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般过程是“五步走”,即立题(项)→研究→成果→(应用) →获奖 (其中,“立题”是起步的关键) 2、立题的层次:有三个层次。 1) 基础理论研究(高层次):自然现象、性质、规律的研究。 2)应用基础研究(较高层次):“三新”(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研发。 3)应用研究(一般层次):国际或国内“三新”的应用研究。 3、立题的渠道(课题来源与经费来源):有三种渠道。 1)纵向课题:上级(国家、省、部)下达的基金项目,上级拨款。有三种。 ①国家基金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计划攻关项目基金”②省、部基金项目:如“福建省基金”、“高教部基金”、“机械部基金”等。 ③青年基金:<35岁的青年教师可申请。以上各种基金均含青年基金。 2)横向课题:厂、校间的“合同项目”,由厂方拨款。合同甲方是厂,乙方是校。 3)自选课题:学校或个人自选,由学校“计划内科研经费”支持。 4、成果的形式与等级:4种形式。 1)论文成果:成果等级没有国家统一规定,民间一般规定分4级。 ①国际“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即《SCI》—(科学引文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论文索引)。注意:一、二级期刊要求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查询依据—《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情报所检录报告》→下发至各校。) ②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国家无统一规定,一般可参照北京大学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一览》;或各省自定。(一般含国家级各院、部级各院、重点大学的《学报》等。) ③国内一般刊物论文:含一般大学《学报》、各省办刊物、部级各所办刊物等。 ④学术会议《论文集》:国际、国内各级(1~3级)学会的年会《论文集》。 2)鉴定成果:经过技术鉴定的纵向、横向、自选项目的技术成果。分4级。 ①国际领先水平:经权威情报部门“国际查新检索”,并经权威专家确认; ②国际先进水平:经权威情报部门“国际查新检索”,并经权威专家确认。 ③国内领先水平:地方情报部门“国内查新检索”,并经专家确认;国内首创。 ④国内先进水平:地方情报部门“国内查新检索”,并经专家确认;国内先进行列。 3)专利成果:即准备申请专利的成果。注意保密,不鉴定。 4)专著、译著成果:含高校通用教材。主、合、协、参编,>10万字。 5、成果的奖励与等级:奖励—荣誉证书(单位、个人),奖金(个人)。共6种。 1) 国家自然科学奖:1~4等; 2)国家发明奖:1~3等; 3)国家科技进步奖:1~3等; 4)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或1~4等。如:机械部、高教部等科技进步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各省(市)科技进步奖等。 申报科技进步奖的条件:必须应用,并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应用情况”要求有加盖单位公章的《用户报告》;“经济效益”情况要求有加盖使用单位财务专用章的证明材料。例如:80年代中期,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年均效益>100万元,二等奖>50万元,三等奖>30万元。科技在进步,经济效益在成倍增长。例如,到9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的三等已要求>100万元,并设有四等奖;现在一等奖的经济效益很大,如”大众汽车的开发”。 科技进步奖的荣誉证书数量:有单位、个人两种。