8 突出穴名通俗化 平衡针灸学的穴位名称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疗胸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胸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治疗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偏瘫穴。传统穴位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历代医家,穴名繁多各异,五花八门,给临床普及带来一定困难。
        2.9 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 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针体就迅速退出,针体出来以后患者立即解除了紧张害怕心理。针刺过程中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
  2.10 突出临床实用性 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后有科学理论,然后根据这种平衡调控理论指导于临床。先后经过国内80余期培训班培训、3000多家医院,6000余名平衡针灸骨干的临床应用,证明了平衡针灸是一门经得起重复,深受患者欢迎的实用临床医学。特别受到开设特色医院、特色门诊的医生、西医离退休医生、出国医生、来国内参加中医院校学习的外国医生的欢迎。
3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来源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还是心理学、哲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力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现代针灸学,其学术思想充满了信息论、相对论、系统论、调控论、耗散结构论、矛盾论、实践论、整体论、平衡论。其理论主要从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阴阳整体学说、心理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生态平衡学说6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心神调控学说 人的心理活动实质上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均是大脑的生理功能。中医学则把大脑生理功能活动归属于心,心既是生理上的心,又含概了大脑的思维功能。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统归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论》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化生五气,五气化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但五志过极能损伤心神,引发出神志病变,所以“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邪气脏腑病形》),“忧愁思虑则伤心”(《素问?本病论》)。古人把心 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淮心所使也”。从以上论点来看,人的大脑思维活动从现代医学讲直接影响到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能对外界信息作出及时的正常反应。相反,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活动的异常,思虑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各种病理表现。中医讲的心神调控学说是人对无数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
  3.2 神经调控学说 神经调控学说是以神经高级中枢指挥系统对内外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来保持体内生理的相对平衡系统而称之。调控系统就是指大脑的最高指挥部和总开关。人类与高等动物都是具有形成条件反射的功能。但人类最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有思维和语言功能,这是人类与动物在条件反射上的本质区别。实质上是人类参与社会活动后逐渐形成的这种调控功能,也就是人类通过对外界环境事物和现象进行抽象概括、产生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做出合理正确的结论来认识一切事物,借助语言来表达思维,通过行为来进行思维活动。
  机体的神经调控系统是在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完成对机体内外环境刺激规律的应答。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高级中枢系统每分钟可接收6000万个信息,其中来自视觉信息2400万个,来自触觉信息3000万个,来自听觉、嗅觉、味觉的信息600万个。这些信息都贮存在神经细胞的化学反应器上,通过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来完成对环境刺激的应答。简而言之,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作用下,首先使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通过大脑高级中枢的分析与综合作用,产生的兴奋或抑制过程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的过程。平衡针灸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传入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接收外界给予的较强信息立即作出应急反应,充分调动体内所贮能量物质——中枢递质,以最快的速度、最佳捷径,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出神经和一切可利用的其他信息通道,到达病变的子系统。
  3.3 阴阳整体学说 阴阳是传统医学心神调控学说的理论基础,阴阳平衡学说是一种哲学的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个事物或现象及人的机体相互对应、相互统一、保持相对平衡的高度概括。因此阴阳是信息,是物质,是能量,是功能,是矛盾,是整体,.是平衡。按照系统制动促动原理,阴阳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是相吻合的。
  从现代医学讲,阴阳的生理平衡是在大脑中枢调控系统作用下,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下丘脑体内交感中枢(阳)及副交感中枢(阴)系统完成对机体的调节管制作用。相反,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子系统的平衡失调,甚至破坏,发展为阴阳失调的病理过程。阴阳代表了自然界的一种客观规律,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也是贯穿于人类生、长、老、亡整个生命过程中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的理论。
  3.4 心理平衡学说 心理平衡是指每个人通过神经调控系统对一切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正确认识和反应。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具有高级的心理行为能力,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这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平衡医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的研究主体是心理(也指人的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心理的研究主体是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其它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职业、遗传、体质、生活习惯、职业行为、性行为、道德规范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心理平衡产生反效应。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通过人体的感觉、听觉、味觉、感受器初步接受外来刺激,迅速将刺激转换为信息,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反馈于中枢调控系统。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一样,所以对待工作中的得失、同事的误解、同行的嫉妒、工作的失误、事业的挫折、亲人的亡故、无端的是非等,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心理带来创伤,时间久了必将造成生理上的功能失调,甚至造成亚健康状态或器质性病变。
