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以血书《浪淘沙》,一曲亡国的哀歌,写尽半生的悔恨和控诉

 随手谈诗 2021-07-15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 ◆

内容来源 | 李煜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这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名言,同一时期正是中国的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借尼采这句话,评价南唐时期李煜词,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以血书者”呢?看一首后主的《浪淘沙》: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01

题解

李后主流传下来的《浪淘沙》共有2首,另一首是《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很显然,“窗外雨潺潺”这一首名气更大,也被更多人喜爱。

词前有题“怀旧”,或“暮春怀旧”,如果对李煜生平有所了解,仅看这四字小题就能猜个大概,定然是李后主被俘后的某个晚春,看到春意消逝,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又想起自己的故国,遂有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念故土的哀歌。

02

上片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起笔就很惊艳,上来就是一个倒叙,明明是要怀旧,可他偏偏先从梦中醒来,又不直接写梦,而是先听见了春雨,“帘外雨潺潺”;然后感受了春寒,“罗衾不耐五更寒”;最后才叹息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帘外雨潺潺”,雨下得很大,不用看也知道已是“春意阑珊”,春天已经凋零了,有些版本写“春意将阑”,春天快要凋零了。我比较喜欢阑珊这个版本,风雨欲来之前,预感到春天会因此凋零,才叫将阑,现在风雨已经摧残了一整夜,正如李清照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辛弃疾也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春天已经在风雨的摧残中离开了,凋零了。

  • 罗衾不耐五更寒

一个“寒”字是全词的基调,按理说你这都已经是晚春,还盖着罗衾,即便是风吹雨打,也不至于不耐五更寒这么夸张吧?

这一句更多是指心理上的寒冷,一来春意凋零,未免伤春,二来孤独一人,又是亡国之君,还是阶下囚,那种压抑和恐惧的生存处境,加之春意阑珊的环境,所谓“东风临夜冷于秋(吴文英),即使是春天,却让后主感觉比秋天更加寒冷。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春雨春寒之后,才开始叹息春梦,众所周知,春梦这玩意儿来得快去得更快,所以只需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作为阶下囚亡国之君,在大宋的监管下肯定不快乐对不对,前半生作为皇帝,环绕在身边那些美丽的小姐姐们,都只是黄粱一梦,只能在梦里才能贪图一时的欢乐,也只有在梦里,才可以暂时忘记屈辱。

所以是一晌贪欢,“一晌”说明梦里的一切稍纵即逝,“贪欢”写出了他对这春梦的贪图,这是对往日的怀念,却也是对这现实的无奈和悲哀,梦境的美好和现实的痛苦,形成了强烈反差。

03

下片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上片用一个寒字,奠定了全词凄寒的基调,又用一场春梦,隐隐地透露出内心的凄苦,从身寒到心寒,步步深入,下片梦醒,终于蚌埠住了,对故国的思念一发而不可收拾。

李后主写孤独简直一绝,他每次都把孤独用最直白的语言写出来,但绝不会重复,另一首《浪淘沙》中写孤独,是“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子夜歌》中写孤独,是“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相见欢》写孤独,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家伙,你没有当过皇帝、不是亡国之君,根本都写不出来。(赵佶表示:我也写不出来啊)

  • 别时容易见时难

除了孤独,还有绝望和无奈,你想想曾经的李煜,那可是皇帝啊,虽然只是小小的南唐,偏安一隅,那也是皇帝啊,种地都用金锄头的人上人,那时候登楼远眺,八千里地山河我做主,现在?

现在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最直白的一句词,是最深的绝望。因为亡国,和过去的生活告别,如今满心悔恨,又怎能挽回。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让他悔恨和怀念的所有种种,都如“流水落花春去也”,流水,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水;落花,是“林花谢了春红”之花;春去,是“春花秋月何时了”之春。这些玩意儿都是去了就去了,你后悔了想让它们回来,对不起,早都去得远了。

结尾突然没头没脑的一句“天上人间”,前面一直在春啊雨啊花啊水啊,这跟天上人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什么逻辑?完全搞不懂。有人说,你跟诗人讲什么逻辑,其实不然,诗人虽然浪漫、天马行空,但一首诗词、一篇文章也是有逻辑结构的,你写作文还讲个总分总是不是?

但李煜词就是这样,有时候他就不管什么结构逻辑啊、理性思辨啊,老子不管,这也造成了李煜词理解起来的丰富性,你说这句天上人间,怎么理解?

一般我们理解是,他曾经是皇帝,犹如在天上,尽情享乐,如今在人间,受尽屈辱,这是天上人间,这是最常见的理解。但也有其他理解思路,这可能是个疑问句,流水落花春去,去了哪里,天上还是人间;也可能是承接,“落花流水春去也”承接“别时容易”,“天上人间”承接“见时难”;或者干脆就是一句感叹,感叹天、感叹人,就类似“我的天呐”这种(脑补小岳岳的表情),无须解释。

04

以血书者

这就是李煜,他非常感性、非常浪漫,他的词没有太多理性的东西,而且语言非常直白,犹如大白话,字面意思很容易读懂,但他就是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反观有些二流诗人只懂堆砌辞藻,却让人读不懂,不能引起共鸣,难以动人。

这是为什么呢?两个字,真实。

李煜所写的一切,都是他的切身体验,不论是前期的享乐还是后期的痛苦,都是发自内心的最敏锐的情感倾诉,字字血泪,句句悲歌,王国维说李后主是以血书者,盖因为此。

————  / END /  ————



推荐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