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探地震的秘密---------------------新浪网

 知海寻梦 2010-03-21
打探地震的秘密
打探地震的秘密
打探地震的秘密
地震频发,除了对地震产生忧虑之外,地震专家也在呼吁人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地震。很多人觉得自己很了解地震,但其实未必。

 

  地震是有前兆的。从井水的猛涨,到天气的骤变,乃至动物的异常。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距离地震预报的距离愈来愈近。同时,对地震的认识需要积累。只要一步步往前走,道路只会越来越通畅。

  海地和智利地震过后的这几个星期,关于地震的讨论多如牛毛。正当人们因地震频发而产生担忧的时候,地震专家出面解释,“2010年以来,截止到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话音刚落,印度尼西亚北马鲁古省海域当地时间14日7时57分(北京时间8时57分)发生里氏7级地震,凑巧的是,日本东北部当地时间14日也发生了里氏6.6级的地震,地区震感强烈,很多房屋剧烈摇晃,日本东北新干线部分路段和福岛县境内部分高速公路临时停止运行。这是两天来日本东北部发生的第二次里氏5级以上地震,13日晚日本东北部已发生过一次里氏5.7级地震。

  地震频发,除了对地震产生忧虑之外,地震专家也在呼吁人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地震。很多人觉得自己很了解地震,但其实未必。去年的时候,广西政府网站曾做过一个网上的“地震知识普及程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对防震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上,能“了解透彻”的人仅占7.1%,更多的人表示“了解一点”,占75%。调查还显示,89.3%的人都认为这样的地震知识普及活动非常有意义。

  让我们重温关于地震的那些概念。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岩石圈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剪切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能量,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在某些脆弱部位突然破裂,释放的弹性能引起的振动叫地震。

  震源

  地震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1.浅源地震: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2.中源地震: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专家还介绍,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地震也可以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震级

  衡量地震的大小有两把尺:震级和烈度。震级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在不同地点造成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多个烈度,一般讲,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就越大,烈度也越高。

  目前国际上多用里氏震级来衡量地震的大小。诞生于近70年前的里氏震级表,至今仍是最为通用的地震分级标准。在地震表上,每个级别都比上一级地震的运动和强度增加10倍。按震级大小可将地震分为:

  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3.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建国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毁灭了一座城市,造成了24万人的死亡。

  地震带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陆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17.42,0.20,1.16%)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3/4。

  2.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3.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20.10,0.28,1.41%)、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板块构造

  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最大的板块有六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等。

  把世界地震分布与全球板块分布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非常吻合。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这就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