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LR专家林子老师讲座 分享育儿经

 全家总动员 2010-04-20
(2009-10-16)

  TLR全营养教“娱”是加拿大C.C.P.Y.教育集团在遵循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研发的第二代蒙台梭利升级版教育方法,TLR与时俱进地融入了更多自然与艺术教娱,这也是TLR海洋教“娱”想带给家长和孩子的一种特别的学习方式。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林子老师讲述的育儿故事,从中感悟育儿的心得和方法吧!

TLR生活体验 熏陶的不仅仅是孝顺
  您也许有过在总统套房吃早餐的享受,或是感受过家人为您准备的浪漫早餐或烛光晚餐的温暖,那您有过一个五岁半的孩子为您准备早餐的经历吗?
  林子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林子一个小贴士(tips):做老师有时也要学会示弱,所以我悄悄的告诉您:做家长有时也要学会示弱。当您示弱的时候,孩子就有机会充当英雄了,潜能自然而然就发挥出来了。
  那个美丽的周六早晨,阳光是那么的妩媚,女儿自己起床,穿着柔软的小睡袍跑到我的床边:“妈妈,起床吧!”,“恩,让我再睡会儿吧,我好累哟!”我故意耍赖说。“好吧!”女儿爬过来吻吻我的脸蛋,给我掖好被子,就像平时我为她做的一样,然后溜下床,随手带上门出去了。
  正当我按耐不住想起身看女儿在做什么的时候,她又进来了:“妈妈,闭上眼睛啊!”女儿温暖又略带潮乎的小手牵着我穿过弯弯的过道走到餐桌前,做了一个夸张的“请”的动作:“妈妈,请吃早餐!”哇!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幅美丽的图画:从悬挂落地百叶窗里透过的阳光错落有致的洒在厨房的工作台上;女儿用她在做TLR生活实践练习时用的小酒杯垒起了一座小装饰背景 ,有些小酒杯里还装点了小彩珠作点缀;两个盘子里,整整齐齐的放着面包 ,面包上还洒了星星点点的葡萄干,雪白的盘子边还有三颗彩色的维生素小熊软糖 。
  我看呆了,这是魔术吗?我五岁半的女儿,她的小脑袋里怎么想得出把工作台装饰成那样的?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的幼教老师,我能感到 TLR生活实践熏陶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孝顺,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实践使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增强了;性格变得更开朗,善于表达自己;还可以增强想像力,提升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坚强,锻炼精细肌肉的应用更准确;懂得照顾他人,当然也懂得照顾自己,对生活更加热爱了。
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呢?
  很多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知识方面灌输,忽略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生命所需的不仅是知识而已,还应对生活充满激情。“拉、拖、穿、嵌、拣、转、剪、切、摺、搅、卷、敲、扭、夹、倒、注、贴、擦、洗、搬运”等生活中的常用动作都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家长在为孩子做演练的时候要不要忘记动作放缓、姿态优美哦!


 

TLR是什么意思呢?
  答案就在它的名字上: Total (全部) Learning(学习) Reinforcement(增强)——全营养学习法。
  TLR教学法传承并提纯了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学法,并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艺术心理学及海洋文化,是一种全方位的美的学习法。TLR按照儿童的天性,潜移默化地在娱乐中施教,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快乐。
…………………………………………………………………………………………………

 

小宝妈  问:
  我的孩子三岁以前都挺乖的,现在三岁半了,却越来越喜欢跟大人对着干,我告诉他应该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搞得我很头疼。希望林子老师给支支招,怎么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林子老师 答:
  小宝妈妈的问题将孩子推到了“被告席”上,而我想说的是“孩子是无辜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以家长为中心,家长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3岁的孩子刚刚过了他们的 “心理胚胎期”,进入“个性形成期”。这意味着孩子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个性的心理特征,有了记忆、理解和思维的能力。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是很有科学性的。3岁孩子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成人后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孩子这个时期最爱探索,他们习惯靠手等感官去重复学习、完善自我,表现特征就是东摸摸、西碰碰,而中国父母最害怕的就是这点,在不知不觉中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所以当孩子的自我建设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变得爱发脾气、破坏、逆反或者恐惧等。这时就需要家长转变育儿观念,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给孩子空间。
  TLR海洋科普乐园位于北京海洋馆鲸豚湾,这使得我有幸可以经常看见海豚妈妈带着4个多月大的海豚宝宝嬉戏、学习。海豚也学习?是啊,小海豚总是和妈妈一起练习游泳,时而靠着妈妈的腰部潜泳、时而随着妈妈波浪式的滑行、时而浮出水面和妈妈一起仰泳,母子动作是那么的和谐一致。如果动物也能参加奥运会的话,它们一定能赢得亲子花样游泳冠军。海豚妈妈在教海豚宝宝玩水、吃鱼的同时,也教授海豚宝宝如何独立。像海豚妈妈那样教育您的孩子吧,当您感到头疼的时候,来拜访一下海豚妈妈,也许你也会悟出育儿的真谛。

