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秘解》庖丁解牛解

 阿飞孙变 2010-04-06
《庄子秘解》庖丁解牛解  作者 毕敦一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牛不知其死,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简解:
全段叙述庖丁解牛过程及其所以达到如此神奇妙极境地之原因。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时所见者,已是牛的内部各个肢体、骨节、脏器、筋腱肌髓等等,目虽未见而胜于目见,一一在胸,丝微不差。这是熟练地掌握了牛的全部结构结果,何止于此,实在是其心神与牛体合而为一之必然。
 

“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庖丁解牛之所以如此神奇妙极的原因原理,是作者所欲表达思想的重心。
神,人的心神,现代人谓之神经系统,总司令部在大脑。目视,视觉功能,由目与神共同完成。目之所以可视,因为它能将光波传递过来,别者则不能,神经系统也不能,神经在内,不与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目这个窗口。道家认为,人身的神与气,就是阴阳道物,是人所以为人并视听言动的关键物质,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故曰“百姓日用”。但有先后天之别,先天元神,后天识神,神、心神皆是前二者的统称。视听言动等感官之神皆后天识神,而此“神遇”、“神欲”之神则是先天元神。黄元吉《道德经注释》说:“有生之后,元识两神交合一处,有时元神用事,识神退听;有时识神用事,元神隐没不见。”当目视时,识神用事,元神不出。当“官知止”时,则元神用事,识神不出了,所以“神欲行”,手与刀,随神而动,完全没有主观意识安排。有主观安排,即是识神用事,非为“神欲行”。
 
天理,非指牛体的“自然结构”,而是大道之理。天喻道,因天虚,高高在上,其大如盖笼罩包容天下万物,故以之比道。庖丁的心神将其手中刀、刀下牛全都联为一体,即通常所谓“天人合一”,故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养生,养护生命,易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得朋即阴得阳,阳为阴朋,万物生;丧朋即阴失阳,万物灭。人亦同之,有道则生,无道则死。道即身中阴阳、神气,神气不尽,生命必然不死,所以养生就是养护身中神气。如何养?前“缘督以为经”就是养,神不外驰,心志为一。此庖丁亦是,外驰、不一即识神用事,识神则外耗,元神用事则不外耗或少外耗,道不外耗、少外耗即利于养护神气,所以文惠曰“得养生焉”。
 
以上已将中华道家关于大道之理以及生命之理悉数揭示,切莫轻忽草草视之,飘若浮云,那时不惟《庄子》不得,大道亦必背驰而去!
 
说明一点的是:养生是养生,为道治身是为道治身,两者不是一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