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兴: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2
而建构新理论,用以推论解释国内同质文化下人的行为。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例,该理论虽具权威性,但因在基础上偏于生物学取向,未考虑社会文化因素,而被批评为美中不足。中国心理学家可采用皮亚杰创用的临床法,在国内以同质性文化环境下的儿童为样本,验证皮业杰的理论,并在研究结果分析时纳入社会文化因素。在此情形下建构的认知发展理论,才能用以推论解释同质文化环境下样本以外儿童的认知行为。(3)根据同质性文化环境内国人行为的某种特质,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建构原创性理论,从而彰显中国心理学的特色。第二大取向是应用心理学本土文化取向,在此取向下宜采两种方式进行:(1)原则上参照西方心理学在这方面所发展出来的理论与方法,经过研究了解汇集经验而发展出适用与国人的应用心理学。(2)在实际研究时宜采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在积极方面,研究并发扬国人的传统优良心理特质,从而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在消极方面,针对国内因社会急遽变迁所产生的一些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事以及人与已等关系适应的困难问题,研究解决与预防之道,藉以灭少社会问题。因篇幅所限,以下试从应用心理学领域内教育心理学今后在国内的研究取向,就多年来所历、所思、所感的—得之愚,提供同界学者先进参考指教。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门学科。无如在20世纪初因受行为主义根据动物实验所建构的学习理论影响,致使教育心理学有很多年在学校教学上缺少实质的贡献。直到60年代认知心理学与人本心理学兴起后才有所改善。笔者在1996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即系兼采西方心理学思想精义及本土文化教育需要的一种尝试。最近笔者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孟庆茂教授合作推行的四会能力教学计划,就是在应用心理学本土文化取向下所从事的一项教育改革构想。四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时能以知、俏、行、意四种心理特质为基础,教会学生四类能力:(1)学会主动求知能力,能教得学生被动受教外亦能主动追求知识;(2)学会身体力行能力,能教得学生手脑并用,能知复能行;(3)学会好学乐群能力,能培养学生好学精神,并乐于参加群体活动,分享团体努力的成就;(4)学会自我发展能力,能教得学生了解自我与认识环境从而建立自己的志愿与理想。在理论上,四会能力教学是综合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心理学思想梢义所形成的本土文化取向教学改革计划。前者所根据的是孔子的“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的说法,并兼采荀子“不问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的观念。后者采现代西方心理学中认知主义重知、行为主义重行、人本主义重情与意的主张。综合古今中外心理学思想可知,知、行、情、意四者是人性的重要特质;了解并发扬此等人性特质,同样是古今中外教育的理想。四会能力教学即旨在以知、行、情、意为心理基础改革中小学的教学,以期突破以往教师本位教学且偏重教学结果的缺点,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且重视学习过程的新观念。因此,在理论上四会能力教学计划是既合于中华文化传统,也合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教育计划。希望此一小型教育改革计划能引起国内心理学界批评讨论,设计出更好的方法研究改进学校教学,从而促进本土文化取向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