欣欣妈 问:
  我的女儿三岁了,平时思维很活跃,成天叽叽喳喳讲个不停,但需要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遇到难题容易放弃。请问林子老师,怎样做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林子老师 答:
  如果孩子基本生理机制发展良好,没有真正器质性注意力障碍,欣欣妈完全不用为孩子担心。
  1、从儿童发展心理阶段来看,3岁左右的孩子产生了自我意识,什么事都愿意自己尝试着去做。如果成人在这一阶段无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一味的想塑造孩子,总想着灌输孩子一些知识,孩子做起来是勉强的不开心的,情绪不好注意力当然就不容易集中了。
  2、从儿童的生理特征上讲,儿童时期孩子的左大脑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儿童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是靠自己的手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让孩子动手做或玩要学的知识,没有一个让孩子的无意注意转换成有意注意的过程,很生硬的教孩子识字,写字使孩子的大脑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注意力就涣散了。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许超过了孩子的生理发展,三岁孩子稳定注意力时间是不超过10-15分钟的。
  3、从TLR强调环境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来说,孩子是否有机会经常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孩子接触的事物是否广泛?孩子是否有一些独处的时间?自己在摆弄探索一些东西?孩子是否经常看电视?家庭成员是否很多?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家庭中的指挥家是否太多?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妈妈刚指挥孩子写字,奶奶却指挥孩子背诗,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的身上,不曾想却让小小的孩子很迷惑,很慌乱,心情烦躁,失去了踏踏实实做一件事的专有时间和专注力等。
  从欣欣妈妈的描述来看,欣欣是个很活泼很开朗的小女孩,思维活跃表明她很有创造性。这样的孩子往往在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方面也很好。欣欣妈妈不妨换个角度来培养孩子,因材施教。比如孩子爱说话,那么我们不妨多听孩子说,和孩子一起说,说说每天妈妈爸爸遇到的事,开阔孩子的眼界。建议欣欣妈妈有选择性的给孩子准备一些书籍,引导孩子在好的情绪中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慢慢的孩子对做一件事的注意力就培养起来了。

丽丽妈  问
  我的宝宝今年三岁了,随着她渐渐长大,主意也多了起来。比如,早上必须给她穿她自己选的衣服,吃饭时要按照她的安排就坐等,家长不同意她就大发脾气。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太自我了,做家长的该如何引导呢?
…………………………………………………………………………………………………    

                                  

林子老师  答
  首先我要告诉这位苦恼的妈妈不必自寻烦恼,您所提到的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的做出的一种“选择”。

选择是什么?

  选择是一堵防火墙,能把大量的垃圾信息加以限制、过滤,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每选择一次,孩子的智力就进步一次;每进步一次,孩子就更快乐、自信一些。

抑制选择的弊端

  抑制孩子的选择就是抑制孩子的智力发育。家长须重视孩子的“选择”在没有得到满足时所做出的发泄,并加以纠正和安慰。切忌不理不睬或横加指责,不当的处理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浮躁、易怒,甚至对大人怀恨在心,久久不能释怀。家长的好意有时就是对孩子无意识的压抑,而一份被扭曲了选择的不满和痛苦将会像烙印一样永远印在孩子的心里。