  3.5 生理平衡学说 生理平衡学说是反映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的组成由结构和机能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无论从完整的机体内在或在完整的微小细胞中,都能反应在结构上严密组织,机能上密切配合、协调,适应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体内的这种调节机制就是生理平衡系统。具体讲这种平衡是人类进化几百万年来在地球表面生存,通过呼吸、饮食、代谢等活动,反复调节机体来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进而使人体与地球表面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例如元素平衡系统,酸碱平衡系统,体温平衡系统,体液平衡系统,免疫平衡系统,血糖、血脂、血压、生化、肝功、肾功等正常生理值的波动范围。
  3.6 环境平衡学说 环境平衡主要是指生存环境,狭义上讲是指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广义地讲是指地球生物因素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非生物因素的气候、水、土、光、热之间相互赖以生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以人类为主体的生物群所处的生存环境主要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
4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
5 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
  5.1 定位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如腰痛穴(BP-HN2)、升提穴(BP-HN1)、精裂穴(BP-LE8)、痛经穴(BP-A1)等。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时又不能用交叉、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
  5.2 交叉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臀痛穴(BP-UE1)、升提穴(BP-HN1)、膝痛穴(BP-UE2)、踝痛穴(BP-UE7)、肩痛穴(BP-LE6)、肘痛穴(BP-LE4)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上肢的病变取下肢的相应穴位治疗,下肢的病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
  5.3 对应取穴原则
  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前后、左右、上下对应的取穴原则。如乳腺穴(BP-B3)为前后对应取穴,偏瘫穴(BP-HN4)鼻炎穴(BP-HN6)为左右对应取穴。
  5.4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在人体上治疗疾病的穴位有两个,男性取左侧穴,女性取右侧穴,而且一次性治疗可以治愈疾病的取穴原则。如感冒穴(BP-UE10)、头痛穴(BP-LE11)、腹痛穴(BP-LE5)。
  5.5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未定性疾病,又不能一次治愈,而且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痔疮穴(BP-UE3)、癫痫穴(BP-LE7)。
  5.6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急症,又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降压穴(BP-LE12)、精裂穴(BP-LE8)。
  此外,对非炎症性、渗出性、外伤性、疼痛性疾病,以麻木为主的病症可采取局部取穴原则。如指麻穴(BP-UE11)、耳聋穴(BP-LE2)以局部取穴为主。
6 临床常用平衡穴位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3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2个。
什么是平衡针灸学?1970年,25岁的年轻医生王文远随部队医疗队到河北雾灵山区巡诊。他发现,当地农民由于砍柴、运货,背篓常年不离身,很多人患有严重的肩周炎。他和老医生们用传统针灸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看不见、摸不着的疼痛”最难治。他将有关中医经络穴和西医解剖学的书刊涉及到的肩周炎穴位,逐一标在人体图上。然后在自己身上试针,用心体会部位与针感。之后又在家人身上试针,寻找最佳行针手法与效果。终于,他发现肩周炎最敏感的穴位不是在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上,而是在西医解剖学的神经干上。经过科研立项、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王文远找到了用中西医结合的平衡方法治疗肩周炎的新穴位。经全国8省市14家医院2300多名病人的治疗验证,疗效独特且持久。此成果获得全军科技成果二等奖。
  王文远认为,受中枢神经的支配,肌体内有其自然的平衡机制,发生疾病则是平衡被破坏。通过针灸刺激传递给大脑一种生物信息,由它指挥人体自身传导密码,调动能量修复平衡系统,促进肌体康复,这就是平衡针灸学。这种理论在美国《国际针灸》杂志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
  然而王文远并未停止探索。他汲取中医的阴阳整体学说与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将它们结合、互补,陆续在人体四肢及头部找到了38个全新的具有整体平衡作用的特定穴位,能够分别治疗颈椎病、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脑血栓后遗症等136种疾病。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研究,平衡针灸学诞生了。1995年12月,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正式挂牌,王文远任主任。
  1997年11月,世界针灸联合会第四届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王文远做了专题报告之后,走向讲台开始做现场表演。一位墨西哥患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下肢坐骨神经痛。王文远轻轻地扎了一针腰痛穴,又补了一针臀痛穴,仅仅几秒钟,病人疼痛消失。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1997年4月,乒坛名将邓亚萍即将参加第44届世乒赛,突发腰椎间盘脱出症,痛得卧床不起。王文远被国家体委特邀,连夜赶到正定训练基地,为邓亚萍做了平衡针灸、平衡火罐、平衡推拿。4天后,邓亚萍康复。
  让人感到平衡医学奥妙的,还有王文远对莱姆病的治疗。这种病由携带病菌的蜱叮咬人后,引发皮肤、神经、心肌、肝脏等器官损害,病人常因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对该病通常用大量抗生素治疗,不良反应大、费用高。1992年,王文远试用平衡针灸与自己研制的中药相结合的办法治疗莱姆病,19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经过血清检测,90%以上的患者检测为阴性。王文远的平衡针灸引起了人们关注。目前,在平衡针灸的基础上,他又研究出平衡推拿、平衡火罐、平衡刮痧刮痧、平衡膳食、平衡戒毒、平衡心理等自然平衡医学的新成果。
平衡针灸学九大特点
1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通过针灸来调整、完善、修复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此外,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良性刺激。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疾病。
2 突出人体信息系统
  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传导,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传导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
3单穴疗法
  平衡针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以上的病症均可用一个穴位治疗。
4针刺快速
  平衡针法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
5 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患者3秒钟即可见效。
6 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
7 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的穴位即神经相应的节段上而出现针感即可。如肩痛穴针刺的腓浅神经节上下10厘米内均可。
8 穴名通俗好记
  传统穴位由于穴名繁多各异,给临床普及带来了一定困难。平衡针灸学的穴位名称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如治疗头部病变的穴位叫头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治疗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偏瘫穴。
9 安全无副作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针体就迅速退出,针体出来以后患者立即解除了紧张害怕心理。针刺过程中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穴位大多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