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术犬法,简称“地法”或“地术”,俗称“狗拳”,是福建南少林地方拳种,其源流有三种说法,其中的一种说法是:相传明末清初,演练地术拳法的少林弟子因参加戚家军的抗倭斗争和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被满 清廷镇压,残存的僧侣流散四方,地术犬法遂传入民间。在僧尼中有一法号“四目大师”流落永福县时,将此拳传给陈家,有由陈家后代陈阿银传给福州西园乡的陈依九。
狗拳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州、泉州、南平、建阳,以及山西,吉林,北京等地。
福建少林狗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似南非南,似北非北;二是擅长于倒地后施展各种地上竞技动作。
狗拳练 功讲:身、基、腰、马、威、势、气、力八个字,又有六字诀:奇、巧、变、轻、速、硬。呼吸有顺逆,以声发劲,以气催力,发劲时要如狗出浴,以声发劲气聚丹田,然后呼出。拳经有“天狗抖水摇身术,运聚丹田之气突,劲源足根腰发力,摇首摆尾肢节出”。静如灵狗伺洞,动如大海跤龙;待敌进 攻,后发制人,出手软,触手硬;高低变化,上下起伏。狗拳分上、中、下三盘,其诀曰:手是罗汉身如龙,腿似虎尾步象犬,达摩坐禅蝴蝶腿,活龙伏虎桩似狗;飞腾海底朝天脚,狗法落地风车轮。演练时讲究“虾背龟身”,摇转借力,其技法有:滚、翻、扑、跌、窜、勾、摔、奔、跳、钻,并常用倒地配以绊地擒拿,截点穴位,发挥制敌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