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句、拟句、补句复习强化训练
1。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下面朱自清《春》中的句子,以“旭日”或“晚霞”其中—个为话题,写出两个比喻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后的横线上。
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香——(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4。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我市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以吸引天下游客。请用一句话拟一条广告语,向天下游客介绍我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 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苹,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校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对偶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花是部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涛声是音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话。
要求①句式与标有波浪线的—句相同。 ②语意与标有波浪线的—句连贯,并与之构成排比。
故宫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着历史的烟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座殿宇楼台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意义相关的句子。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依照下面例句,仿造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构成排比,语意畅顺。
假如我活在古希腊,我会选择做一个商人,却也会敬佩亚里士多德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句式,补写一个句子,然后得出结论。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同于常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春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
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所给例句,用下面的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模仿画线句子,在A处补充…—个论据,要与上下文内容一致,语气连贯。
例: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壮大自己。A:一个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有更大的才能去奉献。
补充句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 拟句 补句强化训练答案
1.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2.旭日像顽皮的孩子,在大海中没有玩耍够,不情愿的跳着脚,离开了海面。旭日像个就要见公婆的新妇,脸儿羞红,往上升着。
3.梅花桂花玫瑰花;秋香
4.略
5.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6.(1)信任和诚恳产生友谊(2)锯克木,锄破土,信任战胜分裂。
7.奉献出一片爱心,托起一轮明天的朝阳
8.小树是森林的儿子,阳光是保姆,溪流是乳汁小鸟、松鼠是玩伴。
9.每一块基石都蕴含着民族的傲骨,每一块砖瓦都焕发了新的青春。
10.钱能买到钟表,不能买到时间;钱能买到礼物,不能买到友谊
11.假如我活在战国时,我会选择养蚕织布的平淡无奇,却也会敬仰西施为国献身的勇气;假如我活在汉武帝时代,我会选择骑马征战,却也会羡慕平原人们的安定祥和。
12.雄鹰若不展翅高飞,就不会引起猎人的瞩目,可能要一世被当做雉类。结论:有才能要脱颖而出。
13.春天从人们中间款款走来,化作了姑娘身上的丝巾和裙衫
14.毒品 死亡
15.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16.风筝:你是我飞向蓝天的梦想,放飞你,就是放飞心情。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火,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献上你的温暖。
17.A.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有更多更新的东西教给学生。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方法。
2、让学生在复习中记忆并掌握记叙文知识要点
3、 提升学生记叙文阅读的水平,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命题分析:
1、偏重文学作品
2、突出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悟
二、中考记叙文的考点:
1、内容感知:
2、揣摩理解关键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象征、对比、衬托、讽刺)和写作技巧(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伏笔铺垫等)
4、探究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独特的评价和鉴赏,能写出自己的见解和阅读收获。
二、常见失分原因:
(1)对阅读提示不够重视,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审题失误)
(2)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
(3)对文章主旨提炼不准确,回答不恰当,过于随便。
(5)照抄原文与把握主旨来回答不注意分寸,灵活性差。
三、答题技巧指导
(一)内容感知
1、概括文段内容:直接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抓关键词,要点要全面,可按找主谓宾的方法(及修饰语)进行概括。
格式:谁(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或者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
2、主旨把握: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3、结构分析:
①记叙的顺序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②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或人物的特征)(2)核心事物(或事物的特征)(3)核心事件(4)时间空间(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5)所见所闻(6)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③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二)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其次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2、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
解题方法: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C设伏笔、D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1、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①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②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
A环境描写:
格式:写出了环境(或某事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命运);为下文的××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B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C细节描写: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③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④抒情——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①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③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
⑤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⑥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⑦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气势。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3、写作技巧: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置悬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能激起读者急切心情,使文章跌宕起伏,为下文蓄势。
4、佳句点评:点评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抓住修辞、句式体会语言之美、内容之美)
(四)探究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独特的评价和鉴赏,能写出自己的见解和阅读收获。
答题技巧:
1、要有明确的感点,要联系社会生活、个人实际,要有深入的议论。
2、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五、结合考试要点评讲记叙文练习
中考阅读辨识性考点答题指导
[考点内涵解说]
