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货殖列传》的几句话看领导的几个层面

 LM0318 2010-04-11

从《货殖列传》的几句话看领导的几个层面

(2010-01-18 12:28:48)

 

最近在看南怀瑾老先生的书。先是从《论语别裁》开始的,被先生的博学和不拘一格所深深吸引。接着便看了《孟子旁通》。余乃愚钝之人,虽不能触类旁通,多少也有些感触和收获。南怀瑾老先生在旁征博引中,指出汉代司马迁在其《史记》中早已经正式提出经济思想,司马迁在其中的《货殖列传》就是讨论经济哲学思想的深刻文献。

 

确实如此。其中不仅谈到了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的起因,甚至于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就是所谓的“经济人的需求”嘛。斯密的《国富论》完成与1776年,距今234年。而司马迁修《史记》则至少是2200年前的事情了。

 

就有关《货殖列传》经济学思想,暂且不表。单就其中如下几句话,让本人佩服不已。中国传统文化的确博大精深。我们这些小时候远离传统经典,浪费无数年少岁月死记硬背马列的一代人,可惜了先生的伟大著述。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司马迁认为,到虞夏两代以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耽于物质享受的生活了,包括声色之娱,包括口腹之欲。所以,自上古以来,为政者最好的管理社会经济的方法就是“因之”,也就是要顺其自然,依着大家的“本性”和“形势”,自然而然地导向正确的方向。如果这样行不同,就退而求其次,根据人们的“趋利”心理,以“利”来引导,还不行呢,只能“教诲”、“教导”了,还没有效果,只能“以法令来纠正了”,所谓的刑罚是也。还不行呢,就是最此等的方法就是和老百姓对立相争了。

 

司马迁在这里谈的是经济。南怀瑾认为这几句话,把“人类社会演变的程度,以及人心不可挽回的趣事,全都说完了”。

 

可是在我而言,这几句话恰也是管理学中“领导艺术”的几个层面。

 

最高度的领导境界就是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的不着一字的默契,也就是福列特所谓的“情境”决定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彼此的工作关系与工作内容,大家在某件事情出来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站到各自的本位去处理自己应该处理的事情,管理者只要“因之”即可。

 

如果“情境”无法调动或者协调大家的行动,只能通过“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薪酬”或者“表现为货币性的报酬”的办法来协调或者激励大家。

 

“钱”都没有效果了,只能通过劝说或者“说服”的办法了。

 

说服也不管用,那只能通过负向激励的办法,所谓的制度性惩罚来通过“威吓”的手段达到协调或者统一的目的了。

 

最后的办法就是直接和下属“对立”了。协调再无可能,团队也行将瓦解。

我又想起包老师所说的,管理学当中其实没有什么新的命题。我等俗人在这里穷思冥想,无奈圣贤之辈早在几千年前就将答案写在那里。只是,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过那样辉煌的思想和文化。

 

这是谁的悲哀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