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田黄石的九德

 天上星星期二 2010-05-06

  田黄冻章刘海戏蟾

黑田送子观音
竹节形田黄章
随形田黄章

  田黄石自清代以来,

以其温润、细腻、洁净的质地, 绚丽多彩的色泽和石纹, 赢得广大印人和鉴藏家的喜爱, 被誉为“石帝”、“石中之王”。 印石何其多也, 但无石可出其右。 近年将其评为“国石”的呼声越来越高, 并在中国宝石协会和国家地矿部联合举办的“中华国石定名”评选中, 以全票通过的绝对优势, 荣登五种名玉之首, 只等国家权威机构批准了。

  鉴识田黄石, 可以从色泽(以黄金黄、枇杷黄最常见, 红田、白田珍罕, 桐油地属下品, 黑田多粗劣)、石形(多呈自然块状)、石皮(有的田黄有黄、黑等色皮)、格(田黄多有红、黄、无色等特有的格纹)、石纹(有萝卜纹、网状纹、水流纹、棕粒状等多种自然纹路)等方面来鉴识, 但更主要的是从质地上来鉴别。 章鸿剑《石雅》中说“首德而次符”。 就鉴赏玉石而言, “德”是玉石的质地, “符”是玉石的色泽。 品评玉石的质地是第一位的, 而色泽是第二位的, 处于从属地位的。

  著名寿山石研究专家石巢、方宗珪等在他们的专著中, 都提出田黄有“六德”、“三贱”。 “六德”是细、洁、润、腻、温、凝, “三贱”为粗、松、脆, 这几乎成为当前寿山石研究界的共识。 这些是寿山石界多年来品评鉴赏经验的结晶, 其科学性是不可否认的。 但细心鉴识品味田黄, 似乎又觉得意犹未尽, “六德”尚未全部概括出田黄质地的美德。 田黄质地之美不只是“六德”, 而可以归纳为“九德”。 即:

  细:乃粗之反。 田黄石的组成分子极为细微, 用肉眼或一般的放大镜看不到其组成颗粒, 细则匀净, 这是一切美玉宝石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结:为松之反。 指田黄的组成分子极为紧密。 石结是坚实耐用, 不易碰伤, 雕刻花纹或治印不易模糊, 不易崩坏;石结则光泽正、亮、好, 石质粗松光泽则黯然不正;石质若细而结, 入手则有滑感, 反之则粗涩格手。

  温:乃凉之反。 田黄石埋藏于寿山溪旁的田土里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年, 时期可能还有温泉浸泡, 入手有温和之感, 水坑之石, 或其它蕴藏条件较差之石, 入手不如田石温和, 有的甚至有阴凉之感。

  润:为干之反。 田黄石因长期受溪水的浸渍, 石质很滋润, 不干燥, 不脆, 抚之宜手, 刻之不易碎裂剥落。

  洁:乃杂之反。 即田黄石的组成分子极为纯净, 没有什么“虱卵”、“花生糕”、“金砂地”等杂质, 看上去非常纯净可爱。

  嫩:为老之反。 田黄石的上品, 如田白、橘皮红、黄金黄等, 其质地皆如婴儿之肤, 柔嫩可爱。 而劣质田黄或其他下等印石, 则有老、干之病, 观之、抚之则生厌恶之感。

  腻:乃枯寡之反。 如久泡油中, 石质油性好。 油性好则石性较稳定, 小的碰伤以手抚摩即可愈合。 油性差则干寡枯涩, 不但欠美感, 而且易生裂痕或白点。 温润细腻则如玉女之肤, 美妙异常。

  凝:洁、结而润者即为“凝”乃黯浊之反, 呈冻状或半透明。 凝之甚者, 即为晶莹、全透明。 田黄石一般呈微透明或半透明。

  灵:为滞涩之反。 上品田黄有灵气, 有天生宝气, 如有生命之光在闪动。 但这种光同时又是内敛的、蕴藉的, 没有火气, 没有夺目炫耀之气, 没有浮华虚躁之气, 没有市井烟火俗气。 这种宝光也就是田黄的灵魂之光了, 如与鉴藏者的心灵感会, 则更为赏心悦目。

  田黄有九德。 具八、九德者, 为上品田黄, 如黄金黄、橘皮红、橘皮黄等;具五至七德者, 为中品田黄, 如桂花黄、鸡油黄等;四德以下者, 为下品田黄, 如桐油地、蕃薯黄、肥皂黄等。 “九德”也可用于品评其它印石的石质, 具六德以上者可谓上品印石;具三至五德者, 为中品印石, 具一、二德者, 为下品印石;一德不具, 乃石之最贱者, 不入品评之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