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昵称191190 2010-04-11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梁武帝皈依佛门后,曾屡次舍身佛寺,这在佛教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其舍身佛寺的次数,说法不一。佛教史上一般说是梁武帝曾“三度舍身”,其依据是《梁书。武帝纪》,而《南史》的记载,则是四次。
   大通元年(527年),梁武帝下令在皇宫旁边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同泰寺。同泰寺建成后,又在皇宫跟同泰寺对着的地方开了一个门,取名大通门(大通是同泰的反语)。这样一来,他出宫门入庙门,出庙门进宫门,来来往往可就方便多了。这一年三月,梁武帝对文武大臣们说:自己看破了红尘,要到同泰寺里当和尚。也不管大臣们怎么劝说,,梁武帝真地脱了龙袍,剃了头发,到了同泰寺。
在同泰寺里,梁武帝住的是便房(一般房屋),睡的是素床,床上张的是普通老百姓用的葛帐,用的茶具和碗都是土瓦器,乘的是小车,每天不但晨钟暮鼓念经文,还要和寺内僧众一样打扫佛殿,和真和尚一模一样。
    满朝文武大臣急坏了,他们一起到了同泰寺,给这位和尚皇帝跪了一地,又是磕头又是央求,请他回宫执政。梁武帝开头怎么也不肯答应,直到群臣用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的代价向同泰寺奉赎,和尚默许之后,梁武帝才勉勉强强点了头。
    过了两年,也就是中大通元年(529年)九月,梁武帝在同泰寺里举行了一次佛教的大典,叫做“四部无遮大会”。“四部”指的是和尚、尼姑、善男、信女;“无遮”就是没有阻隔的意思。不管有钱的没钱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有知识的没有知识的,谁都可以参加这次大会。开会的这一天,寺庙里钟鼓齐鸣,乐队又吹又打。热闹非凡。佛堂里,香烟缭绕,拜佛的人一个接一个,梁武帝也身穿袈裟,口念佛号,带着一批大臣前来拜佛。他拜完了佛,又犯了当和尚的瘾,说这回非要当和尚不可,不愿回宫去了。
    当晚,梁武帝便住在同泰寺里,依然是素床瓦器,和普通僧众一样。第二天,他到佛堂上为四部大众(即和尚、尼姑、善男、信女)开讲《涅崒经》。他知识渊博,讲得活灵活现,还真像那么回事。
    大臣们又急坏了。他们到同泰寺劝梁武帝回宫,去了一次又一次,结果全白费功夫。最后,梁武帝放出话来,他已经是同泰寺的人了,要想让他离开同泰寺,非得积大德、做善事不可。怎么积德行善?大臣们思来想去,还得是老办法。于是,由公卿以下群臣出钱一亿万奉赎,梁武帝方才于十月还宫。 
第三次“舍身”,与第二次“舍身”相隔十五年之久。
  “中大同元年(546年)三月……庚戌(初八),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慧经》,仍施身。夏四月丙戌,皇太子以下奉赎 ,仍于同泰寺解讲,设法会,大赦,改元。是夜,同泰寺灾。”
    第四次“舍身”,梁武帝已是八十四岁高龄。
    太清元年(547年)……三月庚子(初三),幸同泰寺,设无遮大会。上释御服,服法衣,行清静大舍,名曰‘羯磨’。以五明殿为房,设素木床、葛帐、土瓦器、乘木舆、私人执役。乘舆法服,一皆屏除。……乙巳(初十),帝升光华殿讲堂,坐师子座,讲《金字三慧经》,舍身。夏四月庚午(初四),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僧众默许。戊寅(十二日),百辟诣风庄门奉表,三请三答,顿首,并如中大通元年故事。丁亥(二十一日),服衮冕,御辇还宫。幸太极殿,如即位礼,大赦,改元。”
    就在梁武帝最后一次从同泰寺赎身的当天晚上,同泰寺突然发生火灾,大火把佛塔烧毁了。梁武帝说这是魔鬼干的坏事,应该做更大的法事来镇压魔鬼。他下诏说,道愈高,魔也愈盛,行善事一定会有障碍,因此应该重建佛塔,把新塔修得比旧塔高一倍,才能镇得住魔鬼。他招来大批和尚尼姑做法事,给他们吃上等的素斋,消耗了上万斤香烛,念了好几天经。又叫大臣们跟他一起烧香磕头,还派出大批工匠上山采石砍树,花了无数的钱财,企图建造一座十二层的高塔。但是,新塔还没有完工,他就被侯景拘禁饿死了。
    梁武帝四次“舍身”,其中有三次写明“赎价”为“钱一亿万”!另一次没有载明价码,但也决不会无偿“放还”的。《魏书。萧衍传》说,梁武帝决定舍身同泰寺为奴,他的朝臣“三表不许”,“于是内外百官共敛珍宝而赎之”。由此看来,还是用钱奉赎的。当然,奉赎梁武帝的钱都是向老百姓搜刮而来的。
    同泰寺的遗迹今天仍能寻觅,它就在南京市城北鸡笼山右,后面濒临玄武湖,东面正对紫金山。不过,已改名为鸡鸣寺了。
   当年同泰寺的规模,要比现在的鸡鸣寺大得多。可是自从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同泰寺被毁之后,很久没有修复。直到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杨吴政权才以同泰寺一半的地方,置台城千佛院。南唐时,用其故地置净居寺,后改称圆寂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才在梁武帝舍身的同泰寺故址上建起鸡鸣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