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庆祝蚕桑丝绸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在此,我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对蚕桑丝绸研究所五十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曾经为蚕桑丝绸研究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仍然坚守在陕西蚕桑科技战线的同志们深表敬意,向关心和支持蚕桑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深表谢意。
蚕桑丝绸研究所的前身可以追索到1938年的蚕桑研究室。1958年9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陕西省蚕桑研究所,1995年更名为蚕桑丝绸研究所。
该所成立五十年来,经过几代蚕桑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在家蚕新品种选育、桑树新品种选育、蚕桑病虫害防治、蚕桑新技术研究、新蚕药研制与开发、蚕种繁育与推广、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丝绸新产品开发、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蚕桑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促进了陕西蚕桑事业不断发展,成为北方蚕区一颗璀灿的明珠。建所五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与推广项目135项,取得科技成果56项,其中省部级成果16项,获国家发明奖一项,陕西省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一等奖二项。科技人员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国家级学报论文38篇,大区和大学学报论文31篇,中级刊物论文431篇。这些成绩的取得凝集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是他们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研究过程中辛勤智慧的结晶。
在此,我向蚕桑丝绸研究所提三点希望:
一、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我国蚕桑丝绸业发展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提出蚕桑丝绸研究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二、 借助“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理清自身发展思路,积极为陕西蚕桑发展谏言献策。
三、 凝炼蚕桑学科的优势和方向,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基础条件,扎扎实实搞好蚕桑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为蚕区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蚕桑丝绸研究所五十周年庆典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来自: 昵称1114306 > 《我的图书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一部蚕桑史,令我特自豪
一部蚕桑史,令我特自豪。蚕桑礼赞。伏羲始化蚕,神农耕桑稻。黄帝畜禽蛾,嫘祖桑蚕教。桑蚕与丝帛,字与形唯肖。桑园谱恋歌,蚕妇抒怨...
产业观察:破茧重生!为古老的蚕桑产业注入现代化
为古老的蚕桑产业注入现代化。为了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蚕桑产业的发展目标:一是...
凤鸣山下,我走过周文王走过的台阶
凤鸣山下,我走过周文王走过的台阶凤鸣山下,我走过周文王走过的台阶。早两年间,一种叫做“周原遗址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地理信息系统”...
冬虫夏草×蚕宝宝=蚕虫草,你猜猜它的身价吧!
冬虫夏草×蚕宝宝=蚕虫草,你猜猜它的身价吧!江苏溧阳一家合作社种桑养蚕搞出了大名堂,不仅桑树新品种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让蚕...
当他们老去 谁来坚守丝绸之根
当他们老去 谁来坚守丝绸之根当他们老去 谁来坚守丝绸之根。他说,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要种桑还要养蚕,平时桑地要管理,养蚕时...
蚕桑历史文化(浙江游之三十一)
蚕桑历史文化(浙江游之三十一)浙江桐乡市锦绣天地·蚕桑博览园是一家融蚕桑生产历史与蚕桑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1993年12月对外开...
把和田玉雕成蚕宝宝,这波操作很时尚!
春蚕在不足一月的龄期中,匍匐于桑叶,以躬耕的姿态,食几茎桑叶,把绿叶化作生命的汁液,吐出一丝一缕,最后织成一片锦绣。神态的刻画...
传承几千年的东方蚕桑文化——手工蚕丝被
传承几千年的东方蚕桑文化——手工蚕丝被。【蚕丝被】▲蚕丝被。几千年过去了,曾经的珍贵物件儿,现在寻常老百姓也能用得上,但就如何...
中国本土的桑蚕文化是如何出现又如何发展的
中国本土的桑蚕文化是如何出现又如何发展的在中国,桑蚕不仅仅是一种营生,还是传统文化诗歌当中经常会出现的素材。中国人对于桑蚕文化...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庆祝蚕桑丝绸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在此,我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对蚕桑丝绸研究所五十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曾经为蚕桑丝绸研究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仍然坚守在陕西蚕桑科技战线的同志们深表敬意,向关心和支持蚕桑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深表谢意。
蚕桑丝绸研究所的前身可以追索到1938年的蚕桑研究室。1958年9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陕西省蚕桑研究所,1995年更名为蚕桑丝绸研究所。
该所成立五十年来,经过几代蚕桑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在家蚕新品种选育、桑树新品种选育、蚕桑病虫害防治、蚕桑新技术研究、新蚕药研制与开发、蚕种繁育与推广、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丝绸新产品开发、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蚕桑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促进了陕西蚕桑事业不断发展,成为北方蚕区一颗璀灿的明珠。建所五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与推广项目135项,取得科技成果56项,其中省部级成果16项,获国家发明奖一项,陕西省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一等奖二项。科技人员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国家级学报论文38篇,大区和大学学报论文31篇,中级刊物论文431篇。这些成绩的取得凝集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是他们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研究过程中辛勤智慧的结晶。
在此,我向蚕桑丝绸研究所提三点希望:
一、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我国蚕桑丝绸业发展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提出蚕桑丝绸研究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二、 借助“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理清自身发展思路,积极为陕西蚕桑发展谏言献策。
三、 凝炼蚕桑学科的优势和方向,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基础条件,扎扎实实搞好蚕桑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为蚕区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蚕桑丝绸研究所五十周年庆典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