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蚤問與答 26.綠水養水蚤,為什麼水會變成淡黃色了呢?
好康免費飼料 - 水蚤 一.要先有綠水 像原作者是用長120cm寬60cm高50cm的保麗龍箱來養 因為水蚤一天大約生7隻小水蚤 可有可無~~因為水蚤爆量後綠水就要補回而且 DIY養米蚤和綠藻水~製作記錄最近開始養孔雀魚,也開始養米蚤和綠藻水~
我把綠藻水製作過程給拍下來囉! 製作過程很簡單,給正要製作綠水的大大參考參考 ![]() ◎步驟1 準備工具與材料
1.塑膠瓶(寶特瓶)×2 2.裝水用水杯 3.水草液肥或園藝用花寶 4.吸管 5.水族箱底部水(較渾濁的水) ![]() ◎步驟2 將塑膠瓶洗淨,加入缸水約7分滿。
![]() ◎步驟3 加入液肥約3-5滴或花寶少許後搖晃均勻。
◎步驟4 將塑膠瓶置於室外有陽光處,約9天即可。
培養天數︰ 0 天 → 3 天 → 9 天 顏色變化︰微清水 → 淺綠色 → 鮮綠色 ![]() ◎步驟5 將培養完成的綠藻水A瓶倒1/2於B瓶內。
![]() ◎步驟6 B瓶再加入缸水到7分滿並加入液肥(同步驟2-3),
再如步驟4,約2-3天即可培養出另一瓶綠藻水。 ![]() 重覆以上步驟,就有用不完的綠藻水了。 【註】綠藻水培養太濃會造成死亡,太濃時可用清水稀釋即可。
米蚤顧名思義 會長ㄉ像米粒一樣大小
(但台灣因為氣候等因素影響長ㄉ只有一半大左右) 大米蚤適合拿來給孔雀狩獵啄食 小米蚤可拿來餵幼魚(但一般要將米蚤依大小個別撈取有困難度存在) 米蚤ㄉ飼養可以以綠水或酵母(酵母粉頂好有賣小包約9元)來飼養 如果要大量繁殖到足夠當孔雀ㄉ主食 那可能就須另外一套養殖方式ㄌ 因此 米蚤指的是德國水蚤,像米那麼大 圓蚤一般指台灣水蚤,約2mm左右 只要魚吃得下都可以餵 水蚤飼養繁殖整理參考相關水族的討論區內很多文章 還有國外一些文件
在原作者做整理時 也看到有文件上說 水蚤應該是淡水魚類最好的食物 因為自然環境中 淡水魚是沒有辦法吃到在鹹水中成長的生物的道理相似 雖然這與孔雀魚都餵食豐年蝦的事實有牴觸 不過原作者寫這篇總整理不是要推翻任何理論的... 養水蚤的工具 容器 綠水 水蚤種 (下面有綠水製作方法) 水蚤最適合成長環境 綠水 - 含有大量藻類 適合水蚤生長 藻類是水蚤主要食物 水蚤都吃浮游物 感謝W19800903大大的文章 提供綠水製作方法 與國外文章推薦方法相同
綠水製作有以下幾種方式 1.用魚缸換下來的水 2.清水加入少許尿液 3.清水加入液肥(花寶4號) 靜置光源下(陽光或日光燈) 直到水質變綠 轉換成綠水的這段時間 ph值會變酸 不適合放入水蚤 綠水每三五天需要少量換水 此時可一併撈出水蚤過濾給魚食用 打氣 - 水中含氧量提高 水蚤的密度也會提高 打氣請用風管微量打氣 氣泡石會產生反效果 水蚤喜歡在靜態水中生長 但有少許水流可以增加他覓食的機會
水蚤對含氧量沒有特別要求 在含氧量高的水質中會成長比較好 也可使用表面積比較大的容器 水質酸鹼 - 大多數水蚤在7.2-8.5ph值的水中都可以生長的不錯 綠水會持續酸化 必定要持續少量換水 水質硬度 - 水蚤比較喜愛在硬水中生長 可以在水中加入珊瑚砂 可以維持水質微鹼也可增加水質硬度
珊瑚砂會釋放鈣質 對水蚤的成長很有幫助 水溫 - 水蚤適合在20-25度的水中生存 選擇飼養缸時需要注意 若要放在陽光直射下 請選擇淺色的容器 越大越不容易讓溫差快速上升
冬天可將少量水蚤移回室內養殖 回溫後才會有水蚤做種 換水 - 以少量多次換水為佳 可使用綠水 或養好的水 也可使用魚缸內換下的水
但請勿將大量魚的排泄物加入 過量的有機物會讓水質變化很快 礦物質 - 在水中加入少量粗鹽可幫助生長 但只需要很少很少量 粗鹽內有水蚤需要的礦物質
不可用蒸餾水或逆滲透過濾水 兩者缺乏礦物質 水蚤的食物 酵母 與綠水有相助的作用 但不佳也無妨
各種市面酵母都可使用 少量放入溫水中攪拌 倒入水蚤缸中 量越少越好 綠水已經能夠提供足夠的養分 酵母只是添加物而已 等缸內不再有乳色 代表以被吃光 有機物 可將少量乾燥雞屎 泡在沒養水蚤的綠水中 過幾天發酵後在少量加入水蚤缸
這也是越少越好 因為沒有處理好很容易倒缸 嬰兒食品 國外文獻提到可用嬰兒食品餵食水蚤
同樣用溫水攪拌後加入水蚤缸 麵粉 奶粉 牛奶 養樂多 等 這些都是在水蚤缸中變成"浮游物"的東西
至於對水質的影響 我沒有看過實驗或文章可以分享 不過應該都可以吃 其它生物 螺類 可以吃沉底的飼料 也可製造大便給水蚤吃 孓孓 水中免不了會被蚊子下蛋 平常用紗網蓋住可以避免
