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苹果树 2010-05-04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5月25日     信息来源:自治区科技厅  

 

  科技特派员是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人才对接方式,对于促进人才与产业对接、研究与生产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我区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最早的省区之一,自2003年启动实施以来,本着“立足区情特色,强化制度建设,注重点面联动,促进多元发展”的原则,我区不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村牧区科技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与“三农”发展的长效结合,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科技特派员工作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基层科技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并在组织管理、产业布局、项目带动等方面开始进入快车道。

  一、主要进展和成效

  (一)覆盖区域不断扩大

  截止目前,全区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旗县区由实施初期的4个增加至93个,基本达到全区适宜地区的全覆盖,下派科技特派员5300多人,是实施初期的34倍。其中政府机关、企业、大学生、乡土人才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今年,自治区还加大了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力度,全年共下派法人特派员137名、团队263个。

  (二)创业类型不断丰富

  目前,全区通过科技特派员牵头组建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834家,会员人数达185177人,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及涉农机构结成利益共同体430家,创办农业企业 203家,形成龙头企业100家。他们有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有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的进行生产资料服务,有的开展资金互助等等, 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通过银行贷款或在会员中集资入股等形式创办技术、经济服务实体,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服务性事业,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在科技特派员开展的服务中,有48.6%项属于无偿型、公益型,有偿型占到51.4%,其中承包型占15.5%、技术入股型占14.8%、实体创业型占9.6%、其它类型占12.2%。

  (三)服务领域不断延伸

  科技特派员的服务领域已由农牧业生产技术领域快速拓展到农牧业生产销售全过程,并且逐步发展到企业和社会发展领域。为了推动增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级科技人员与企业结对,为企业科技工作提供服务,不断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自治区已正式在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三个市开展了企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全年下派企业科技特派员370多人,服务企业90多家,一些地区还针对工业企业派驻特点制定了《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实施方案》,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了这一工作的开展。

  如乌兰察布市天露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聘请14名科技特派员进驻该企业后,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取得了良好效益,建成企业原材料基地8个,总面积15万亩,覆盖农户20000多户,农民每亩纯收1000多元,企业实现利税3906万元,科技特派员通过绩效挂勾、按股分成,也获取了丰厚的报酬,开辟了技术入股,科企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四)服务质量和能力不断提升

  全区始终把培训作为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力度,按照科技特派员专业层次构成和农牧民需求,建立了区、市、县、乡四级培训网络,共建立科技特派员培训机构119个,组织培训班16974期(次),培训农牧民200万人次。如2007年成立的内蒙古科技特派员培训学院,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建立起了一支以专家、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目前已经开展两期,共培训高层次科技特派员200多名。全区各盟市和旗县也分别组织对从事实用技术推广的中层科技特派员队伍及乡土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训,共组织培训班58期,培训科技特派员1700多人。

  (五)创业行动实现多方共赢

  科技特派员利用各种途径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使先进适用技术快速及时地导向到农村,并通过成果的转化获取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08年,围绕科技特派员工作设计实施了831项科技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3.8亿多元,实现年利润4.5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和特派员服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2元,比上年人均收入增幅为13.2%。部分地区还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催生产业集聚,延伸了产业链条,一些传统产业的品质和效益不断得到提升,科技特派员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如科技特派员张艳梅通过实施“四位一体”模式化养猪,引导农牧民进行肉猪养殖的同时,开展沼气利用和蔬菜种植,通过推广蔬菜大棚和猪舍、沼气池相结合的配套技术,使蔬菜、养猪、秸秆利用和清洁能源工程连接起来,形成跨产业的多头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皇香”牌肉猪养殖产业,收入和以前相比增加了28%。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强化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措施

  为了不断使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自治区各层级的科技特派工作普遍推行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整体推进的方法。试点地区普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科技、组织、人事、财政、农牧、扶贫、金融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办事机构,配备专人负责,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一些地区根据自身优势,还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措施,为科技特派员施展才华提供舞台,有效地推进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发展。如乌兰察布市出台了《“乌兰察布市科技创业兴农贷款担保基金”实施方案》,对实施的科技含量高、收益率高、风险小的科技项目,根据项目和实施者具体情况,采取小额贷款贴息、重点项目实施资金周转、抵押贷款担保、入股等多种形式支持;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出台了《阿荣旗科技特派员创业“金融绿卡”暂行办法》,对科技特派员创业申请的贷款,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总额控制、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还随贷、利率优惠等政策。目前,已经为科技特派员贷款60余万元。

  (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

  一是互利共赢、风险共担机制。利益共同体是科技特派员工作向长效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我们坚持按市场化、多元化、自愿式、紧密式、有偿型、效益型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使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客商、企业、园区、基地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最大限度地激活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服务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如乌兰察布市采取科技特派员跨区域组合、非常规选派等科技服务办法引进市外技术和专家,与市、县二级科技特派员进行优化组合。再如鄂尔多斯市有近40%的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或合作伙伴结成利益共同体。

  二是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多元投入,持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实现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运转的有力保障。2008年自治区科技厅共支持各盟市科技特特派员组织实施的26个项目,项目总经费达150多万元。在自治区的推动下,试点地区各级政府也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整合资源,促进各方资金与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现有效结合。以乌兰察布市例,通过与市信用合作联社等金融部门达成担保基金协议,以1:3的比例为科技特派员进行融资担保,全年年共获得银行贷款940万元。

  三是有效的激励机制。为解决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自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后顾之忧,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引导和鼓励吸引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去创业。科技特派员在派出期间,保留其原单位行政职务、技术职务、工作岗位和编制关系,享受正常的工资、福利、奖金等待遇和正常的晋级、调资和职称评定,工作业绩作为其优先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重要依据,并对成绩突出的科技特派员给予表彰奖励。同时给予适当物质补贴政策,对科技特派员优先给予科技项目支持,结合年终工作和考核情况给予一定的交通费和生活费补助,在开展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的地区采取政策对接并给予选派期间每月固定的生活补助支持大学生创业。

  四是灵活多样的选派机制。我区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以政府推动为主,坚持双向选择(项目选人,人选项目),侧重于技术推广服务,突出科技创业,一方面强调选派人员的学历、技术职称等,另一方面又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人员不受地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协会、联合会、企业等合作组织形式,以签订合同等方式,将科技特派员与农牧民、农牧业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符合市场要求,又适应当前科技服务体系的良性用人机制。

  (三)抓住需求环节,明确服务方向,在行动上实现整体推进

  科技特派员是一种社会需求。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直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全局中加以谋划、展开和推进。在运行方式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在组织管理上,坚持区、县、旗、市相结合,以县旗区为主;在选择布局上,坚持区域特色、专项行动相结合,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在项目带动机制上,通过项目整合、倾斜、项目扶持等政策和措施,捆绑各种资金,整体推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