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文化的传播者 2010-04-14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Ⅰ、必做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人    /有案可

B/浊    /扎    伛/    咀/慢咽

C/闷    /好    /咒    笨/相形见

D/涡    /免    /    /开门揖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课想象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个粉碎。

B、国家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的限制是合理的,因为目前选秀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C、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莫斯科的言论已经被俄罗斯和欧洲媒体爆炒到一字不漏,其言论的前后矛盾不仅令本国媒体惊诧,还被国民贻笑大方

D、中国式的武术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3、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B、中国正在向“白色污染”宣战,国家发改委于20081月将超薄塑料袋列为淘汰类产品,禁止在全国使用、销售和生产。

C、历次的地震海啸灾难结果显示,地震海啸造成损失的程度因地震强度的大小、海啸预警时间的长短、居民海啸知识的多少而不同。

D、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4、根据提供的开头,综合文段所要表达的主旨,仿写两个句子。(4分)

画家画画,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

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

诗人做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鬼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①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②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单

41%

16%

29%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                                                                        

建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故相江万里        B世道之责,在君乎,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其真无马耶?真不知马也!

   C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教人叛父母 

     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今君亡赵走燕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三、翻译(10分)

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①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景有实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即写于退居洛阳之时,那么,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默写(8分)

11、补出下面各句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将诗集命名为“指南录”,是取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

④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何不改此度?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曲阜寻根

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  

 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的爸爸:“鲁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向来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文揭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由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寻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价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之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拜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孔子手植桧相传有二株,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孟子用“大成”“金声而玉振”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然而,定型的东西似乎难以同自然生长着的东西比高低,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里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君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去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摘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12、文中多次写到大成殿,那么,全文共写了大成殿的哪些方面?大成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站在大成殿前,“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给文章命名为“曲阜寻根”,根据全文,分条陈述作者在曲阜寻到的根的具体内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在末尾写到“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联系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6、长途跋涉时,偶尔停下来,倒一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将更为有力;风雨兼程中,偶尔停下来,听一听虫鸣鸟叫,心境会变得宁静而悠远。偶尔停下来,回眸曾经忽略的感动,生命的种种韵味蓦然顿悟……当你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滚滚向前的时候,是否想过给自己日益慌张和急迫的心灵寻一片休憩之地和补给之所。

请以“偶尔停下来”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Ⅱ、选做题

八、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5分)

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其中中和论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这种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使得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

  那么导致这两种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借鉴美国著名文化心理学家尼斯比特的观点。他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尼斯比特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入手,系统阐述了东西方思维的产生渊源和特性。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其次,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两种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且对东西文化的交流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样问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因此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双方的有效沟通都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认识到这种思维差异,并且以此去指导行为,才能够使双方的交往更有效。

17、根据文意,选出下列推断能够成立的一项(    )(3分)

A、“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内化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B、西方的分析思维要优于中国的辩证思维,因此中国人要善于向方人学习分析思维。

C、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开创了古希腊文化,而儒教和道教则造就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

D、在当今世界,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如果能做到求同存异,无疑必将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也更能有力地促进西方文化的交流。

18、中国人与欧美人在思维方式的取向上具体有什么差异?(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与欧美人的逻辑思维各自强调的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5分)

创新与想象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    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17、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B、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C、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D、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18、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1、C(A、/人都读mēng  B、/浊都读hùn   D、/涡都读xuán  /都读chuāng)

2、D(A千钧一发形容形势紧急,应为雷霆万钧。B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都有,对象出错,可用参差不齐。C贻笑大方本身就有被专家耻笑之意,前面不能再用“被”)

3、C(A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B“使用、销售和生产”语序不当。D“再”改为“多”)

4、(诗人做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去欣赏。

(教师讲课)言简意赅,有意引而不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5、答案示例:结论:生病时一部分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开检查项目关系较大。(2分)建议(与结论要有联系,言之有理)(3分)

6.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7.B(A因:于是,副词/通过,介词。B其:恐怕,句中语气词, C以:凭……的身份,介词/用,介词D乃:还 /竟然)

8.C(“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9、①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的忠臣义士。②(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

10、①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令人怡然陶醉在初夏清景中。②联系写作之背景,这首诗实乃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后两句所表白的便是诗人自己的情感态度: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一株向日的葵花。

11、略   12、写了大成殿在全国的地位、题字、命名等内容。大成殿象征着孔子被历代皇帝、朝廷和显儒们捧奉成神圣威武的形象。

13、“圣人离我弥远”的原因是历代权贵显儒的捧奉定型,使孔子失去了亲切感和人情味,只剩下恭敬威严。“感到寻根的失落”的原因是孔子之学没有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不断发展和创新,只是陈旧落后,失去生机和活力。

14、①孔子及其学说,是中国千年文明的文化之根。②孔子作为普通人的亲切形象是孔子作为圣人偶像的根。③孔子的降生地尼山及智源溪,是孔子的根。

15、①写“水井”是为后文联想少年鲁迅的自然趣味作铺垫。②用鲁迅故居中的水井与孔子故宅中的古井作对比,对照出孔子故宅及其古井被神圣化后只有威严恭敬没有亲切自然之感的缺憾。③与前文第三自然段对鲁迅的叙写相照应,使全文结构完整。④委婉含蓄地显示了全文的主旨,间接地表达了当今如何看待伟人之学的思想感情。

16、作文(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论述类文本:17、D(A句“从而”后说法错;B句“优于”说法不当,C句“开创”不合史实)  18、中国人用辨证思维,而欧美人则用逻辑思维或分析思维。

19、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强调变化、矛盾和中和;欧美人的逻辑思维强调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实用类文本:17、D(A、有本质的区别。“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只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形象的产物”不对。C、指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过于专注,不是“缺乏了解”。)18、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  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19、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推广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力。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    一个人既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