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历比公历更好 ——关于改进历法的建议 现在全世界使用的公历是一种较好的历法,已经使用了400多年,被世界所公认,为人们所习惯,但是它是有缺点的。社会在不断前进,人们制定的法规也应该不断改进,使其趋于完美。但是,历法是与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巨法”,改变历法事关重大,必须由权威机构出面组织讨论、论证,并作出最后决定。 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法方面曾经有过辉煌成就,又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在修改历法方面应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本人提出此一建议意在引起我国人大对这一问题的重视,首先在国内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论证,达成共识,并提出可行方案,再提交联合国讨论和论证,并积极促成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形成一部更简便、更科学的历法,造福于全世界人民。 现行历法存在三个缺点: 1.每月的天数不等,有大月、小月、闰月之别,且排列不太规则。 2.每月的天数不是星期的整数倍。 由于以上两个缺点,月份、日期、星期的关系十分混乱,无法记忆,难于推算,不得不每年编印日历,天天查看。 3.历法季度与气候季节不太符合。在北温带,每年的四个季度应该对应春夏秋冬四个气候季节,元旦应该是一元复始的春季的开始,但现在的情况一月却是“小寒”、“大寒”的严冬;“暑相连”的流火七月却已进入秋季。 (南半球与此情形相反)千百年来,几十亿地球人一直生活在这样的谬误之中。 制定历法应当以科学、简便为原则。现行历法存在的缺点应当设法消除,本人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仿照“国际单位”可称为“国际历”: 1.一年的时间长度和一天的时间长度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是不能改变的。但每月的天数、每星期的天数则是一种人为的规定。公历的“月”与月亮的运动周期无关,而是比年的长度小、便于使用的一种时间单位。既然是时间单位,就应该有固定的长度,我建议,每月固定为30天。一年仍规定为12个月,共360天。这360天的表示法与以往相同,为××月××日。一年的其余5天或6天不冠月份,集中安排于年末,称为××××年361日,…,××××年365日或366日。 2.每星期7天是宗教活动的规定,没有科学依据。7不能整除30是它的最大弊端。建议改为每星期5天,分别称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四、星期日。星期日为休息日。这样的工作(学习)与休息周期比每星期工作(学习)6天休息1天更有利于消除疲劳,增进健康;比每星期工作(学习)5天休息2天节奏较为紧凑,有利于工作。(少休息的天数可以集中安排,以便人们出行)每月6个星期。而且规定每月1日为星期一,这样,星期一、星期二…的序数与每月日期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好算、好记。每年的361日至365,或366日不必编星期序数,作为国际假日。 3.春分点是一个重要的天文学参照点,把太阳经过它的日期——春分日规定为春季的中点(这符合春分的词义),即 确定闰年的规则不变。 这样一来就把由于地球公转与自转周期的非整数倍引起的复杂历法问题全部集中归入年末的5天或6天之中,不打乱其它360天的整齐排列。(参见附件1、2) 当然,历法的改变涉及到广泛而复杂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新、旧历衔接的问题,可有三种解决方案: (1)在转换的这一年,例如2010年,将原 (2)在转换的这一年,例如2010年,只有 (3)在转换的这一年,例如2010年,从 2.重大节日,如妇女节、儿童节、劳动节,各国的国庆纪念日、独立纪念日等,可以保持原日期名称不变,如国际劳动节在国际历中仍为 3.新、旧历转换前出生的人的出生日期可以推算或者查新编万年历。 4.有关宗教仍然实行自己一个礼拜7天的规定,进行其宗教活动,而不受国际历的约束。 推行新历法的问题是很多的,困难是不少的,但带来的方便和利益是巨大的,应当把它作为一种国际标准,如同推行国际单位制那样去推行。 相关话题一: 我国所使用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历”,是以月亮的运动周期为依据而制定的,并用闰月进行调整,使其不过分偏离太阳的运动周期。在反映农事活动所依赖的气候季节上它远不如阳历,所以称“农历”不妥,也许是由于在农村广泛使用而得名。但它能反映月亮的圆缺变化,而月亮的圆缺变化则与潮汐、日食、月食等重大天文现象密切有关。另外,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按农历的日期确定的。为了观测、研究、利用与月球运动有关的天文现象,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农历仍应作为辅助历法继续使用。 相关话题二: 如果国际历能被采纳,建议我国法定假日作如下安排:
陕西教育学院 吴志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