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经典语录

 361° 2010-05-02

1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5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6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7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8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9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10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1)尔!
11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
12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3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6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7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18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19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0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21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22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
23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4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3)。
25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6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27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28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9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30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3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32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3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34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5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36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37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38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39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40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41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42
、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43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44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45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46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47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48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49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50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注:
1    慥慥:zào,忠厚、笃实的样子
2    迩:ěr,近
3    徼幸:偶然获得成功

 

 

 

 

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广这些道叫做教化。

2、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是天下的大本源,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译文】君子的所作所为能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所作所为则违背中庸之道。(中庸: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即折中,不偏不倚;即平常。)

4、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5、 故君子和而不流。

 【译文】所以君子性格平和而不随波逐流。

6、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7、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8、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译文】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后天学习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了这些道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最终了解这些道理的结果是一样的。

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译文】凡事预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12、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大学》与《中庸》,皆节选自《小戴礼记》。至宋时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里面的有些言论现在看起来不免有些过时,但修身养性之道还是很值得一习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中庸则主要是让人要保持中正平和之 像,这里的庸不是庸碌无能的庸,而是平常普通的意思。中庸之道,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所谓过犹不及,凡事处处钻牛角尖,走极端这是中庸所反对的。不过有很多人批判中庸之道,那是他们没理解中庸的含义,其实封建社会的愚民之策本身就误解了真正的中庸之道,以至于一误再误。我对封建礼教也是不屑一顾的,也 不是要为中庸平反,而是一如我序中所说,读书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好的,有用的我们自然就要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了。其实人们的生活大多时候不就是走的中庸之道吗?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大学与中庸里,都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君子要慎其独。打个比方,一个人在人前表现的一本正经,可一个人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由此可见此人很虚伪。所以说君子要慎其独,就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很自然的保持和人前的心态举动,那么他的行为作风就是发自内心的。正如小偷一样,别人看的见自然不会去偷,别人不注 意时他才动手,一个虚伪的人,不正和小偷的行径一样么?不过慎其独何其之难哉,在一个人的时候发泄一下久抑的情绪总是难免的,但矫柔造作实非修身养性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 子必诚其意。

君子贤其贤而要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所谓修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忄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出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 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 矩之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亡人无以为宝, 仁亲以为宝。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 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 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 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 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 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君子之道费而隐。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 地。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 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 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 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 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 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 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 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 其身者也。

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 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君子 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