参加单位每单位一份(大本);参加人,对不同奖种颁发的人数不同,如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发5人;高教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7~9人。另外,等级越高,颁发的人数越多。 (如:中汽一等奖——“大众”汽车开发,肯定人数很多;又如杂交水稻大奖,人更多。) 科技进步奖的奖金,也在逐年增长。如:80年代,省部级三等奖不足1千元;90年代末,升至1万元。另外,按国家规定,奖金不交所得税;按学校规定,扣留7~10%校科研基金。 5)优秀教材奖:高教部设奖,1~3等;校设奖1~2等。 6)优秀论文奖:校设奖,个人按论文水平(三大索引、核心刊物以上);系室按年人均论文数(首位——第二位)。 7)其他校设奖项:如到校经费数额大,技术推广效益高……。各校不同规定。 *6、科研的报酬与风险 1)纵向课题的报酬与风险 ①报酬:特点是学校与个人均有稳定收入。但收入多少各校的规定稍有差别。 a)学校的收入:经费到校,学校扣5~10%科研管理费与校科研基金(以天津大学为例,全年到校经费在2000年为2.6亿,设50%是纵向经费则为 1.3亿;校定扣10%,可得到1300万管理费和科研基金。其中,校留5%,拨课题所在院或所5%。又如,河北科技大学,2000年到校总经费200多万比天津大学少100多倍,为了大力鼓励教师争取纵向项目,故学校只扣留5%。可见,规章制度也要按具体情况而定。) b)个人的报酬:各校也有不同,一般为10%左右。项目完成后兑现,不纳税。(例如,天大一青年教师,2000年得到自然科学基金一项18.5万两年完成,每年可得报酬9000元。) c)关于节余经费:一般纵向项目主要鉴定“软成果”——论文和技术报告;不要求“硬成果”—一设备或产品;因此,一般均有较多节余。(个人为例,可节余50%~70%) 纵向节余经费不得作为报酬,但作为课题组的科研基金,归课题组所有。节余经费的用途很大,一是可以支持自选项目,二是作为横向项目亏损的风险金。三是支持研究生费的不足。(个人为例,87年以前,节余约3万元,①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89年搞横向亏损约1万元;补足经费后,顺利完成;国内领先,获三等奖。②达到硕士生导师条件:天津大学规定,“硕导”必须“个人帐本”上有“纵向节余”,因为研究生的费用不足,需导师补充;另外研究生的生活费导师也要适当补贴。一般情况下,第一位搞实验研究的硕士生,需约3000元,博士生约1万元。③改善了个人的科研条件,如买计算机。) ②风险: a)经济风险:学校、个人经济风险皆为“0”;全部风险由国家承担。 b)声誉风险:验收鉴定不通过时,对个人——不得再申请纵向课题,影响前途;对学校——被通报披露,声誉下降。 2)横向课题的报酬与风险 ①报酬:各校自行规定。 a)学校收入:分软件费与硬件费两种情况(∵硬件要外协加工,材料费、加工费) a软件费(原理、工艺研究费):重点院校一般扣留25%左右,其中,校、系基金各5%,管理费5%,其余为水电费(有的系为了鼓励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将系基金返还给个人大部分)。一般院校为鼓励教师,只扣留7~10%。 b硬件费(设备、模具研制):根据具体情况(如是否用学校设备加工……)扣留3~30%的管理费。(建议:我校少扣,如:软一扣7%,硬1~20%) b)个人报酬: a校定报酬:一般校暂留10%作个人酬金,项目完成后兑现(有的系返还系基金4%;共14%) b节余报酬:70~80为个人奖金,10%为个人发展基金,10~20%为校系管理费。 ②风险:横向项目有两种情况,其风险程度大不相同。 a)软件合同:新设备设计合同、新工艺研究合同等。其特点是经费少,且一次付清。这种项目是教师的专长,也是学校实验室的特长(没有生产任务限制),一般都能顺利鉴定;并且,经费大部分能节余。因此,软件合同对学校和个人一般没有风险。 特别应指出,目前“新设备设计”项目,工厂不再签合同,而欢迎“交钥匙”合同——即“新设备研制”合同。设备验收后,一按电钮就应试生产。 b)硬件合同:新设备研制、新装备研制、新模具研制、新仪器研制等。 a个人风险:主要是经济风险,即“科研费亏损”。