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彰显教师魅力,积淀师德底蕴 - lgl902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海纳百川大山 2010-05-04

彰显教师魅力,积淀师德底蕴

         ——学者型教师,儒雅大方,谦谦君子

浙江省缙云县凝碧初级中学    荷树     321402

 

师德是“彩虹”,师德是“理想之火”,师德是“生命之光”,师德有大美。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有着“江南才子”美誉的袁卫星认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下面笔者就如何彰显教师魅力谈点做学者型教师的举措,与大家共探讨。

一、用教师的师爱魅力塑造学生

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师爱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是教育的前提。夏沔尊说得好,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曾经有这样一位同事,他的学历并不高,他的教学能力也非常一般,但他所带的班却总是“红旗班”。他非常重视鼓励成绩差的学生,他非常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和生病的学生。每当双休日时,那些不能回家的学生总能在他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做到了“爱生如子”,他也因此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显然,这位同事的教育工作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师爱”的魅力。师爱是琴,能奏响学生心中优美的乐章;师爱是醇美的甘露,能滋润学生荒芜的心田。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更好体现师爱的魅力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和关心学生。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要做到“教心”,就必须较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收支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身体状况,进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刻,只要教师助他一臂之力,把爱留给学生,这样就会播惠永久。

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便会失去赖于生存的基础。只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就会产生爱的感情。只要相信学生人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师爱的阳光就会照耀每一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第三要赏识和鼓励学生。无数事实证明:在批评中,学生学会自卑;在恐惧中,学生学会暴力;在鼓励中,学生学会自信;在友爱中,学生学会关爱别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多些赏识与鼓励,少些讥讽与批评。如此教育,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更加高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充满激情的话语真诚地赞美他们,让他们在赏识和鼓励中找到自信,感受学习的快乐,看到努力的方向,产生奋进的动力。

师爱如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师爱像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教师只要将爱之甘霖洒向每个学生,尽情地塑造学生,师爱就会魅力无穷。

二、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了,外地来的白岩松背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他看见一位老人走过来,就迎上去说:“您帮我看一下行李好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白岩松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过了一个多小时,白岩松回来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白岩松大为感动,深深谢过,老人就离开了。开学典礼时,当主持人一一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校领导时,白岩松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白岩松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由此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撼人心魄的冲击和辐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语言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敬业的品质,就不会有学习的好习惯,也不会有智力的长期积累,更谈不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了。当了教师,就必须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也不必因为那些“暴发户”们在你面前一掷千金而自惭。当了教师,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样去无私奉献。教师默默奉献的爱心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盏盏烛光。所有的学生,无论是富裕的还是贫困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调皮的还是听话的,都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如果教师以满腔的热情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那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表现为诚信、公正和廉洁。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教师,总是说话掷地有声,为人正大光明,办事干净利落,处世廉洁自律。他们“言必行,行必果”; 他们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敢于直面淋漓,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横眉冷对,决不丧失人格。他们没有卑劣,没有猥琐,坦荡出磊落,肝胆照日月。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教师总是尊重和宽容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师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乖巧的还是顽劣的都是如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的教师威信,不是靠“老师”这个称谓带来,更不是靠说教和体罚强迫来,而是靠教师自身的情操和品格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地生成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为从善如流,勇于改过。一个真正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总是把周围的人当作一面镜子,善于肯定并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反思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闻过则喜。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犯错误当然在所难免,但一个真正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决不会文过饰非,他在学生面前总是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其错误。教师敢于直面自己的过错,这不仅不会损害自己师表形象,还会使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加张扬。

用健康、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笔者曾经看到这么一则报道:一位60多岁的西北师大附中老教师,为了教会学生节约,将学生丢在垃圾筒里的饼子捡起来当着全班50多名学生的面吃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位如同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那位蹒跚之父似的老师,他以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人格感动了学生,让学生的心灵也跟着洗涤了一次。这位教师,正是以他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位教师的举动,对许多学生来说感到不可思议,这正是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对学生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用的真实写照。实践证明,一名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着高尚人格魅力的人。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培育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的人格魅力指数越高,其感染力就越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三、用教师的学识魅力引领学生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古语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师,要有广大宽阔的知识视野,要有渊博宽厚的学识素养,这样才有可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教育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位年轻的校长去听一位老师上几何课的故事,校长的思想完全沉浸在老师精湛的讲解中,以至于老师问学生:“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校长全然忘记了自己是来听课的,竟举手说:“我!”。苏霍姆林斯基称赞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这位数学老师,立业之本雄厚,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魅力,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是位最具学识魅力的教师。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必须是“U”形的,那就是: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站在学科专业知识前沿的人,能熟练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还能不断自我更新,扩大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要是教师仅停留在所教学科现成知识的层面上,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只能扮演“传话筒”的角色,只能培养出思维迟钝、思想贫乏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要求和生活要求。因此,一个有魅力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总是要处于更新状态,并充满活力。