不然看到時也可撈出來給魚吃 收水蚤 請勿用撈魚的網子直接放入缸裡撈 因為每次收成時 也是需要換水的時候
最好用虹吸管吸出 在用網子 或泡茶用濾網過濾 養殖經驗分享 不要把全部的水蚤放在同一個容器飼養 最好有兩三個 萬一倒缸還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最好有五個缸養殖 每天在不同的缸收水蚤
每五天輪一次 並有一個空缸養水 如此會有吃不完的水蚤 有看過某文章中提到在魚缸內放入小容器 底部用絲襪代替 在容器中放入水蚤讓她自行繁殖 小水蚤自然會掉入底部讓小魚吃掉
這個理論很有創意 但是如果你的小魚不是養在綠水裡面 水蚤就不會有足夠的養分 繁殖速度也會降低 自然有一天會死光
水蚤簡介與培養
一、構造 水蚤的眼為複眼,觸角有兩對,第一對觸角上生纖毛,屬於感覺器官
圓水蚤利用第二對分叉觸角來拍打水面來游泳。 水蚤體內有40%~60%蛋白質,同時還含有魚類所必須的氨基酸。 圓水蚤的脂肪含量豐富,可增加魚體的肥滿度; 另外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灰份...等,都非常適合魚類的生長和健康。 二、繁殖 在水溫適當餌料豐富且良好之水域母水蚤,進行無性繁殖產下夏卵
在生存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會產生公水蚤, 並進行有性生殖而產下經受精的冬卵 冬卵對環靜的適應力極強,即使經乾燥曝曬亦不至於死亡, 其所孵化出隻仔蟲皆為雌性。 此種母水蚤在敷出後經2~7天即可產下夏卵,並繼續進行無性生殖。 水蚤壽命為9到12週,母水蚤把夏卵背在殼上2~3天, 直到敷出仔虫為止,所敷出之仔虫經過7天約一週的時間, 即可變為成熟的母水蚤,並進行無性繁殖 每隻母水蚤每次約可產下10到60個卵,隔2~3天產卵一次, 一生約可產下300~300隻水蚤。 三、繁殖環境 水蚤可作為輕度或中度汙染之指標生物,在5度的低溫中,
少數品種的水蚤仍能存活數天 只是其活動力會降低,且在0.6%以下濃度之鹽水仍能正常存活。 但水溫一但超過40度時,水蚤即刻死亡, 或鹽水濃度達0.8%時,其會有嚴重脫水現象,產生變形 在水溫20.5度時,1克水蚤所消耗水中含氧量約每小時0.7ml, 因此其需求高含氧量,當養殖密度過高時,則會因為氧氣量不足, 而導致水蚤窒息而死亡。 且其在流動性太高的水中,其水蚤難以存活, 因此在加設打氣設備時需避免水流過劇的現象發生。 在含些許有機物稍混濁的水質中,溫度在20~25度, 酸鹼度PH值在8~9,鹽份濃度在0%~0.1% 溶氧情形佳...等條件,是最適合水蚤大量生長的環境 四、培養方式 1.容器:
培養水蚤的容器請選擇較淺且較平坦的容器,最適合的水位約5~10cm 過高的水位會使繁殖速度下降,因此需僅量避免水位高於10公分 如需增加養殖密度請利用空氣調節器將風管的出氣量 調成每秒產生1~2顆氣泡 太大的氣流量會造成擾動過大, 因而使得水蚤無法順利存活 2.食物: 當水蚤種置入適當的培養容器後,每日固定添加100~200 cc的綠水, 並觀察水的顏色 查看是否維持在淡淡的綠色, 當水蚤密度過高時,綠藻會大量被消耗,使水變清澈 此時必須將加入的綠水數量增加,或將水蚤採收以減低密度。 ps: 當黑暗的空間水蚤仍能繁殖,使用綠水養殖之環境最好有陽光(不需直射) 在沒有光源的環境,其綠水不易生長,比較容易有食物及氧氣不足現象發生。 3.綠水: 綠藻水基本上就是各種浮游性藻類的總稱,其培養方式有非常多種 以下我們僅對簡易且沒有副作用之培養方式做介紹:
1.準備一個透光率佳的玻璃缸,加水到9分滿,並投入3~5隻魚 (冬天可以置入黑殼蝦或其他耐寒之魚種,且不可放任何水草唷) 2.將其置放於太陽光下曝曬,約1~2星期的時間,水呈現綠色即可 四、採集方式 1.水蚤有趨光性,採集時可用手電筒或抬燈讓水蚤聚集,
再使用滴管吸起,置入茶漏中濾蚤 2.或直接用比較細的魚網撈出直接餵食 ps: 盡量避免將綠藻水直接加入魚缸中,因其容易影響到水中之酸鹼(PH)值。 五、注意事項 水蚤體色之變化與血紅素有關,當水中溶氧量低,
個體密度大,環境溫度高,PH愈高,環境鹽份濃度愈低, 水中廢物堆積太多時,會使得圓水蚤心跳越快, 此時水蚤會呈現紅色或淡紅色,此時請減少養殖密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