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四大题型透视

 彩云追竹 2010-04-16

古典诗词鉴赏四大题型透视

一、分析形象型

命题特征: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亦称意象)。高考往往要求考生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象征义和社会意义,其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诗中的某某形象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指津:古诗常常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形象上,从而使作者的思想和客观形象融为一体。因而,鉴赏诗歌的形象,首先要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特点,然后把握形象蕴涵的精神内核。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明确是什么形象。

(2)根据诗中描写形象的词语,概括形象特点。

(3)理解形象所寄寓的作者的情感。

    体验高考:例l.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08年高考安徽卷第12题)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温馨提示:谢枋得是宋代人,曾率军抗元,后被元人胁迫,绝食而死,作者的经历表明了他坚贞的爱国品格。作者托物言志,以小孤山象征自己,颔联的“留砥柱”“障狂澜”体现了小孤山对守卫江山的重要作用,借以表明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颈联用“坚如猛士…‘危似孤臣”将小孤山与诗人融为一体,表明自己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尾联再一次表明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考生如果能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再结合注释,解答本题应该不是很难。

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二、分析意境型

命题特征: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一个的物象,而意境是这些意象综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是一种常见的高考题型,其提问方式主要有: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4)诗中某两联写了哪些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指津:意境是情与景交融的结晶。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明确诗歌的表层意义,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倾向。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用流畅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用能够准确地体现景物特点或情调的词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恬静优美、闲适恬淡、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高远辽阔等。

(3)用能够准确地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忧愁伤感、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等。

体验高考:例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l6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温馨提示:王维是一位隐逸诗人,其诗歌主旨多表现一种悠然闲适的隐居之情。这首诗主要写作者在傍晚时分所见的山间景物,尤其是后四句,所写的景物有清新的嫩竹、可爱的红莲、悠悠的炊烟以及采菱而归的人们,真可谓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作者安于闲居、甘于寂寞的志趣溢于纸面。

若将这道试题和高中教材中的《山居秋暝》对接,考生回答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三、鉴赏炼字型

    命题特征:炼字即锤炼词语,是指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选择最妥帖、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这也是一种高考常见题型,其提问方式主要有:

(1)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简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题指津: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力求一字传神,常常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色彩词、叠词以及词类活用上狠下工夫,所以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词语,就抓住了炼字的关键。鉴赏炼字应该

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色彩、情味、动静、效果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不能就字论字。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明确指出炼字,或肯定哪个字更好。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体验高考:例3.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008年高考全国卷l第12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郐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温馨提示:作者通过写山环水绕、虎踞龙盘的险要地形,来缅怀英雄,并在结尾抒发了自己的归隐之志。第三联中的“拳”与“退”用得十分传神。考生可结合注释③来理解“拳”的妙处:写出了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闲适。另外,作者写飞鸿飞翔,用了一个“退”字,更是别有情趣了:借用鸿雁仿佛退飞写出了蓝天的广阔。这两个词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的宁静风景。

    参考答案:“拳”和“退”字。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描写了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四、语言风格型

    命题特征:风格是指由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侧重对语言风格的整体评价,其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请指出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指津:作者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者的个性,每一位作者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如陶渊明的淡远潇洒,高适的苍凉悲壮,王维的恬淡幽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明白清新,李商隐的清丽俊逸,苏轼的豪迈奔放,李清照的婉约含蓄。答题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体验高考:例4.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2008年高考北京卷第12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温馨提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国破家亡之痛和忠贞的爱国之志,风格苍凉沉郁,激昂悲壮,语言朴素,不事雕琢。作为友人之间的酬答之作,全诗熔铸了正义、友情、亡国亡家的大悲大痛、爱国洁身的大忠大义,所以使得诗篇超凡脱俗,格调风骨显得峻拔孤奇。这种诗风和唐代诗圣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极为接近。

    参考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