除了学科专业知识外,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事实证明,当今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调的教师,而喜欢那些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会像磁石那样把学生吸引住,从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在默默的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的实践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做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教师只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成败的心理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就能达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的效果。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教师这个职业更是充满挑战和创新,真正有魅力的教师一定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基础上,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研究,善于把研究中获取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为了适合形势的需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思维能力,保持在任何时候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做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把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地统一起来,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引领学生乐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努力奋进。

四、用教师的形象魅力影响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优美的外在形象给学生的教育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影响一个班,教师的一言一行会震动一个心灵,教师的亲切微笑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的良苦用心会拯救一个灵魂。培养谦逊敦厚、温文尔雅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的形象魅力。教师的形象魅力主要表现为和谐自然的职业美和现代美。一般说来,教师和谐自然的职业美和现代美是从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教师的仪表美,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外表,包括容貌、衣着打扮、语言行为、眼神、笑容、姿态、风度等精神面貌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和谐文明的具有教师形象的整体美。教师的仪表美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教师既要适当地扮饰自己,更要养成言谈举止的良好习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和谐得体的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用一面镜子,检查是否照出外表美,映出内在美?教师做到仪表美,首先要发常理、面常净。上课前,不妨照照镜子,看一下头发是否整齐,瞧一下脸上是否干净?教师要做到仪表美,其次还要讲究穿戴。佛要金装,人要衣裳,教师的穿戴要端庄得体,既不能显得穷愁潦倒、不修边幅,也不能浓妆艳抹、一味追求时髦。教师的穿戴要朴素大方,体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职业美。当然教师的穿戴,不是越朴素越好,也要体现一定的现代美,关键是穿戴合适,做到协调和谐、得体入时、因地制宜。比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男教师西装革履的穿着、女教师略施淡妆也是应该提倡的,它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礼仪所要求的。教师不是西施,教师只需淡抹,不能浓妆,淡抹能使教师更加精神抖擞、温文尔雅,浓妆只能招来学生的模仿和家长的非语;教师不是西施,教师只能显示健康之美,不能暴露病态之容。

教师的教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讲究教态美,首先是表情要自然生动。现代心理学测定: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面部表情中最关键的又是眼睛,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是人体发射信息最重要的部分。据现代科学统计,仅用目光,人类就能交换上千种信息。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善于用目光与学生交流,有时盯着一个学生看,似乎专门说给他(她)一个人听,有时又一会儿冲左边点头,一会儿朝右边微笑,目光总是关照全班所有学生,一个制止的眼神,一丝赞许的微笑,常常会收到奇妙的教育效果。讲究教态美,其次是手势要自然和谐。教师要尽量丢掉那种摸鼻子、扶眼镜等无意识的动作,学会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有意识手势。据学者们研究,手势与表情的结合,可传导信息的40%。恰当的手势往往是在讲某句话的瞬间由内心情感的催动下自然而然地作出的。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时用描摹性的象形手势(如:圆、方、长、短等),有时用表达情感的情绪手势(如:挥拳、劈掌等),有时用指示性手势(如:扳指头、敲桌子等),有时用象征性手势(如:向前方挥手象征前进,举起中指、食指象征胜利等)。讲究教态美,第三是身体姿态要自然得体。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立时,头要正,腿要直,两脚基本平行或一前一后,自然站定。教师的坐姿以双腿并拢、面向正面而双膝侧向一边为宜,这样的姿态显得优雅动人。站立时,可做一个提气动作,形成全身挺拔、精神焕发的形象;坐下时,两脚自然落地,腰板挺直。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交际、高频率、信息化的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对于教师而言,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师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言传身教”,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的语言,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学识才华和人格品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启迪学生。教师的语言(口语)美,首先体现在语音标准,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其次是懂得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的常识,发音做到宏亮圆润,字正腔圆,清晰流畅。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境,组织恰当的言语内容,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或循循善诱,或幽默风趣,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特别是教师幽默的语言,使课堂的氛围和谐融洽,使学生的学习化难为易,使师生的心灵对接沟通。教师的语言之美如是慈母的温柔之美,是严父的强劲之美。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春风吹融冰冻的江河,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像细雨滋润生长的万物。

师爱的魅力飘逸着爽心的花香,教师人格的魅力奏响了美妙的歌声,教师学识的魅力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教师形象的魅力编织了迷人的风景,愿教师以其独特的魅力雕塑师德,让师德的美丽光芒照耀着教育这座千秋大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