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一种方法做教研

 叶周 2010-03-25
换一种方法做教研
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王秀丽

摘自:《中国教师报》

每当学期之初,总会有不少老师抱怨学校制定教研工作计划的要求:“尽弄些不着边际的假、大、空的东西做什么啊?对教学起不到任何作用,计划制定之日就是计划结束之时啊。”不少老师要么把往年的计划重抄一遍,要么到网上下载一篇,草草应付了事。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课题在课堂,问题源于教师,教师解决问题”的原则,把教研计划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把课题选题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探求教研方法,深化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征集问题。

制定教研计划前,我们把教研组的老师集合起来,每人以书面形式提交自己在教学中最感困惑的10个问题,按照程度的大小顺序排列。收集后把问题进行分类,按照得票顺序排列出前10个问题。

例如,我们开展了思想品德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实验,老师们在实践了两个多月后,感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按照上述步骤归纳出了前10个问题,分别是:

(1)自主、互助的方式有哪些?应该如何操作?

(2)如何协调学习小组间、小组内的人际关系问题?怎么样让各种类型的孩子敢说话,有话说?

(3)怎样培养学生勾画圈点、静心读书等习惯?

(4)学生交流时,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哪种方式更有效?

(5)展示的方式有哪些?怎么操作?

(6)怎么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笔记、学会评价、学会质疑?

(7)课堂小结有哪些方式?小结什么内容?

(8)怎么落实“作业像考试、考试在课堂”的要求?

(9)如何发挥学习小组中小组长的作用?怎么培养小组长?

(10)如何收集、转化情景材料?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第二步:课题认领。

将以上10个问题,发放给老师,让他们从中任意认领1~2项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可以单独承担,也可以和认领相同任务的老师结成课题研究小组。

第三步: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求不繁琐,只要把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分析好,并且把时间安排好即可。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让老师对以前只存在于意识中的问题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四步:研究解决问题。

每位老师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到新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并把这个问题当成自己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考之,探讨之,实践之,总结之,反思之,推广之。

一般来说,问题研究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到了学期中,很多老师会进入高原期,解不开的“疙瘩”越来越多,有的老师甚至感觉进行不下去了。例如研究问题(2)的老师就发现必须解决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小组中男女生怎么搭配?知识水平、个性差异、特长能力的学生怎么平衡?成员间的角色怎么轮换?怎样保证讨论时的纪律和效果?怎样让学生有小组的认同感并能和其他小组平等竞争?等等。很多问题开题时没想到,是在研究过程中生成的。这些问题往往就是课题研究的方向,最具有价值。

这时,我们就组织一次“中期会诊会”,让每位老师把自己的进展情况说一说:已经取得突破的有哪些?有什么困惑?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让全组的老师进行评点,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局外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会给研究者以启迪,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第五步:交流共享。

到了期末,每位老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与别人交流共享。例如对于问题(4),研究的老师就归纳出了“1~2~4~6~8……n”的小组学习交流模式。即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必须先自己独立地阅读、甄别、思考,个人能够解决的,不拿到2人小组中去;个人解决不了,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如还解决不了,再拿到4人小组去解决……重大的问题才能拿到全班去讨论。这个模式解决了困扰很多老师的关于合作学习实效性的问题,把追求表面热闹转化为追求学习效率。再如问题(5),研究者竟然归纳出了28种具体的方法,让所有的老师既惊讶又大呼受益无穷。

因为这些成果是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的,解决了工作中的困惑,也解决了其他老师关注的焦点,又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学习和运用都非常顺利。

实践证明:这样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研究,是解决教学、教研“两张皮”现象的有效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