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名著的退稿信-云外青鸟-搜狐博客

 santiang 2010-05-04

 退稿信,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失败的记录。而从积极意义上说,它又是成长的台阶。

    大凡弄文学、爬格子(如今好多是在敲键盘)的新手,都遭遇过退稿。退稿信就是那些铅印好的“万能复信”:某某同志(或先生),来稿收到。经研究,不适合本刊(报),退回,请查收。欢迎以后多赐稿,云云。负点责任的,还填上作者姓名、稿件名称、年月日等等。否则,不着一字,分明是一张毫无表情的废纸。

    同时,也有的退稿信写得认真,并且有水平。信中不光有热情的鼓励,还帮作者分析稿件得失,提出修改建议。这是把作者当朋友。这样的事例也不断从报刊、书籍中读到。

    当然,对退稿信也要做些分析。一是稿件质量是好是坏,二是编辑的水平是高是低。如果作品质量很低,没有修改价值,一封印好的退稿信也就可以了。如果作品基础不错,甚至很不错,而编辑的“眼力”出了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

    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台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时,收到一个青年作者几首拙劣的诗。作者还附信说:“我对标点是不大在乎的,请你自己填上吧!”对这种无理与无礼,台奥多尔毫不客气,在退稿信中回敬道:“下次来稿,请先寄些标点来吧,诗由我自己来填好了。”这是毛病出在作者一方的极端例子。而在19世纪、20世纪,一些外国名作家也曾收到过退稿信。在这些五花八门的信中,有些话说得刺耳,甚至很难听。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作品成为名篇,成为畅销书。这是谁的问题,便不言而喻了。试举几例:

    杰克·伦敦(1876-1916),享誉世界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贫寒,10岁开始卖报,14岁当童工,后来又做过水手、壮工、流浪汉、淘金者等等。历尽人世间的苦难和艰辛,凭着顽强的毅力,在逆境中奋进,成名。长篇小说《马丁·伊登》、《毒日头》、《月谷》、《海狼》,政治幻想小说《铁蹄》,动物寓意小说《野性的呼唤》、《白牙》,短篇小说《热爱生命》、《黄金谷》、《墨西哥人》、《一块排骨》等,部部优秀,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初期的作品《生活之法则》也曾遭退稿。退稿信上写的是:“令人生畏,使人沮丧。”

    被称作“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诗人”的华尔特·惠特曼(1819-1892),出身农家,小学毕业后便到社会上闯荡,当听差,做学徒,任报刊社编辑等。因思想激进,反对奴隶制,生活中一次次失意。他写过一些小说,但水平不高。后来,他刻苦读书,循序渐进,不断充实自己。而音乐和戏剧修养的提高,使他找到了“自由体”新诗精韵之所在,创作方法和艺术也为之一新。于是,1855年,他的名垂青史的诗集《草叶集》完成。但一开始,便遭当头一棒:退稿。退稿信是一句还算客气的话:“窃以为出版大作当属不甚明智之举。”尽管如此,后来它总算出版了。不料,当年美国文坛迎接它的却是出奇的冷漠。只有一位美国作家爱默生为它喝彩,称赞“它是美国献给世界的最不同反响的聪明和才智”。《草叶集》第一版时只有12首诗,到1892年第九版时已是包括383诗的洋洋巨著了。此后,它很快风靡世界。惠特曼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声望的美国诗人。1955年,美国还隆重举行纪念《草叶集》出版100周年的活动。真不知最初那位编辑是怎么搞的,美国文坛是怎么想的。

