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雀魚仔魚的成長環境

 sysr 2010-03-20
成長環境
除了餵食方面,小魚的長成環境也有密切的關係,根據筆者的經驗,其影響因素有魚缸大小與魚隻密度、水溫、換水頻率與水量。首先談談魚缸大小與魚隻密度,剛出生的小魚筆者會用一呎缸飼料,每缸約30 ~ 50 隻小魚,飼料餵一段時間後(約二個星期),會發現小魚成長速度變慢且魚隻密度明顯變高,此時應將小魚移至較大的缸或分為多缸飼養,給小魚充足的空間,成長速度就會較快。
再來談到水溫,水溫是環境因素中影響較大的。冬天時水溫較低,大約都在20至25度之間,此時小魚的長成會較慢,而夏天的水溫大約在28至31度之間,小魚的長成與冬天時期就有明顯的差別。冬天一個月大的小魚,其體型大概是夏天三個星期大的小魚,這是筆者個人觀察的結果,可能會因每個人飼養方式而不同。順便一提,若有母魚要待產的話,冬天時母魚的產期也會稍長一點,夏天的產期就會較短。
經常換水可促進小魚的新陳代謝,當然小魚也就會長的比較快,所以換水的頻率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這對於會每天換水的魚友來說並沒什麼差別,若是一、二個星期才換一次水的魚友來說,照顧小魚時可就要特別注意換水的次數嘍! 筆者的建議是最好能每天幫小魚換水,隨著小魚的長成,則換水的頻率可逐漸延緩,直至成魚後,以平常習慣來換水即可。換水時,相信很多魚友會問要換多少水,以小魚來說的話,至少要換一半以上的水,小魚慢慢長大後,換水的量也要逐漸減少,長至成魚後,每次換水約換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即可。換水的頻率與水量減少後,魚的新陳代謝也會趨緩,則魚的壽命可以較長一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