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马看教育】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滕训超 2010-04-23

【骑马看教育】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高效课堂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具体在课堂教学上,它是对“人本”的回归,对“学本”的尊重。当然,“学本”这个词是否准确有待商榷,但“以学为本”的观念该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什么的教育,离开了“学”这个主体,其它的一切都不存在。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是,在教学关系上,一切以学习为中心;在师生关系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学是教学的灵魂。“教”服务于“学”。昌乐二中 赵丰平先生这样阐述教学: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学”。那么,按照赵校长的说法,显而易见教则是教方法,而不是教知识!离开了方法,学生怎么能学会如何学呢。其实,赵校长的说法无非是较为直白地解读了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而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离开了“三维”,只剩下知识一维的课堂,当然是不可取的。然而遗憾的是,如何实现三维,则又成为制约课改的困惑。高效课堂的价值或许就体现在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新课改把学生解读成“主体”,高效课堂把这个主体,解读成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室里的主角”。那么,由师与生构成的“双边关系”则无疑会左右着教学行为的发生结果。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种“生产关系”,那遑论课堂生产力的形成。因此,传统的师生关系制约和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则不是危言耸听,它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现实存在,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推手,则成为一个相当关键的命题,假如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好课!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正是基于“学”这个核心加以阐述的。

教师必须激发“学”的兴趣和热情,变“教”为点拨和指导,变“灌输”为启发和激励,变重视结果为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变接受为主动,变继承为生成,变苦学为乐学……变是颠覆,变在根本,但“变”又不是唯一目的,“变”是“拨乱反正”!

我们批判传统教育,是因为传统有着太多的危害和罪行。教师过分执着于“教”,因为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致使学生无奈地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和教师的附属品,所谓个性、创造、潜能,都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学习能力的缺失,成为当下课堂教学中普遍的现象。离开了教师的“教”,寸步难行。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又反过来助长了教师的“教”风,并渐渐让很多教师产生了这样的“错觉”,没有教则无法成其为学!

教师执着于教,错其实并不在教师本身,而在于当下教育的现实。缺少高效课堂主张的那种“放权”,没有小岗村那样的学习承包制,课堂自然无法解放生产力,也无法生成真正的学习能力。实践早就证明,唯有教师“闭嘴”,学生才能“张嘴”,学生的不会学,是教师讲得太多的因由。教师只有放手,学生才有创造。

最后,让我们记住鲁迅先生的话吧:学生是乔木,教师是泥土。

而要求教师做到这一切,就必须给教师以“土壤”,所以,建设两个基本点的前提是建立什么样的“教学文化”。生硬地要求教师做这做那,不仅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也是对教育的不尊重,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明白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