    在惠特曼去世后5年出生的威廉·福克纳(1897-1962)也是美国作家,以写小说见长。中学时,他就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写诗和绘画。他当过银行职员,参过军,上过大学,做过木匠、油漆工和密州大学邮政局长。他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70多篇。其代表作有《士兵的报酬》、《萨托里斯》、《声音与疯狂》、《我弥留之际》、《圣堂》(也有译作《圣殿》的)、《八月之光》、《村子》、《小镇》、《大宅》、《闯入坟墓的人》等等。他还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全国图书奖,两次普利策奖。而遭退稿的是《圣堂》。退稿信上写道:“我的天,我可不敢将手稿变成铅字。否则,你我两人都难逃法网。”《圣堂》写的是一个性无能的泼皮将女主人公摧残后卖到妓院,后者堕落沉沦的故事。这在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司空见惯,何至于说到法网。真是吓人呼啦,危言耸听!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小说家福拜楼(1821-1880)的代表作,并且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后,他还出版了《萨朗波》、《情感教育》、《三故事》等作品。他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以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包法利夫人》即是以此手法描绘了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的复杂图景,因而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著名作品。也许正是因为它写得太“复杂”,所以被编辑退回。退稿信写的是:“整部作品被一大堆甚为精彩但过于繁复累赘的细节描写所淹没。”应该说,这编辑的眼还够“贼”,作品特点看得大体不错,但最后却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探骊取珠,慧眼识宝,是编辑的基本功。但并不是每个编辑都能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少水平平庸的编辑不知扼杀过多少优秀作品和优秀作家。但有什么办法呢!前述几例都是由于作者的自信自为,锲而不舍,或心有不服,改投它报它刊它出版社,这才使作品得见天日,成为名著。那些自己心中没底,听任编辑“枪毙”者还有多少,只有天知道!

    笔者手头还有一批名家名著的退稿信——

    英国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大奖的著名作家约瑟夫·罗德雅德·吉卜林。他的作品《无题》于1889年曾被退稿。退稿信上写着:“很抱歉,吉卜林先生,您根本不知道怎样使用英语写作!”哟嚯!一棍子打死,小瞧人!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赫尔曼·麦尔雅尔。其小说《白鲸》1851年曾被退稿。退稿信上写:“十分遗憾,我等一致反对出版大作,因为小说根本不可能赢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作品又臭又长,徒有其名而已。”这是一份《白鲸》的死刑判决书,但判决不公。

    20世纪英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他的作品《尤利西斯》于1922年被退回。退稿信的内容是:“我们以极大的兴趣拜读了小说稿,极愿将小说付梓,然小说的长度是我们目前难于逾越的障碍。任何一个印刷商都不愿承印此书,而按我们现在的出版周期,出版一部300页的书至少需要2年时间……故将手稿退还于您,还望海涵。”客气是够客气,但退稿理由似乎难以服人。

    美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约翰·多斯·帕索斯。他的作品《伟大的日子》于1958年被退稿。退稿信上说:“我对书中那些与情节无甚关联的细节描写深恶痛绝。”关键在作品的质量而不在个人好恶。这一点难道编辑不明白?

    英国现代小说家肯尼思·格雷尼姆。他的《风中杨柳》1908年时被退。退稿信上云:“此小说之形式与传统模式大相径庭。”这也能成为理由?

    德国现代作家冈特·格拉斯。他的《锡鼓》问世后曾在国际上引起反响并获得荣誉。但在1961年一位编辑曾在退稿信上断言:“此小说根本不可能译成别国文字出版。”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也太武断,结论下得太早了点。

    德国犹太女作家安妮·弗兰克在纳粹政权被推翻后,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成书,书名叫《密室》(即《安妮·弗兰克日记》)。出版后相继被译成30余种文字,畅销全球。但谁会想到,1952年她收到的退稿信上写的却是:“姑娘,恕我直言,你似乎缺乏一种将你的作品提高到比‘新奇’更高一个层次的能力。”“比‘新奇’更高一个层次”是什么层次?只怕写此批语的编辑也说不清——“恕我直言”。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克里希,一生共写了540本书,计4000余万字。据说,这些书码起来,比他的两个身高(1.78米)还要高呢。当他年轻时,既无大学文凭,又无有钱有势的社会关系。但他于写作可说是矢志不渝,百折不回。他收到的退稿信竟有743张!成名之后,他曾对一位朋友谈起它们说:“不错,我正在蒙受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我一旦获得了成功,那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就全部都要重新计算了。”

    成功之前,退稿信一文不值;成功后,退稿信立马升值。这是仅就退稿信而言。而它在作家成功道路上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作者、编辑,都应该认真对待退稿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