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土默热红学的“三点一线”体系

 ha-ppy 2010-04-02
论土默热红学的“三点一线”体系

                                逄冠卿

 

    土默热红学是一个庞大而又严谨的学术体系,对体系的完整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把握,是深刻领会并正确阐述这一红学新说的基础。根据以往土默热先生和秦轩先生关于土默热红学定义和要点的论述,删繁就简加以概括,是否可以简要归结为好懂易记的“三点一线”,即土默热红学是由三个要点和一条主线构成的学说体系

    土默热红学的三个要点是:洪昇著书说,蕉园素材说,西溪背景说。这三点是土默热红学的三大要件,是土默热红学的立论基础。土默热红学的三个要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咬合并彼此支持的一个整体。人们都知道“三点定圆”的原理,土默热红学就是由以上三点所定的一个的“圆”,是自成体系并自圆其说的一个完整学说体系。

    所谓洪昇著书说,就是推断《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朝初期的大诗人和戏剧家洪昇,创作《红楼梦》的那块自怨自艾“无材补天”的顽石,就是洪昇在家族败落、“功名斥革”后的身世自况。《红楼梦》书中描写的“鶺鸰之悲、棠棣之威”故事,就是洪氏家族“自杀自灭”并最终发生“天伦之变”、导致“子孙流散”悲剧的真实记录。

    《红楼梦》书中描写那些的“风月故事”,乃是洪昇以春秋笔法表现的“《长生殿》案件”。宝玉与“兼美”在太虚幻境之梦,隐写作者自己的“李杨爱情”之梦;大出殡及天香楼场景的渲染,乃是“国丧”期间发生“聚演《长生殿》”悲剧的折射;正照“风月宝鉴”的鞭笞之笔,也是对清廷因此而“斥革”《长生殿》作者的隐喻。

    所谓蕉园素材说,就是推断《红楼梦》“闺阁昭传”故事取材于蕉园诗社的真实生活,“金陵十二钗”的生活原型,乃是与洪昇青梅竹马的十二个亲表姐妹,书中描写的“海棠社”、“桃花社”风雅生活,正是蕉园“五子社”与“七子社”的文学再现;大观园姐妹“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下场,也是蕉园姐妹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

    书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取材于杭州洪顾黄钱四大家族。“林妹妹”取材于“诗怀偏与药囊亲”的林以宁;宝姐姐取材于“万花深处是侬家”的钱凤纶;史湘云取材于“清闺事事堪题咏”的顾启姬;大嫂子李纨取材于“杏花村里酒帘摇”的柴静仪;二奶奶王熙凤取材于洪昇的表妹兼妻子、“哭向京师事更哀”的黄兰次。

    所谓西溪背景说,就是推断《红楼梦》故事的发生地大观园,乃是以“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杭州西溪为背景创作的,这里是洪昇和蕉园姐妹们青少年时期的天堂故园。怡红院的原型是洪园,潇湘馆的原型是蕉园,蘅芜苑的原型是花坞,稻香村的原型是杏花村酒家;书中的沁芳溪、芦雪庵、藕香桥取材于流香溪、秋雪庵和梵香桥。

    十二金钗结社的蕉园,后来成为洪昇的老朋友高士奇接待康熙南巡的西溪山庄,康熙南巡和蕉园结社的事迹叠合成了《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元妃省亲与姐妹结社故事。大观园和太虚幻境取名出自吴山“内行宫”的大观台与太虚楼。省亲别墅和玉石牌坊取意于孤山“蓬莱仙境”的“外行宫”,洪昇晚年结庐的“稗畦草堂”就在这里。

    土默热红学的一条主线是:晚明文化气脉论。这是土默热红学的基础性要义,也是正确解读《红楼梦》主旨的根本。《红楼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明末清初特定历史和特定文化催生的必然产物,是晚明文化气脉大潮中的一朵璀璨浪花,是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是《长生殿》传奇的孪生姊妹花。

    《红楼梦》的所谓“异端思想”,乃是王阳明心学与遗民思想的混合体,是清初正统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心理。《红楼梦》的所谓“言情大旨”,乃是晚明情本文学大潮在清初的涌动,《红楼梦》作者也是清初普具情痴情种性格的“吴越作家群”一分子。《红楼梦》最基本的艺术特色,就是按照清初“写梦写幻”的传奇手法创作小说。

    《红楼梦》的文学传承,继承了六朝“宫体诗”的香艳旖旎,受到刘须溪“送春苦调”和白乐天《长恨歌》的强烈影响,并深刻打着南宋西湖女性文化和西溪隐逸文化的印记。《红楼梦》创作中,对《水浒传》、《西厢记》、《牡丹亭》以及“东坡文化”多所借鉴,《红楼梦》的神话系统和故事结构,基本因袭了《长生殿》的框架。

    土默热红学“一论三说”构成的“三点一线”体系,完整而又清晰地解决了《红楼梦》的创作缘起、故事素材、人物原型、作品背景、思想来源、文化传承、艺术风格等文学基本问题,基本上完成了《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的历史定位。使《红楼梦》解读从新旧红学的“猜笨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红学向文学的回归。

    当前红学摆脱困境的唯一正确选择,只能是回归文学重新阐释《红楼梦》。土默热红学得要义不在于谁是《红楼梦》作者,而在于如何正确解读《红楼梦》作品,在于正确理解《红楼梦》的审美建构和作品真谛。按照土默热红学的“三点一线”体系去解读《红楼梦》,红坛才有希望还《红楼梦》以“文”,还红学以“学”。

 

                                                          2009年10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