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老刘tdrhg 2016-07-12

被退过稿的作者自然知道那滋味不好受,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写退稿的体验也很糟糕。为了体现人性化服务,编辑经常会被要求给每一部退稿作品写下简短的理由。为了不伤害作者们的玻璃心,通常都会写得比较具体,如“作品略显浮夸”“语言还需锤炼”“结构稍显松散”等等,总之,尽最大可能避免说出那个可怕的真相:“你写得太烂了!”

然而即使这般小心,一颗颗玻璃心破碎的声音依然不时在耳边响起。这些退稿的理由通常会被作者逐条反驳,更有甚至,洋洋洒洒抛来几千字,解释他的作品究竟好在哪里,编辑们是如何的有眼不识泰山。:“不符合要求?你们到底什么要求?”“我看了你们之前发出来的作品,没发现有哪一篇比我的写得更好。为你们的审美感到羞耻。”“我写了十几年,还从来没收到过如此可笑的退稿理由!”

“真是狗眼看人低!”一个愤怒的作者曾这样骂道。

大概是为了解救广大身处于水深火热中一心想要提升退稿技巧的编辑们,才会出现了下面这本名为《退稿信》的书。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编者:安德烈·伯纳德(André Bernard)[美]

译者:陈荣彬

这本书中收录了许多大作家收到过的退稿信。比如王尔德曾收到退稿信说:“我亲爱的先生,我已经看过阁下的手稿了。哦,我亲爱的……上帝啊!”塞缪尔·约翰逊的收到的退稿信更绝:“阁下的作品既杰出又具有原创性,但是杰出的那部分并无原创性,具有原创性的那部分却又不够杰出。”美国诗人史蒂文斯打开投稿的回邮后发现里面居然装着一小撮灰烬……看完之后,不得不感叹编辑们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那些作家能熬出头真是不容易。

下面是编大人从这本书里摘录出来的部分退稿信。我相信这些信可以给文学写作爱好者带来不少宽慰。毕竟这么多作家生前都和你一样惨遭退稿,甚至还蒙受了比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得多的羞辱。

简·奥斯汀(Jane Austen)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

1818年出版

退稿理由: 如果阁下要我们买下这本书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退回去——只求您打消这个念头。

詹姆斯·巴拉德(J. G. Ballard)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撞车》(Crash)

1973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作者没救了──看心理医生也没用。

艾米丽·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未命名的早期诗稿》

(Early, Untitled Poetry Manuscript)

1862年与出版社接洽(作者死后才出版)

退稿理由:

1、奇怪……这些诗的韵脚都押错了。

2、这些诗作虽然辞藻优美,但却漏洞百出;大致看来,它们都不具备一首诗该有的特质。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马龙之死》(Malon Meurt)

1951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两部书稿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说,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绝在任何一页上逗留,压根儿不想知道里面的文字有何意义……这部书稿根本就是胡扯……出版或不出版根本就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那一点意义也没有;美国大众读者的品味虽然跟法国前卫小说家的品味一样糟糕透顶(贝克特是法国作家),但我想他们还没有糟到接受这种小说的地步。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惨不忍睹的童年时光》

(此书一直未曾出版,看来确实有可能写得很糟)

退稿理由: 实在很抱歉,但此时我不得不来个大义灭亲——《惨不忍睹的童年时光》非得拿掉不可。这篇小说长长的题目看起来有点神秘,但内容就像那些繁琐冗长的外交辞令,实在糟透了。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沙多里斯》

1929年出版

退稿理由: 如果这本书还算略有剧情与结构的话,我还可以给你一些删修的建议。但因为你写得太过松散,所以我想再怎样修整也没有用。我拒绝出版的主要理由是:你根本没有故事可以写。

《圣堂》(The Sanctuary)

1931年出版

退稿理由: 我的老天爷!我可不能出版这本书,否则我们只好相约牢里见了。

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洛丽塔》(Lolita)