怎样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

  首先还是从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开始。如给宝宝穿衣服前,拿出两套衣服问宝宝:“你是愿意穿这件红色的,还是这件蓝色的呢?”之所以只拿两套是根据孩子的智力,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孩子更清晰的去分析,依此类推。其次,如果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就让孩子尽情去享受他的选择,不管这个选择是对是错。希望家长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细节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丁丁妈 问
  我的孩子今年三岁了,他特别调皮,在家里总是爬上爬下的,怎么跟他讲道理他都不听,把我和孩子爸爸每天折腾得团团转。林子老师,孩子这样是正常的吗?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
林子老师 答
  我常听到家长发愁,说孩子太调皮捣蛋了,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其实,儿童在这个年龄段表现出的活泼好动都是正常的,丁丁妈请不要太担心。在对待这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时,家长应该首先接受孩子的活泼本性,然后引导孩子作出符合他们年龄的动作。
  去年九月新学期伊始的时候,我在加拿大TLR的培训学校里迎来了一个印度小男孩。这个小朋友年龄不到三岁,一双眼睛又大又亮的,看起来特别伶俐可爱。第一天报到的时候,班里其他新来的小朋友都怯生生的,还有的眼泪汪汪地要找妈妈,只有他一点也不怕生的样子,四处蹦来跳去爬上爬下的。开学几天以后,他的活泼劲儿更是有增无减,不是爬到桌子上不下来,就是钻到桌子底下不出来,这个精力过剩的“小捣蛋”让老师们伤足了脑筋。
  直到有一天,当我拿出螺丝、锤子、板子这些给实践工具时,我发现他对此似乎很感兴趣。于是,我在他面前坐下,耐心地为他演示将螺丝钉在板子上的动作。他看到我这么做之后,便也坐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模仿起我的动作,在板上“叮叮”敲了起来。这是开学一个多星期以来,他第一次安静地坐下来专注于一件事。他敲得那么认真,足足“工作”了二十分钟之久——这一时间早超出了他那个年纪能达到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后来给孩子的家长说起此事,他们都不敢相信呢。
  丁丁妈,从我讲的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受到了一些启发呢?我的建议是,不妨在你们的家庭生活中,也多挖掘一些可由亲子共做的生活实践,这样既不会违背孩子活泼的天性,又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更能让你和孩子间的感情变得更亲密,从而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绵绵妈 问
  林子老师,你好。我家女儿今年三岁多了,她平时特别静,从来不乱哭乱闹,也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出去玩。我和她爸爸最初挺高兴的,觉得女孩子文静一些好;但最近听朋友说可能是自闭症,这可把我们吓坏了。林子老师,你看孩子这种情况正常吗?会是自闭症吗?我们真的很担心。
………………………………………………………………………………………….
林子老师 答
  绵绵妈妈,你好。首先,我想对你提到的自闭症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儿童自闭症并不是一种对儿童行为的定义,而是指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发育障碍,其诊断、判定和治疗是一个非常科学严谨的复杂过程,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担心,建议你带孩子去专门医院进行检查;我并不能单凭你的简单描述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
  但根据你的叙述,我也发现了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孩子过于喜欢独处。一般来说,三四岁的孩子会很喜欢和小朋友接触,若对小朋友没有兴趣,则表示她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障碍。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同外界接触,慢慢打开她的世界。
  我的班上也曾经有一个小女孩缇缇,沉默寡言,谁来和她说话都不理,让家长非常着急。多方努力无效后,我做了一个尝试——让动物取代同龄人来和她交流。起先,当我牵来一只白色的牧羊犬放在她身边时,她对其不理不睬;但当牧羊犬温柔地趴在她身边一下一下蹭她身子的时候,变化发生了,缇缇开始转过头观察牧羊犬,像在琢磨它的来意;而当半小时后大狗用下巴轻轻摩挲她胳膊的时候,她也犹豫着伸出手,尝试去抚摸大狗的毛,眼神中的防备被好奇所取代。这样与牧羊犬这样交流过几次后,她已能带着笑意与它互动嬉戏了,更重要的是,当有小朋友和她交流时,她也不再抗拒,并会抬头与之进行眼神交流。这是她克服人际关系障碍过程中的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令我和她父母都很激动。
  缇缇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在内向孩子心里,有着比其他孩子更高的警惕性和更少的安全感,温顺的动物能缓解孩子内心的紧张,使他能更勇敢地和外界接触。同理,开阔的自然环境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当孩子遇到交流障碍的时候,家长除了耐心积极地教育引导外,也不妨带他去大自然中走走看看,和小动物一起互动玩耍,说不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兴兴妈妈 问:
  我家兴兴今年4岁了,看起来就比别人家孩子活泼机灵。我觉得孩子这么聪明,就给他报了英语班和钢琴班,也希望他平时能多学习、多练习。可是宝宝每天回家总不好好学习,老惦记着出去玩,这我感到很失望。有朋友劝我说别让孩子学太多,但我总觉得多学点东西没有坏处。兴兴现在又在哭着闹着不练琴了,唉,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
林子老师 答:
