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笔记-绪论(图未显示) 绪 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be,microorganism):通常是描述一切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大小:微生物的个体非常微小,用微米(μm)级或纳米(nm)级作计量单位。大小一般小于0.1mm。 表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
微生物特点:小、简、低。 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一)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 原因:
1、个体微小; 2、外貌不显; 3、杂居混生; 4、因果难联。 天花、鼠疫、霍乱、炭疽、麻风、爱滋病··· 非典型性肺炎(2003年)、禽流感(2005年~)、猪链球菌感染(2006年)··· (二)微生物学发展史 五个时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跨越四个障碍:显微镜的发明、菌技术的应用、纯种分离、培养技术的建立。 1、史前期 朦胧阶段或感性认识期(8000年前—1676年)。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进行有益活动。 酿酒制曲 醋 酱油等 2、初创期 形态学发展阶段(1676—1861)。 列文虎克 —— 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3、奠基期 生理学研究阶段(1861-1897)。 代表人物:巴斯德、科赫。 微生物不是从无生命物质自发地产生,而是起因于另外的微生物。 如何灭菌 巴斯德 ——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柯赫 —— 细菌学的奠基人
许多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原生动物引起的,柯赫氏定律可以用来确定某种病与可疑微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柯赫氏定律的主要内容: (1)病原微生物一定存在于一切患病个体中,而在健康个体中不存在; (2)一定能分离和纯培养所怀疑的病原微生物; (3)当分离的病原微生物接种健康的宿主时,一定导致相同的疾病; (4)相同的病原微生物一定再从这种发病的宿主中分离到。 奠基期(1861~1897)的一些重要事件:
······ 奠基期(1861~1897)的特点: (1)微生物学开始建立; (2)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 (3)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 (4)建立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 (5)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4、发展期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1897-1953) 代表人物:Bu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青霉素(1929) 链霉素(1944) 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 5、成熟期 分子生物学水平发展阶段(1953―) 特点: 代表人物:Watson和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一)在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战役” 1、外科消毒术的建立; 2、人、畜病原菌被分离、鉴定; 3、种痘; 4、化学治疗剂; 5、抗生素; 6、用“工程菌”生产生化药物(如乙肝疫苗抗体,干扰素,胰岛素等)。 (二)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工业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创新: 1、用罐藏技术长期保藏食品; 2、用纯种培养技术等技术改革传统酿造工艺; 3、用大规模厌氧发酵技术生产化工产品; 4、深层液体厌氧发酵; 5、代谢调控发酵技术; 6、在发酵工业推广基因工程菌; 7、固定化细胞和生物反应器的应用。 (三)微生物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包括农、林、牧、副、渔等。 1、食用菌生产技术 2、生物防治技术 3、生物饲料技术 4、微生物增产技术 5、生物能源技术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微生物是生产者; 2、污水和废气的生物处理; 3、环境检测、环境控制; 4、生物修复 (五)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贡献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区别于“微生物的特点”) (一)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大小以微米或纳米作单位。 比表面积大,即接触面大。 营养物质吸收面 代谢废物的排泄面 与环境信息的交换面 由此产生其余四个特性。 (二)吸收多、转化快 例如,大肠杆菌(E. coli)在1 h内可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 (三)生长旺、繁殖快 例如,E. coli 细胞分裂一次仅需12.5~20 min,经一昼夜,1个细胞可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后代,总重可达4722 t。 可使科学研究的周期大大缩短、费用降低、效率提高。 (四)适应性强,易变异 极端环境:高温、低温、强酸、强碱、高辐射、高盐、高压、高毒等。 极端微生物 / 嗜极菌 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甚至非细胞,加上数量多、繁殖速度快、与环境直接接触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 (五)分布广、种类多 分布:无孔不入。 微生物种类繁多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物种的多样性 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1、按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分类 普通微生物学:如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分子微生物学等。 2、按微生物的应用领域分类 应用微生物学: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学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等。 3、按研究对象分类 如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厌氧菌生物学等。 4、按微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分类 5、学科间交叉融合分类 6、按实验方法、技术分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