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写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我认为这话讲的颇有道理。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煜在金陵(今南京)即位,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为求偏安一隅,对宋称臣纳贡。宋开宝七年(974),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开宝七年十月,宋兵南下攻打金陵。宋开宝八年(957)十一月,金陵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宗即位,封陇西郡公。在汴京,李煜被软禁,整日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生活。太平兴国三年(987)的七夕日,也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赠吴王,葬洛阳邙山。李煜聪颖过人,擅长书画,通晓音律,精于鉴赏,喜好藏书,诗文俱佳,其词更是久负盛名。李煜的词从内容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大体以宋灭南唐为界。前期的词多为“伶工之词”,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的词则“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李煜的词今存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的词作汇刻为《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是李煜被俘后,写过的一首著名的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的上阕以倒叙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暮春深夜被冻醒后所见到的情景:窗外绵绵无尽的细雨,落英满地。这里明写是晚春的景,而暗写出作者无比悲凉的心境。上阕的点晴之笔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而一个“客”字,道出了李煜被俘后满腔的怨恨和复杂的心境。此时的李煜已是宋的阶下囚,被软禁起来,每天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日子,怎能称得上是宋的客人?李煜在此用这个“客”字,是用了诗词中“反说”的表现手法,用反话来表达自己真正的心意。这与唐代诗人杜甫作的《奉陪郑驸马韦曲·之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