  兴兴妈妈,您好。阅读了您的来信,我能体会到您的一片苦心,您之所以帮孩子报了课外班、督促他学习,是不愿让孩子的聪明天分被浪费,害怕他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多学点东西”真的益处多多吗?其实未必。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在幼年阶段都尚未得到完全的发育,因此,长时间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很沉重的负担。从长远来看,过早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对学习怀有恐惧和抵触情绪,不仅不利于他们今后在学龄期的学习,还可能会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受到影响。此外,孩子在幼儿时期,爱好往往还尚未显露,这时若家长仅凭自己的意愿为其指定“兴趣”并强迫其学习,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从您的讲述中,我发现您对孩子“喜欢玩”这一点感到焦虑,潜意识里将其等同于孩子的“不上进”。殊不知在幼儿阶段,边玩边学正是孩子发展智力、开发潜能的最好途径。国外现在很流行“自然教育法”,其核心便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游戏等回归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得到成长。大自然中四季更迭、气候变化、生命不息是幼儿最直接的启蒙良师,自然中美好的事物都能有效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他们的认知。通过观察两片树叶的不同,孩子能学会分辨万物的不同;通过照料小动物,孩子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通过一朵花、一抹云、一溪水,孩子能天然地领悟到美的真谛……总之,孩子在大自然中不仅学到了自然知识,更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美感,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另外,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孩子的本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家长通过与孩子一起玩耍,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而且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观察他的兴趣,然后顺势助推,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这样岂不比单凭猜想带他去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效果更好?
  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吧,让他去玩耍,去亲近自然。我想,当他学会了用心灵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时,家长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你说是吗?
帅帅妈 问:
  林子老师,你好。由于我和孩子爸爸工作都很繁忙,爷爷奶奶也不在身边,因此在帅帅两岁的时候把他送到幼儿园寄宿,到现在已经有两年了。最近,我们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在幼儿园经常欺负小朋友。我们很惊讶,赶紧去责问帅帅,可他却什么也不说,把我和他爸急坏了。林子老师,您看这怎么办好呢?
…………………………………………………………………………………………………
林子老师 答:
  帅帅妈,你好。读了您的来信,很能感受到您作为“欺负人的孩子”的家长的那种羞愧又焦虑的心情,但我想,问题或许没有你想象中那样严重,不妨先放松一下,随我了解一些关于儿童行为方面的知识。
  儿童在发育时期会经历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并随之产生相应的行为特征。4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自我意识经过幼儿期的萌发,开始变得强烈起来,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充满了探索欲望;同时,他们对交流和认同的渴望也前所未有的热切。当孩子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充分的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安、焦虑、妒忌等情绪,由于不懂的如何正确表达,孩子往往会通过攻击等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孩子这种形式的攻击和成人间的暴力行为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将之称为“游戏性攻击行为”。我最近就碰到这样一个相关事例。
  我女儿和你家帅帅差不多大,有一天她向我哭诉,说在班里集体活动的时候常被一个小男孩龙龙打。不止她,班上的许多小朋友也都被龙龙“欺负”过。
  第二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下课时,便对龙龙特别留意,我注意到他的神情很紧张,似乎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却又不知怎样去做。我走到龙龙的身边,面带微笑地问他:“你是龙龙吗?”龙龙不回答。我蹲下问:“你为什么要打小朋友?”龙龙还是不回答,同时想跑掉。我拉住他,温柔地说:“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你,来伸出你的小手,你愿意别人拿手这样对待你吗?” 我皱着眉夸张地做了一个拳击的动作,龙龙看着我摇摇头。我接着说:“你猜我们的手还能做什么?来张开你的手,跟我击掌!” 龙龙害羞地,轻轻地拍了我的手掌一下。我站起来说:“你能跳起来和我击掌吗?”龙龙又跳起来和我击掌,脸上绽开了笑容。后来女儿说,龙龙那之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不过总是要求大家和他击掌。我乐了,很高兴他掌握了更友好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进步。
  帅帅妈,我建议您不要过于焦虑,像帅帅这样寄宿长大的孩子,由于从小远离家人,容易变得敏感和缺乏安全感,也相对更容易产生游戏性攻击行为。您不妨耐心地和孩子沟通,帮助他学习更为健康的交流方式。当他感受到更多的爱和关注,或许就会慢慢敞开心扉,而其他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