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教有望走出“断头教育”窘境

 悦读馆 2010-05-02
“贯通”在职业教育领域成为热词
职教有望走出“断头教育”窘境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一出,“贯通”顿时在职业教育领域成为热词——中高职贯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贯通,以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这一贯通理念将有望改变以往职业教育陷入“断头教育”的窘境,打通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上升通道。
    但在职业教育专家看来,大框架下仍有不少具体问题值得探讨,例如人才深造的选拔制度将采用何种形式?校企间的技术工与教师的表面流动能否切实提升师资水平?如何促进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打通技能人才的“专业上升通道”
    长期以来,坊间流传职业教育就是“断头教育”,因为学生从技校、中职、高职毕业后,就进入工作岗位,很难再获得深造机会。根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近年来中职生的毕业流向中,40%-50%就业,30%进入高职、本科等更高层次的学校,还有10%参军、创业、出国等。分析其中两个数据,就业的学生基本专业对口,而30%选择“深造”的学生大部分放弃了原专业,因为高职和本科没有与他们原专业匹配的专业。
    “‘断头教育’并不是指职校的毕业生不能升入更高层次的院校,而是指深造得以‘废掉’原专业、转攻另一门陌生的专业为代价。”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陈嵩表示,贯通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搭建技能人才的“专业上升链条”,设立技能型本科和技术硕士。
    围绕技能人才重实践的特点,技能型本科和硕士的选拔制度也将告别“卷面考试”类的知识型测试。陈嵩在解读纲要时指出,选拔考试应偏向“实践经验”,比如以工作经验、技能证书等作为“选拔门槛”,通过者进入面试。
   
教师要发挥学生“八分之六的优势”
    打通专业上升通道,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跟上。国家的规划纲要谈到“双师型”人才,旨在将职业教育的教员培养成技术、理论都过硬的老师。上海的规划纲要则希望通过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形成教师与专业人才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并鼓励专业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技能资格,成为“双师型”教师。两份纲要均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在职校界看来,教师与能工巧匠的合作“有必要,但是还不解渴”。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说,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有个“八种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不是仅由智力组成的一元结构,而应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针对职校学生,邬宪伟提出,要发挥他们“八分之六的优势”。“按照自然守恒规律,在余下的六种智能中,他们至少有一项是强的,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那八分之六的优势提供平台。”
   
校企合作中企业不应是配角
    纲要提及的“校企合作”,包括企业全方位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计划。坊间看来,职校发展的好坏就看是否背靠行业。历数本市在全国比较有名气的几所职业学校,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行业支撑。这种支撑保证职校的专业授课内容与行业的发展一致,进而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年年“飘红”。
    但是,能背靠行业的院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职业院校认为企业对合作培养人才积极性不高。“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让他们和学校一起成为培养主体。”邬宪伟指出,职业院校和高等教育不同,必须紧贴经济发展形式。紧贴的方法就是依靠了解市场最新动态的企业,从而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在双主体的培养体系下,学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理论知识,企业则通过建立师徒关系,确保实训计划开展。”
    本报见习记者  唐闻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