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阅读”是“负担”还是“快乐”?

 Maxwell_Liu 2010-04-25

这篇还是去年写的,当时一人带孩子,很辛苦。当时真觉得为了孩子,自己的生活空间日渐逼仄。如今时过境迁,爸妈来帮我料理日常家务,就能抽出时间多为孩子读点书了。但这些日子一忙自己的事,亲子阅读的时间又少了许多。于是又记起去年事。

亲子阅读负担还是快乐


   
我曾经把亲子阅读当做一种负担。因为我和老公都没有充裕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我们两地分居,老公只是女儿的周末爸爸。平时我一人带孩子非常忙,如果孩子一生病那更是忙得天昏地暗。为了每天都实践亲子阅读,闹得整个家庭的气氛都很紧张。
   
幸亏我及时调整策略,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尽量为孩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提供条件,让孩子自己寻找兴趣点。不再量化或细化自己和孩子每天的任务。对于亲子
阅读,根据自己的时间分配,能读则读,不在乎多少,只为让她领略阅读的快乐。这一调整,不只缓解了我自己的焦虑情绪,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精神。最终,她自己选择阅读。于是,每星期几次的亲子阅读也成为我们母女间的快乐之旅。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聊一下我对亲子阅读的理解和采取的具体措施。
   
我曾根据专家的
建议和孩子一起读图画书,而不是纠缠在认识几个字上。随着孩子对图画书无止境的要求,我发现我几乎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因为现在做父母非常不容易,每天不只要和小家伙斗智斗勇,还得了解那些名目繁多的兴趣班,还得和那些层出不穷的疾病作斗争。父母如果不是个全能选手就得整天陷于手忙脚乱中。我周围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感觉。我们又都受一点蒙氏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心理需求或是某个年龄阶段应有的反应。后来就发现孩子对父母爱的需求有时简直是变本加厉。由于种种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原因,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常常缺乏技巧性,使孩子不但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感,反而越发依赖父母。我就感觉到我的爱把我和女儿都给淹没了。而感觉到这种迷失或恐惧这种迷失让我倍感焦虑,直接影响了亲子阅读的质量。于是我和孩子说话时,我没时间忙死了烦死了气死了等满载负面情绪的话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当我把亲子
阅读当成负担时,我觉得我得调整一下我在亲子阅读中的心态和操作方式。
   
我的理解是,
阅读是美和快乐的体验,而亲子阅读除了这种体验,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交流。现在很多倡议亲子阅读的文章都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父母必须做什么什么才能给孩子一个快乐、丰富的童年。可是父母自己呢,这些疲乏的中年人呢?难道我们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放弃自己的成长吗?其实如果忽略对孩子生活照料的辛劳,我倒很感激孩子,是养育孩子让我自己又活了一遍。但是那些每天扑面而来的,为照顾孩子而成倍增加的繁重、琐碎的家务会让人特别的疲惫,并随之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毕竟,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是只有这一辈子。一味地让父母对孩子过多的陪伴和关注对父母也不公平,父母有自己独立的存在价值,不是为培养天才孩子而来到这个世间的。
    “
亲子
阅读固然重要,但现代人都是孤独的,孩子早晚都得面临孤独的挑战。所以,孩子首先应该学会的是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包括打发自己的时间、选择自己做什么事,比如读书或不读书、读什么书。阅读是很个性化的,亲子阅读同样也是很个性化的。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而游戏方式又是多样的,孩子有权力选择不阅读。在亲子阅读上我们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样重要的是得考量我们父母精力、时间和经济是否许可。因为父母在工作、房贷、车贷等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整日疲于奔命,落实亲子阅读便变得力不从心。对于亲子阅读,我在思想上是重视的,但也不太多地苛责自己,一切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当然在顺势而为之前,我也做了许多无不为的事。
     
