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一词首见于1240年的《蒙古秘史》,1380年在俄语中正式使用казаки,即“哥萨克人”这一称谓。关于哥萨克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哥萨克的历史早于古罗马的伊特鲁利亚人。
从遗传学上看,他们同生活在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草原的突厥人有关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哥萨克是公元4-5世纪起,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突厥人向黑海沿岸和俄罗斯南部草原的民族大迁移中,以斯拉夫人和东正教为基础形成的;得到普遍公认的说法则是苏联史学家的观点:哥萨克是在14-17世纪出现的“自由民”,是随着俄国农奴制的确立而形成的,后逐渐演化成一种军事组织并在18-20世纪初发展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14世纪初,古罗斯和波兰-立陶宛的贫苦农民由于无法忍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开始大量南逃。 15世纪下半叶-16世纪初,这些分散的“自由民”为了对抗封建国家的压迫和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东南部的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捷列克河及雅伊克河一带出现了由贫苦农民组成的,独立于中央政府的名为“自由哥萨克”的自治村社,16世纪下半期在上述地域相继建立了哥萨克军事州,从而使流动性极大的哥萨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对于他们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代的骄子,战争的宠儿 到20世纪初形成了顿河、库班、捷尔斯克、奥伦堡、谢米列臣、阿斯特拉罕、乌拉尔、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乌苏里和阿穆尔等11个主要军事分支,此外还有建于1917年的叶尼塞哥萨克军和雅库特哥萨克军等若干较小的军事分支。 独具特色的军事体制 出征者自备武器、马匹和干粮。每个哥萨克的服役年限大约20年左右,如顿河哥萨克最初规定30年,1875年减为20年,1909年后又减为18年。哥萨克的男人实际上从15岁就开始了军事训练,但正式服役要从18岁算起:3年预备序列,12年作战序列和3年后备序列,36岁退役后转为民兵。 血雨腥风铸就的虎胆雄师 哥萨克参加了从18世纪-20世纪前半期俄国和苏联的所有战争,如彼得大帝发动的俄瑞北方战争、亚速海远征、克里米亚远征、波斯远征,两次俄波战争,六次俄土战争,仅20世纪头20年它就参加了三次战争,即俄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
哥萨克之所以在腥风血雨的征战中所向披靡,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他们一样只为战斗而生,这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钢铁之师总是在最关键的战役中赢得关键性的胜利。他们以自己的鲜血、生命、勇敢和智慧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沙皇曾赐予其担任御林军的殊荣。 无论在沙俄还是苏联时期,哥萨克都是被授予锦旗和近卫军称号最多的部队。在长期征战中,哥萨克战将如云、群星璀璨,涌现出众多出类拔萃的军事将领。顿河哥萨克军首领普拉托夫将军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人物。 在1812-1814年的抗法卫国战争中,他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莫斯科近郊博洛迪诺战役和进军巴黎的作战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令拿破仑这位打遍西欧无敌手的天才统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我的军队有这些哥萨克,必将横行于天下!” 最著名的则是传奇英雄、苏联元帅布琼尼,他指挥的红军第一骑兵集团军所向披靡、威振四海。哥萨克将军们那灭强敌于谈笑间、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概给人以极大的威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