辨识性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最为基础的考点。它着眼于考生能否运用有关的文体知识与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辨识,在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常出现。其常用的设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进行辨识,常见的考题有“指出画线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第X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最主要的是哪两种”等。一种是要求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辨析与划分,对文中的观点与材料进行区分。如“这段文字中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竖线在下面标出”“指出这篇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等都是常见的考题。有时候出题者也从综合的角度出题,如“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这个题,表面上考划分,实际上考对表达方式的辨识。
[应对技法点拨]
辨识性考题是阅读考查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所以应该确保不失分。在答题时应注意:依靠自己最基础的语感,对表达方式进行正确的判断。
1.在说明是哪种表达方式时,应该运用语文教材上的说法而避免运用其他的说法,特别是在辨识认证方法时更要做到这一点。
2.在回答“主要的方法是两种”时,要先进行辨识,然后再概括、比较,不要轻率落笔。
3.答“举例”题时,要先说明,后列举:要列举简洁明了的句子;要用“如……”这样的格式进行举例。
4.对论说文、说明文的层次划分题,可以“总——分——总”“总——分”“分——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方面去运行判断、划分。
5.做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划分题时,可从“记叙——议论”“记叙——抒情”“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方面去进行尝试。
6.辨识题中,有时要求讲一点理由,这时最好的表达就是用一个句子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基本层级训练]
(一)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除数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汉语的优美隽永还表现在它的音乐美上。汉语有四声之别,因就有声调抑扬之美。既有“中华伟大”“风暴风狂”这种四声罗列的四字语,也有“翻天覆地”“罗月如流”这样平仄二分的成语。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更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音韵之美。双声如“玲珑”“茂密”,叠韵如“逍遥”“玫瑰”全重叠如“漫漫”“悠悠”,交错重叠如“丁零当啷”“稀里哗啦”。汉语讲节奏与对称,声韵调的组配,再加上音节节奏的二二为步;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蓝”,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读难忘,百读不厌。
1.写出这段文字的结构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层级训练]
(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清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枝。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用“|”将此段文字划分为两层。
2.请说明将此段文字划分为两层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本段第一层次结构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本段文字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南极影响着全球的气候,而地球气温的变化也会对南极造成影响。最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温度上升。根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两极地区的温度就要升高80c—100c。实际上,温度只要上升50c,南极的大部分冰盖就要消融。而南极冰盖中储存着地球上72%的淡水,如果地球温度持续升高,南极地区的冰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米!另一方面大气污染会造成空气尘埃增多,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少1%,则南极冰盖向外扩大1100千米。这样就会发生连锁反应,新的冰期就会到来,那时,全球大部分地区将和现在的南极一样,冰雪覆盖,天寒地冻;大批森林消失,大批物种灭绝,人类也难躲过这场白色浩劫。
1.用“|”(表示第一层次)、“||”(表示第二层次)划分本段文字的层次。
2.说说你是抓住哪些关键语句来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的第一个句子,推测前一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4.据全段文字的意思,在这段文字的结尾处以“总之”领起,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识性考点]练习答案提示
(一)1、举例子(不要被例子的数字所迷惑)2、……防不胜防。|例如……划分的理由:第一层是段的中心句,第二层是支撑中心句的例子
(二) l、汉语的音乐美 (总说)声调抑扬之美 音韵之美 节律之美(这三处分说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心句进行支撑,每一句又标示段中的一个层次,分析时要抓住这个关键) 2、本段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例略,这里答案比较活)
(三)l、……淡青色|这是虽在…… 2、理由:第一层是写白杨的形美.第二层是写白杨的神美(或第一层主要写白杨的形态,第二层主要写白杨的精神或第一层是写实,第二层是升华)3、第一层次为总一分式结构,第一句话总说,然后分干、枝、叶、皮进行分说 4、描写议论(或抒情式议论)(这也是将此段文字划分两大层次的理由之一)
(四)l、……也会对南极造成影响。|最近几年……上升60米2!||另一方面…… 2、首先抓住文中第一句,它是全文的总说句.所以在这里将全文分为两层。然后在第二层中抓住“另一方面”将此部分划分为两层(答这样的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与清晰)3、前一段写的是南极影响着全球的气候(要想到:第一句的前半句是承接前文的意思而来的)4、(提示:这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问题,但要扣往控制环境污染、控制地球气温的变化来写)
中考病句修改题型解析
【典例精解】
一、选择型
【例1】(2008年湖南株洲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B.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C.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战略重大的决策。
D.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例2】(2008年北京门头沟题)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修改:去掉“之一”。
B.刘翔虽然在跨栏上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
修改:将“虽然”改为“不但”。
C.在上海汽车展上,国产汽车不断层出不穷。
修改:删掉“不断”。
D.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
修改:在句尾加上“任务”。【解析】例1要求考生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解答时,需要逐句研读,结合平时积累的病句修改知识,分析语句是否有语病。A项中的“好坏”和“保证安全”属“二对一”,B项的“几个学校的老师”有歧义,C项语序不当,“战略”应放到“决策”前。正确答案为D。例2也是一道选择型病句题,但命题方式与例1不同,四个选项均为病句,并提供了修改方案,要求考生找出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为A,这一句的修改方法为去掉“是否”。
二、语句型
【例3】(2008年辽宁大连题)在你认为有语病的地方画上横线,在括号里写出修改意见。
在爱心义演的晚会上,文化界知名人士声情并茂地演唱了一首首动人的歌声。()【例4】(2008年四川乐山题)改正下面这个病句,请直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例5】(2008年山东济宁题)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①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②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解析】这三题都是语句型的病句修改题,已明确这样的试题中的句子是有语病的,因而不需要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只要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即可。三道试题的命题方式又略有不同。例3有两点要求:一是在有语病的地方画上横线,二是在括号里写出修改意见;例4的要求是“直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例5要求“在原句上改正”,修改时要按要求进行修改。因此答题时要认真阅读答题要求,避免非能力失误。参考答案:例3:把“歌声”换成“歌曲”把“声”改为“曲”去掉“声”。例4:经过汶川大地震,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或者:汶川大地震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例5:①删掉“能否”②删掉“最多”或“不超过”。
三、语段型
【例6】(2008年重庆市题)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事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解析】例6属于提示性的语段修改题,试题中提出了具体语病,考生只要按要求答题即可。也有只提供一个语段,要求考生自己发现其中的病句,并进行修改,这类题型难度稍大。参考答案:(1)删去“应该”或“必须”;(2)在句末加上“的对象”(或“的人”);(3)将“走进”改为“翻开”,或将“一页”改为“天地”(意合即可);(4)应将“无数的”放到“生灵”前。
【方法概括】
由上可知,通过辨析找出病因,只是第一步,还要对症下药,进行修改。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子原意。病句修改常用的方法有四种:对句子成分残缺的,增;搭配不当或不能搭配的,调;成分多余累赘的,删;用词不当的,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