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版本1:黄鳝常见病防治

 qweasd3699 2010-04-29
版本1:黄鳝常见病防治

一、隐鞭虫病

[ 病原 ] 病原体为颤动隐鞭虫。  

[ 发病原因 ] 颤动隐鞭虫侵害黄鳝皮肤和鳃组织。  

[ 诊 断 ] 将病灶置于显微镜下可清楚地看到大量颤动隐鞭虫。    

[ 专家推荐处方 ] ( 1 ) . 用强效消毒液浸洗病鳝。( 2 ) . 用新鱼苗平或芳草纤灭全池泼洒一次。    

二、体外寄生虫

[ 发病原因 ]主要由水蛭(俗称蚂蝗)等寄生所致。  

[ 专家推荐处方 ] :外用杀虫灵二号或芳草舒平 1-2 次;用丝瓜芯浸入
猪血后放在网箱中, 30 分钟后取出,反复数次可诱捕该虫体。  

三、打印病 腐皮病 烂尾病 

[ 病原 ] 属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

[ 发病原因 ] 由于放养密度大,苗种规格不整齐,分箱操作不规范,网
箱没有浸泡好而划伤鱼体等原因引起细菌感染所致。  

[ 诊 断 ] 在鳝体侧或伤口处呈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的红斑,状似打了一个红色的印记,尾部和头部可见皮肤发白溃疡,严重时可见骨骼和内脏,尾部充血发炎,严重时尾部肌肉烂掉,尾脊外露。  

[ 防 治 ] ( 1 ) . 苗种进箱要求规格一致,浸泡网箱及分箱操作要规范。( 2 )外用菌必清或强效消毒液对水体消毒一次,再用芳草泼洒剂对网箱定向泼洒 2-3 次, 1 次 / 天,同时内服鱼病康、三黄粉和芳草多维 2-3 次, 1 次 / 天。  

四、肠炎病

[ 病 原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 症状与诊断 ]鳗鱼食欲明显下降或明显没有食欲,水面上漂浮着包有黄白色粘液的粪便。病鳗活动力下降,离群独游,肛门区肿突出,可明显看见肛门外有二个小孔,挤压腹部即会有黄色粘液流出。镜检,肠道食物较少或没有食物,或有淡黄色或白色粘液,肠粘膜发炎脱落、溃疡,严重的可能有肠道积水。一般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有可能引发其它并发症,如并发鳃炎或引发肝脏问题等,则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 流行与危害 ]主要流行于 5-8 月份 , 流行水温 25 -30 ℃ , 主要危害黑仔、幼鳗及成鳗,整个养殖过程都有可能发生此病。发病原因可能与过量饱食、气候骤变、水温或溶氧下降及水质恶化等有关,饲料不新鲜、变质也可有引发肠炎。

[ 专家推荐处方 ]
防治
1) 投喂新鲜优质饲料 
2) 天气变化或使用药物时可适当降低投饵量;
3)长期投喂含 三黄粉 0.25g /Kg 的饲料
治疗
1 )降低投饵量,或停止股喂,注意饲料鲜度,保持鱼池环境清洁。
2 )用菌必清 0.05ppm 全池泼洒,连用 2-3 天。同时内服 (鱼病康散 4g + 三黄粉 0.5g + 芳草多维 2g ) /Kg 饲料,连用 3-5 天。

五、发狂病 

又名跑马、跑边、抽筋

[ 发病原因 ] 鳝苗刚下箱后,由于天气、环境不适应等原因突变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

[ 诊 断 ] :病鳝在水中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在水草上,全身肌肉抽动发抖,水清时还可见病鳝呈“ S ”状或“ O ”状旋转挣扎。将病鳝拿在手中,有明显的僵硬感觉,口张开,粘液少或无粘液,无明显伤,此并发生后死亡率极高。

[ 预 防 ] ( 1 ) . 放适量泥鳅吃掉残饵,并通过泥鳅上下窜动防止黄鳝相互缠绕。( 2 ) . 苗种下箱要尽可能避免突变天气。( 3 ) . 苗种运输不要用冰水、井水或与池水温差较大的水源,下箱时要调节好水温,使温差不得大于正负 2 度。( 4 )下箱后连用芳草泼洒剂 3-4 天, 1 次 / 天。

[ 专家推荐处方 ] 治疗: 外用灭菌净水液和芳草泼洒剂交替使用 2 次, 1 次 / 天。

六、肠道内寄生虫

[ 发病原因 ] 主要是指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棘头虫、鳗鲡独孤吸虫等寄生于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 

[ 诊 断 ] 病鳝生长缓慢或不长,食欲减退,身体消瘦,肛门红肿、增大,解剖肠道无食,有许多红色或白色虫体寄生在肠壁或腹腔中。

[ 专家推荐处方 ] 内服消食百虫清和芳草多维 2-3 次, 1 次 / 天,每月 2 个疗程。外用芳草舒平、杀虫灵 2 号或芳草特杀 1-2 次。    

七、水霉病 

[ 病原 ] 病原属真菌。

[ 发病原因 ] 黄鳝在运输、翻箱等机械性损伤后被真 菌感染所致。
 
[ 诊 断 ] 在黄鳝受伤处长出棉毛状的菌丝,肉眼可见“白毛”。  

[ 专家推荐处方 ] ( 1 ) . 用灭菌净水液涂抹患处。( 2 ) . 用水霉净浸泡或全箱(池)泼洒 1-2 次

八、出血病

[ 病原 ] 嗜水气单胞菌 .

[ 发病原因 ] 苗种下箱后,由于苗种质量差,抵抗力弱,加之降雨、低温、天气变坏、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鳝苗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综合症。

[ 病状与诊断 ] 黄鳝患此病后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游动,横卧于水草上呈假死状态。白天可见病鳝头部伸出水面,俗称“打扛”;晚上可见身体部分露出水面俗称,“上草”。病鳝体表有血斑,斑块形状大小不定,有时全身会出现弥漫性出血,腹部尤为明显,肛门红肿,口腔、鳃部有血样粘液,用手轻轻挤压便有血水流出。

[ 专家推荐处方 ]

预防:定期使用 净水宝、水变爽、底变净 或 鱼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 ,每 10 天一次。

治疗:先用 净水宝 或 水变爽 调节一次水质,再用 芳草菌敌 或 强力菌毒特 对水体消毒一次,或用 芳草灭菌净水液 对网箱定点泼洒 2 次,同时内服 出血散、三黄粉和芳草多维 ,连续拌饵投喂 2-3 天, 1 次 / 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