1955年出版

退稿理由: 作者实在应该把他的想法都告诉他的心理医生(他也可能真的说了),而且这本小说也有可能是那些想法经过扩充后的结果……这里面有些段落写得不错,但是会让人吐到爬不起来,即使是比弗洛伊德还开放的家伙也会受不了……这不会是一本卖座的书,而且对于一个刚刚成名的作者而言,也会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这整本书从头到尾都沉溺在一种堕落的氛围里面……作者常常写着写着就陷入了一种像精神病一样的白日梦,情节也跟著混乱了起来,特别是那些有关逃亡的剧情……最后的结果,主角好像把自己给变成野人一样,好可怕。让我最感到困惑的是——这作者居然还想找人出版这本书?我现在实在找不到出版这本书的理由。我建议不如把这本书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

1926年出版

退稿理由: 如果我们出版这本书的话,先别提会不会刻毒伤人,人们光是用「品味差劲无比」来形容就我们受得了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在笼中》

1898年出版

退稿理由: 我从没有读过这么单调的故事,它带我陷入了那虚假的文字的泥淖中,它诱发不了情感,只让我感到疲惫。有些专业批评家常常把曲折迂回的文字游戏误认为艺术作品,只有他们会把这本小说当成佳作;有血有肉的人,读它的时候都会哈欠连连,然后把它摆到一边去。但前提是:他们得先把它拿起来看

詹姆斯·乔伊斯(Jame Joyce)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16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本小说里有很多拖拖拉拉的地方……它太不着边际,缺乏形式,没有限制。而作者又毫不遮掩地描绘丑陋的事物,使用脏话;有时候它们就这样赤裸裸地被故意摆在读者面前,实在很没必要……小说的结尾极度凌乱:作者的文字与思想就像潮湿无用的石头,碎成一片一片,散落一地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去斯万家那边》(Du C?té de chez Swann)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

1913年出版

退稿理由: 乖乖,我从颈部以上的部分可能都已经死掉了,所以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会需要用三十页的篇幅来描写他入睡之前如何在床上辗转反侧

D. H.劳伦斯(D. H. Lawrence)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

1928年出版

退稿理由: 我是为你好才告诉你:不要出版这本书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诗集》(Poems)

1895年出版

退稿理由:

1、真的有人愿意花钱买他的书吗?我真的不敢相信。

2、居然有批评家不愿宣称「叶芝先生将会变成一个大受欢迎的诗人」。知道这件事以后,我松了一大口气。如果他有办法的话,那我真的要对人类感到绝望了……他的东西根本就是一片空虚。他的诗听来不悦耳,也没办法激起我们的幻想……对我来讲,他的东西根本就狗屁不通。我不是批评他的诗晦涩、粗鲁、野蛮或者装模作样──虽然这些确实是他的缺点;我是说他的诗对我来讲是绝对的空虚……就算再过多少年我也不会多看他的诗一眼。

亚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

1887年出版

退稿理由: 要连载它,嫌太短;要一次刊出,又嫌太长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1856年出版

退稿理由: 你用一堆琐碎的细节遮掩你的小说,以致它失去了原貌──那些细节写得很好,只不过太肤浅了……

君特·格拉斯(Gunter Grass)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铁皮鼓》(The Tin Drum)

1961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是一本没有办法翻译的书。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出版史上编辑们瞎了眼的时刻:文学大佬们的心酸退稿史

《草叶集》(Leaves of Grass)

1855年出版

退稿理由: 我们认为,把心力投注在这本书上面,是很不理智的一件事。

毛姆(W. Somerset Maugham)

退稿理由: 就像无止尽的梦魇。我不相信它会受到欢迎……我认为大家的看法会是:「噢!千万不要读那本可怕的书!


最后,编大人再给大家讲一下这本书的序言作者,一个美国的出版商比尔·亨德森的故事。他收到的第一封退稿信写的是:抱歉,不行!(NO还特意用了大写字母),但是他想的是“至少编辑跟我说了声道歉”;后来他参加一个征文比赛,编辑写信给他说:你写了一部值得认真看待的小说作品,问题是这年头还有谁会出版“认真的”小说作品……他心中感到一阵狂喜(“认真的小说!我想,那就是把我和梅尔维尔、福克纳、乔伊斯以及其他大师归为一类了吧!”)……

多年以后,他出版了自己的小说,还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天天给人写退稿信。写作爱好者们如果都能有比尔·亨德森这样愈挫愈勇和自我安慰的精神,我想应该会好受得多吧~

◎ 原文作者:远子

我们相信

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