首先,用书香,借阿甲的一句话就是书香满家园。既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孩子共度,那么我就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书,营造一个书香的氛围。如果算一笔经济帐的话,上万块钱的食品、衣服、旅游、钢琴能为孩子置办,为什么上万块钱的书不能给孩子买呢。所以女儿的书在我们家的书房中竟占半壁江山,她也有自己的书桌。许多书都放在她伸手可及的地方。我就不相信孩子能抗拒那些色彩艳丽、画面有趣的图画书的诱惑。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引导孩子进入书香
世界。有时间的话我会把女儿抱在怀里声情并茂地给她读,有时还会让她也扮演书中的几个角色。女儿对此乐此不疲,之后女儿会把读过的那本书看许多遍,还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书中人物的一些活动。甚至在读完《我爸爸》、《我妈妈》之后,自己创作了一本图画书《我女儿》,她不会写字,里面的文字是由她口述,我记录。最后她要求我一定替她写上/的作者都是她。这当然是最完美的方式了。但是惭愧的是,常常我和女儿都没时间。有时一个星期都没有亲子阅读的机会。于是我便有效地利用一些零碎时间给女儿聊一些故事,比如在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坐车时,散步时,吃饭时、洗刷时,激起女儿的兴趣后我便卖个关子,说这些故事书都在家中的书橱中,让她自己去找、去看。还有时我会在生活和书中情景相吻合时跟孩子聊那些读过的书,这样也会让孩子过后自己找书重温那些经典。于是在我忙家务时常发现女儿站在书橱旁选书、看书。
     
再者,就是身教胜于言传了。我和老公都爱买书看书。老公常常手不离书,甚至看着电视也在读书。我读书偏重
文学书,现在又爱上童书。老公则涉猎极广,尤其偏好各类古书。于是,我家的藏书就能组成一个微型图书馆。果然,在我和老公嗜书的长期浸润下,我们读书时,女儿也安安静静地读书、画画。有时她也想知道我读的什么书。有一次我正在看一本有关西方绘画的书,女儿凑过来指着那些绘画中的人物问:他们为什都不穿衣服?我简单地说:西方的传统和中国不一样,他们认为人体很美。女儿很困惑。几天后,女儿爬到我身上悄悄地说:我现在也认为人体很美。然后我发现,女儿书桌上正摊着我那天看过的那本书。其实,爱上阅读有时就是这么水到渠成的事。
     
另外,给孩子读书尽量选择心态放松、时间从容的时间段。如果一面惦记着做饭、洗衣、购物等家务琐事,或为应付孩子好让她赶快去睡觉,一面三心二意地给孩子读书,这种敷衍了事的
阅读方式会直接败坏了孩子读书的胃口。你想,阅读连自己都吸引不了,怎么会感染孩子呢。如果用十分钟解决掉一个图画书,这种快餐式读书也是没有营养的。我主张精读书,宁少勿滥。要么不给孩子读,要么就全身心地投入,最好不要一次读好多本,结果全是浮光掠影,太多的信息量一下子超过了孩子的解码能力,很可能孩子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机直接就瘫痪了。要给孩子留下想像的空间和细细品味的时间。读书最好在某个时间段一气呵成,受干扰的读书,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记得有次给孩子读《我的爸爸叫焦尼》,期间被老公打断多次,于是一个让人黯然神伤的故事竟让向来易感的女儿听来索然无味。她竟气愤地说:他怎么老说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一套我听够了
     
最后,在亲子
阅读的过程中,留白都是非常重要的。亲子阅读过程中听看和思考、交流是同步的。而且交流是相互的,不是父母单方面的爱的给与,也不要轻视孩子的童言稚语,里面蕴藏着大智慧。孩子的眼睛最纯净,对美的发现要优于成人。所以,亲子阅读中,父母解释得不要太多,要为孩子展开想像预留下空间。并且成人一张嘴就带有倾向性,而掌握话语权的成人又不自觉地把个性化的体悟作为一种普泛化的知识向孩子单方面的灌输,而不是作为一种生命的体验与孩子交流。只有平等的交流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使孩子建构自我、认识自我。
    “
亲子
阅读,对于我来说,就是父母有责任把阅读这片神奇的领域指给孩子,并和她一起去感受这种神奇。但我执行起来却没什么具体计划和硬性指标,有时间有心情就读,反之,一周也不给孩子读一本书。因为亲子阅读是寻找快乐,不是找累受。但我不给孩子读书并不代表孩子自己不读书,她几乎每天都找几本自己喜欢的书读读,而且经常有新的发现。
(
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