原因主要是: (1)合同费用预算失误;(例:88年,“双向挤镦自动液压机研制”项目,亏约1万元。) (2)制造返工风险;(例:98年“劈头倒角自动机研制”项目,自动送料系统重新研制。) (3)保修一年风险;(例:国产数控系统可靠性差,一般均需返修2~3次,差旅费多。) (4)厂方扣留30%风险金风险;厂方经费一般分三次支付,合同生效付首批,图纸会审付第二批,鉴定并终验收后付清风险金。为此,必须有个人垫款。但是,有的厂不付最后一批款,造成个人损失。(注意:不要和不景气的厂签合同!) b学校风险:学校是合同的法人,因此要承担全部风险。有4种情况: (1)鉴定验收合格:学校风险力“0”;(绝大多数项目属此种情况。) (2)甲方(厂方)中止合同:风险为“0”不退经费;(极少的情况。) (3)鉴定验收不合格:按合同条款,由校科研经费赔偿厂方损失。例:合同约定“风险由乙方承担”,则学校返还甲方全部已付经费;若合同约定“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则学校返还甲方已付经费的一半。(天津大学曾有此例。) (4)乙方(校方)中止合同:学校应返还甲方已付经费。(如承担人因病等。) 3)自选课题的报酬与风险 ①学校:支出经费——获高水平论文——提高学校声誉(人均论文数是声誉指标)。 ②个人:风险为“0”,实验费、差旅费、论文费(几百~2000元/篇)全部由学校支持。 7、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问题 1)高等院校的两项中心任务:“教学建设”与“学科建设”。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 2) 结合方式: ①研究生培养,必须与导师科研项目相结合; ②本科生毕业设计与硬件项目相结合:如新设备、新模具…… ③本科生毕业论文与软件项目相结合:如新工艺、新原理…… 8、职称晋升对成果的要求(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要求三项条件:教学工作量+外语水平+“学术水平” 重点是——“学术水平” 1)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论文”,任现职>5年。例: ①重点院校:副高——>2篇一般刊物(第一作者) +>2篇一般刊物(第二、三作者); 正高——>2篇核心刊物(第一) +>2篇一般刊物(第一) +>2名硕士生。 ②一般院校:副高——>2篇一般刊物(第一、二) +>2篇其他刊物(任意)或论文集; 正高——>2篇一般刊物(第一) +>2篇一般刊物(第二)。 2)论文的替代成果:依次为专著(主编)——专著(参编>10万字)——获奖技术成果(第一)——获奖技术成果(第二、三)——鉴定技术成果… 3)关于“特批”:任现职<5年者。 ①博士生:>1~3年,满足副高条件者可晋升副高职。 ②有高水平论文或论文数量很多者:讲师→副高;副高→正高。 ③受高水平奖励者:讲师→副高;副高→正高。 ④承接重大“纵向课题”者:讲师→副高;副高→正高。 ⑤承接到大额经费的“横向项目”者:讲师→副高;副高→正高。 二、立题起步篇 1、自选项目的立题:特点是项目小,难度低,无风险,收效快;成果一般是论文。 1)自选项目的层次 ①校管重点项目:学校根据长远规划选定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项目;(*建议向基础课倾斜) ②系管面上项目:各系选定的由各课题组或个人申报的项目。 2)学校“计划内科研经费”的分配方法:分3块。 如本校计划内总经费1200万/年;若计划内科研经费为5%≈50万/年 ①校科研基金:用以支持校管重点项目。一项一本,专款专用。(本一帐本) ②面上费用:用以支持面上项目。一系一本,统一使用。 ③科研管理费:校管。科技情报费、科技活动费等。 3)自选项目的申报程序 (4步) ①课题组提出申请报告(一式4份):含以下内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a)查新报告:明确“创新点”,否则不批; b)可行性报告:研究方法,实验条件,技术关键问题的解决措施; c)经费预算报告:仪器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资料费,论文版面费,鉴定费等; d)计划任务书:按学期计划; e)成果提供形式:论文及数量,鉴定及水平; f)人员组成名单:如有合作单位,应包括合作单位参研人员名单。 ②教研室初审:教研室主任签字; ③系审批:系科研主任签字后,加盖系公章; ④面上项目交科研处备案;重点项目交科研处,经“学术委员会”审定后,立题。 4)自选项目立题前的准备:两项建议。 ①查新:在所教课程的范围内查找“创新点”→建立“个人课题库”。查两方面。 a)资料查新:建议查阅本学科的近年出版的各种《国外××译文集》。原因是:第一,《译文集》中的论文都是报导各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国内大部分尚未开发,可以做为国内的科研课题;第二,《译文集》中刊载的论文,是经过我国权威性情报机构精心挑选出来的(机械工业的《译文集》多数是机械工业部情报所编译)。因此,大部分课题是目前我国需要研究而尚未研究的课题,大部分可以作为自选项目或横向项目的课题。第三,这些论文的原文是英、日、德、意、俄文,已译成中文,查阅极为方便。(很少有人会5种外语) 以本人担任的《锻造工艺学》学科(二级学科)为例,有关译文集有《国外大锻件译文集》、《国外齿轮少无切削加工译文集》等。 以《国外齿轮少无切削加工技术译文集》为例,其中报导了各先进国家有关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花键的各种先进成形技术。 查阅《译文集》,既省时间,信息又准确。据此,建立“个人题库”。 (例:83年,自选“外花键开式冷挤压”项目争取到86年机械部基金) b)工厂查新:两项建议。 a调查引进技术的消化情况:消化引进技术,就是科研课题。 例:“冷挤压技术”,60年代中期即引进国内,由上海交大阮雪喻院士率先在全国推广。经过全国10多年的消化,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凸模寿命问题。79年,我们选定“冷挤压凸模的应力集中分析与结构参数的选定”课题,进行有限元分析。仅用几个月即发表论文。 b调查技改项目情况:各厂均有技改基金,约为年产值的1~3%。技改项目如有“创新点”,就是科研课题。而且,厂方可资助经费。 例:80年,天津板钳工是一厂生产的锻件采用开式模锻(即有毛边模锻),材料利用率仅30%,材料浪费,成本提高。我们选定“侧仓式闭式模锻”课题,工厂提供实验模具,并资助实验费。发表论文时加上厂方人员,厂方积极性很高,可以晋升职称。 ②选题:须注意几点。 a)课题必须有“创新点”:没有“创新点”不是“科研课题”,而是“技术服务”,不能得到论文成果。不能选。 b)自选项目应尽量选定理论研究课题:如上述“凸模”课题; c)需实验研究的课题,必须考虑实验室条件,或争取与工厂合作研究:如上述“闭式模锻”与天津板钳一厂合作研究。 2、纵向项目的立题:难争取,无风险,高报酬,节余多,论文、鉴定成果双丰收。 1)纵向项目的申报程序(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①查阅“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上级定期下达“指南”到科研处→系→室;个人查阅。 ②选定“指南”课题:“指南”只给出学科名称,不给出具体课题名称,课题要选定。 例:“指南”——“花键冷挤压技术”,不指明哪种花键(外花键轴、内花键套),不指明齿形(渐开线、矩形),不指明哪种工艺(正挤、反挤、开式挤)。 必须根据个人以前的技术储备情况进行定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人过去有相关的技术储备;一是没有储备。没有储备时,应抓紧做“探索实验”进行可行性论证。(从下发“指南”→申报截止,约1~3个月时间,时间够用) 例:上题,个人有相关课题,选定“渐开线齿花键轴开式冷挤压技术的研究”。 ③无技术储备时应做“探索性实验”: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④填写“基金项目申请书”:含以下内容。(一式8~10份) a)本项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综述;本项目的预期成果水平,应用前景; b)课题的主要技术指标;技术关键及研究方法; c)本校所具备的实验条件; d)计划进度表; e)参研人员名单(包括协作单位人员),个人的相关成果; f)成果提供方式:论文,技术资料; g)应用前景预测; h)经费预算表。 ⑤系预审:科研主任签字,盖系章; ⑥合作单位盖厂章; ⑦校审定:科研处处长签字,盖校章; ⑧学校向上级申报:组织专家会审或函审,打分,评比,批准; ⑨上级下达《基金项目任务书》:校立题,上档。 2)纵向项目立题前的准备:(三点建议) ①随时进行“技术储备”:经常进行自选项目,出论文;结合毕业论文,出论文。 例:机械部“指南”中有“挤镦复合工艺的研究”,个人“技术储备”中有“镦挤复合工艺的研究”;刚好对题。 ②联合工厂共同申请:由于有基地保证,评审时加“分”。另外,工厂积极性高。 ③提高“中标”的竞争力: 如:“挤镦复合工艺的研究”,12个单位申报,为什么能中标?有下列几项。 a)过去有与项目相关的课题和论文;(满分≈10分) b)过去承担过机械部基金项目,并按期完成,信誉高;(满分≈10分) ※※c)技术指标高:“指南”要求 ,申报书给出 ;(满分≈40分) ※d)申请经费低:某研究所报12.5万,申报书报3.3万(87年);(满分≈20分) e)完成时间短:一般2~3年,申报书报1年;(满分≈10分) f)参研人员职称、学位,实验条件等。(满分10分) (87年,机电部基金平均支持力度3万/项,现在不详) 3、横向项目立题:高风险,高报酬,得“鉴定成果”,投产有效益,能获奖。 1)横向项目立题程序 a)签定“意向书”:项目内容,技术要求,经费概算,完成期限等; b)技术、经济准备(≈1个月) a硬件项目:(新设备研制) ①方案设计:总装图,关键部件图,电控原理图等——初步设计; ②落实制造单位,完成期限:一定找正规厂; ③落实经费预算:材料、毛坯、加工、装配。 b软件项目:(新工艺开发) ①落实实验装置; ②落实经费预算。 c)签定“合同书”;(正本一式2份) d)厂(甲方)厂长签字,盖厂章; e)系审查:科研主任签字,盖系章; f)校(乙方)审查,科研处长(校法人代理)签字,盖“校合同专用章”; g)复印“合同书”(2~3份); h)返回系“合同书”复印件1份; j)返回厂“合同书”正本一份:合同开始生效。(另一正本留在科研处) 2)横向项目避免风险的几点经验:(个人成功经验) ①建立友谊,厂校一家:“人和”是避免风险的基础。办法是: a)论文、成果为双方所有(让“名”):名次校1.3.5,厂2.4.6;“名”可晋升,厂很满意; b)报酬、奖金人人有份(让“利”):(例送给厂报酬,厂送来年终奖金)。 ②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第一个项目一定要圆满完成,并共享各种成果。这样做之后,厂里会主动要求长期合作。必须“首战告捷”。 (例:南京汽车厂[跃进]第一个项目完成后,共享论文。给厂报酬时,厂里非常感动。以后,厂内各技改项目均来电话通知,年年有项目。其他学校去谈时,回答是“有项目,但是给天大张老师留着。”过春节前,去天津送年终奖。至去年为止,长期合作15年。二位分厂厂长升“正高工”,几位工程师升“高工”。来福州前,还在电话联系项目。) ③合同约定“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即:研制失败,风险各半。应注意:“技术含量”越高,风险越大;宁可不接,不去冒险。 (例:唐山市建材厂,引进了“瓷砖成型自动液压机”,要仿制第二台。“技术含量高,风险很大”。我们的原则是:只设计——可签合同,研制——不签。最后,只接设计,设计费4万,至今未投产。) ④“合同经费”预算的“技术含量系数”选定 设技术含量系数为n,设预算成本为Q,合同经费为H; a)对软件项目(新工艺开发):取n=5~10;即H=(5~10)Q; b)对硬件项目(新装备研制):取n=2~5;即H=(2~5)Q 一般技术含量取小n值; 高技术含量取大n值。 祝大家:起步顺利,早出成果!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4743c0100g48y.html?retcode=0 谈谈一个小高校老师论文和基金的起步(2009-11-19 17:48:40)这是第一次发帖,想把自己科研起步给大家讲讲,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