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格律速成口诀第三个口诀,四个毛病。 格律诗的所谓毛病,是指剧中第一三五字的位置上,个别地方违反了平仄格律的要求。 句中第二四六字是不能违反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四六分明”的含义。 我们今天将第一个“毛病”,三平三仄, “三平”即“三平脚”,又称为“三平尾”是指五言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句中的第三字、七言的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剧中的第五字,本应该仄而用了平声,致使结尾处三个平声字相连。 知道了吗??? “三仄”即“三仄脚”,又叫“三仄尾”,是指五言的“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句中的第三字、七言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中的第五字,本应该平声却用了仄声,致使结尾处三个仄声字相连。 三平是应该避免的,三仄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如果偶尔遇到一些专有名词,不好改动, 特别是三仄,确实避不开了,如“八达岭”、 “展览馆”之类,偶尔用一两次,虽未尽善,也只好如此了!!!这就是三平三仄,但是要尽量避免。 唐朝的律绝,特别是早期的律绝,还残存着古诗的痕迹,对格律的要求还不太规范,也有人称之为“古绝、古律”。因而“三平”、“三仄”时有出现。 例如: 唐*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你找找看,哪出犯了什么? 答:“黄莺儿”--三平脚 “黄”字用了平声,致使整句出现了三平尾,也就是三平脚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千古佳作 唐 崔颢德《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有两处,请找出来,并指出犯了什么??? 答:“不复返”犯三仄、“空悠悠”犯三平。 这是在格律诗还没十分规范的时候的作品,所以我们不要对他吹毛求疵,随着历史的发展,格律日渐成熟,平仄要求日渐规范化,这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也就公认为“正格”。因此,我们学习诗词创作一定要从“正格”入手。。。。。 好了,今天就讲这些,好好复习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