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广州的华资贸易 (1906 - 1949)
利丰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出口贸易商号之一。 于1906年,冯柏燎先生和李道明先生在广州创立了利丰贸易公司;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华资的对外贸易出口商。 初时,利丰只从事瓷器及丝绸生意;一年之后,增添了其它的货品,包括竹器、藤器、玉石、象牙及其它手工艺品,包括烟花爆竹类别。 在早期的对外贸易,中国南方内河港因水深不足不能行驶远洋船,反之香港港口水深岸阔,占尽地利。因此,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的责任,落在冯柏燎先生的三子冯汉柱先生身上。 1937年12月28日,利丰(1937)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创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丰暂停贸易业务。1943年,随着创办人冯柏燎先生去世后,业务移交给冯氏家族第二代。之后,向来不参与业务管理的合伙人李道明先生宣布退休,将所拥有的利丰股权全部卖给冯氏家族。
植根香港的出口贸易商 (1949 - 1979) 建立区域业务网络(1979 - 1995) 今日的利丰集团
利丰的精神:积极进取,不断认识并争取有利于客户和自身进步的机会;以行动为主导,对客户、供应商及职工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决定。 利丰的最终目标:在产品采购、销售、流转的各环节建立全球性队伍提供多元化服务,利丰成员有效合作,共达目标。 利丰企业集团不断的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一业深化,拉长产业链,做大、做精、做强,满足市场需要,造福社会。同时,竭诚欢迎与中国大陆相关企业鼎立合作,共创辉煌的明天。
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企业面向世界市场的同时也面对来自全世界的竞争。消费者和企业客户从各种渠道寻找价格最低,但质素最高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竞争力已非单一企业能够决定。竞争方式已从单体竞争转向企业间的网络竞争和供应链间的竞争。 供应链包含了由客户需求开始,贯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到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业务活动。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流程。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环节,从供应原料到最终用户,都看作一个整体,链上的企业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还应该一同去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为最终客户选择一件产品,整条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得 益;如果最终客户不要这件产品,则整条供应链上的成员都会被淘汰。可以说,产品的竞争其实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链内的成员需要高度合作,减少环节间的浪费,提升供应链的长期竞争力。
利丰集团从一家传统贸易商成功转型为以供应链管理概念运作的现代跨国贸易集团。多年的企业实际运作经验,使利丰集团对供应链管理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利丰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产品供应,达到「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合价的产品」的目标。利丰亦利用供应链管理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通过共享设备、减低库存等手段,减少占用企业的资产,做到以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生意,带来可观的回报。 结合利丰的实践经验和哈佛大学对利丰作出的案例研究,我们为供应链管理这一套管理哲学归纳出以下七个主要概念: 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世界著名的《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佳创意、最具有竞争力公司,整个亚洲只有15个,香港只有两个,它不是和记黄埔、也不是新鸿基地产,而是很多人还不熟悉但是是香港最大的贸易公司利丰集团和ESPRIT公司。其中利丰集团的的供应链管理颇具研究价值。 一、利丰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强调了真正的客户导向,它将客户分为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大客户由一个部门专门负责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小客户也由专门的人员全程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而很多企业将客户至上、客户是上帝挂在嘴巴上从来不是真正的客户导向。 二、强调了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的组合,其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组合优化的最佳实践。比如即使自己有英和物流公司,但是对于小批量短途运输和物流,它还是决定外包给当地最好的短途物流公司而不是大包大揽。它只提供高附加值的前后价值链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绝对不自己生产产品,它强调了跟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能力要素互补,强调了价值链的互补。是供应链和价值链交集思想的体现,是企业能力要素组合的体现,并且将企业的价值创造与成本交集网络化和系统化,构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几乎无人可以打破。
三、将最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管理实践,对延迟制造的运用,它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和战略合作关系要求生产企业预留生产能力以实现该目标。 四、其大公司规模和小公司运作的思路更堪称一绝:所有的部门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他们可以自己像一个老板一样经营自己的事业但是有可以得到大公司的支持。这样始终保持公司的活力和员工吸引力,很多贸易公司的老板很头痛自己的员工的高流失率(自己出去当老板并且将其客户带走),但是利丰公司不担心这些,因为该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就相当于一个个人老板但是有可以获得大公司的品牌支持。他们没必要自己开公司。因为这些部门本身就是一个公司。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管理不能说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保持了大公司的品牌和议价能力但是又有小公司的弹性。难怪哈佛商学院案例中心有它四个案例,也难怪财富杂志要将它评选为香港最佳价值成长公司了。因为它体现了一系列最先进的战略逻辑:交集、系统化和能力要素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