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疼痛指南 2021-01-19

 一、定义: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二、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均可出现。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常常伴有晨僵。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纽扣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内脏病变。

 三、实验检查:多数活动期患者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其他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在30%~40%左右。

 四、X线检查:为明确本病的诊断、病期和发展情况,在病初应摄包括双腕关节和手及(或)双足X线片,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RA的X线片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继之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根据关节破坏程度将X线改变分为Ⅳ期(表1)。

五、诊断要点

1.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X线改变。典型的病例按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分类标准(表2)诊断并不困难,但以单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某些不典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常被误诊或漏诊。对这些患者,除了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外,还可做核磁共振显象(MRI),以求早期诊断。对可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定期复查、密切随访。

2.活动性判断: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项目包括疲劳的严重性、晨僵持续的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程度、关节压痛和肿胀的数目、关节功能受限制程度以及急性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等。

3.缓解标准: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标准有:①晨僵时间低于15min,②无疲劳感,③无关节痛,④活动时无关节痛或关节无压痛,⑤无关节或腱鞘肿胀,⑥血沉(魏氏法)女性小于30mm/h,男性小于20mm/h。

符合五条或五条以上并至少连续2个月者考虑为临床缓解;有活动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肌炎和近期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或发热,则不能认为缓解。

以上7条满足4条或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4.鉴别诊断: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其他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所致的关节炎相鉴别。

1)骨性关节炎:该病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负重关节。活动时关节痛加重,可有关节肿胀、积液。手指骨性关节炎常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尤其在远端指间关节出现赫伯登(Heberden)结节和近端指关节出现布夏尔(Bouchard)结节时易被视为滑膜炎。骨性关节炎通常无游走性疼痛,大多数患者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或低滴度阳性。X线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疣形成。

2)痛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呈反复发作,好发部位为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或跗关节,也可侵犯膝、踝、肘、腕及手关节,急性发作时通常血尿酸水平增高,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在关节和耳廓等部位出现痛风石。

3)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以手指或足趾远端关节受累为主,也可出现关节畸形,但类风湿因子阴性,且伴有银屑病的皮肤或指甲病变。

4)强直性脊柱炎:本病主要侵犯脊柱,但周围关节也可受累,特别是以膝、踝、髋关节为首发症状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该病有以下特点:①青年男性多见;②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外周关节受累多以下肢不对称关节受累为主,常有肌腱端炎;③90%~95%患者HLA-B27阳性;④类风湿因子阴性;⑤骶髂关节及脊柱的X线改变对诊断极有帮助。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可有关节症状,且部分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它们都有相应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

6)其他:对不典型的以单个或少关节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要与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感染)、反应性关节炎和风湿热相鉴别。

六、西医治疗:

注:ACR为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为欧洲抗风湿病联盟;NSAIDs为非甾体抗炎药;DMARDs为改善病情抗风湿药;a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在确诊后需要始终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b根据症状和病情,短期联用或不联用糖皮质激素或NSAIDs;c评价治疗方式是否具有显著效果,否为效果不显著,即3个月内RA疾病活动度无显著改善或6个月内未达到治疗目标;是为效果显著,即3个月内RA疾病活动度显著改善且6个月内达到治疗目标;d医师与患者共同决策是否停用生物制剂DMARDs或联合靶向DMARDs

七、中医治疗

A.中药内治: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称“痹病”“尪痹”等,往往因于机体本身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又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导致脉络痹阻,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甚至变形。
风寒湿型——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甚至强直拘紧,时轻时重,遇寒加重,得热缓解,每遇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此型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期。其病机为外寒入侵、引动宿邪,寒主收引,湿性重着,壅于关节,阻遏气血,故关节剧痛,寒性收引,故关节不能屈伸,强直拘紧。

推荐方剂:麻黄6克,细辛3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桑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风湿热型——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起病急,关节红肿疼痛,不可触压,屈伸不利,晨起僵硬,发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脉数。此型见于急性发作期。其病机为感受湿热毒气,或风寒湿热郁久化火,火性急暴,熏灼筋脉,故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

推荐方剂:防己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气血两虚——益气补血,散寒除湿通络

关节疼痛长期反复发作后,骨节僵硬,活动受限,疼痛不重或不痛,头昏耳鸣,畏寒自汗,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质淡,薄白苔,脉沉细弱,此型多为晚期病例,关节多已明显畸形,病机为素体阳虚,或寒湿久羁,或病久阴损及阳。肾阳虚损,封藏固摄失职,腰酸膝软,尿清长,头昏耳鸣,阳气虚损,故畏寒自汗。

推荐方剂:人参6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独活各15克,桂枝9克。

脾肾阳虚——温阳益气,疏经通络

推荐方剂:生黄芪2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当归、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和血通络

关节疼痛长期反复发作之后,关节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的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明显,或无明显关节局部症状。同时有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心烦,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腰膝酸软,脉细数,舌光红。此型见于慢性期。病机为素体阴亏,或湿热久羁,或感受热毒,或风寒湿郁久化火,邪热伤阴,肝阴虚损,血不养筋,故关节拘挛不利,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口干心烦、头晕目眩。

推荐方剂:生地30克,玄参20克,防己15克,石斛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

痰瘀交阻——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推荐方剂:桃仁12克,红花6克,川芎9克,地龙10克,半夏12克,白芥子12克,制乳没各6克,当归12克,乌梢蛇12克,蜈蚣粉0.6克(吞)。

B、中医外治

1、小针刀: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而成。小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松解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又结合了针刺方法。

操作特点: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松解、剥离,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治疗过程操作简单,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损伤小,且不易引起感染,不良反应较少,病人一般无明显痛苦,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适应证:局部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肌肉附近有较明显压痛点者。

2、中药泡洗

采用中草药配方而成,具体方药根据不同患者情况予以调整,可达到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止痛的效果。

操作特点:将配好的药物煎煮成汤对双手、双足等患处进行泡洗,肘、肩部等可用毛巾蘸取药液温敷。通常治疗时间20-30分钟,须注意水温不宜超过40℃,以免造成毛细血管损伤。此外,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对痛温觉不敏感的患者,泡洗温度选择37℃左右,稍高于体温即可。

适应症: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

3、艾灸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可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肌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在普通艾灸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雷火灸添加了沉香、干姜、木香、羌活、乳香等药物,可增强灸疗的作用,达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散淤、消炎镇痛等疗效。

操作特点:治疗时,将药棒的顶端点燃,对准治疗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或均匀地上下、左右移动或旋转。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一般治疗时间约10-15分钟。雷火灸温度较高,应用时可在旁放置一盆冷水,随时将灰烬掸至水中,以免落到皮肤上造成烫伤。

适应症:关节肿痛,或局部有痛点者

4、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选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辅助正气的中药,制作成膏药,敷贴特定穴位,通过穴位经络及局部给药,可以同时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能激发经络阳气运行,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通利关节等治疗作用。

操作特点:选择脾俞、肾俞、肝俞等脏腑相关穴位,及局部关节疼痛的阿是穴等,每贴6-8小时左右。在每年夏至、冬至时连续贴敷可取得更好疗效。

适应症:关节疼痛、僵硬、活动不利者。

八、康复与预防: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概览图:

(1).肩部与颈部之运动

(2).臀部与膝盖之运动

(3).背部与腰部之运动

(4).手脚与肘部之运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