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就是我的馒头菜:左手初等数学 右手唐诗宋词

 3gzylon 2010-05-09

    叶中豪,男,1966年生,上海人,民革成员,现兼任某出版社编辑。1983年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名,美国数学邀请赛一等奖。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藏书家。曾与熊斌共同主持《数学通讯》杂志“数学竞赛之窗”栏目(1991—1997),与陈计、葛军共同主持《数学通讯》杂志“问题征解”栏目(1998~2000)。近年来,致力于数学文化的传播事业,以“老封”的笔名与广大数学爱好者进行交流。

    叶中豪显得格外年轻,也许是因为脑力体操从不间断的缘故——他在国家队奥数班教平面几何。所以一楼专门有间书房是存放数学专业书的,已经很有小型图书馆的规模了。这个白白胖胖的叶先生,说话始终笑眯眯的,似乎脾气好得很。

    对于那些从小视数学为畏途的人来说,叶中豪简直气死人:“小时候特别爱做难题,但又特别不爱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做作业很被动啊。我觉得题目也有好坏之分,要有自己的选择。有些题既丑陋,又没有启发性,这样的题少做为好。”原来数学题也分美丑的!

    叶中豪说家里书太多了,整理、归纳是个体力活儿。领上二楼,迎面一整排书架:“都是现当代文学,我喜欢鲁迅。”这里的书都是几十年的积攒,定做的书架径深很大,里外三层:“大概是从1984年开始大规模买书的吧,基本都在复旦附近的旧书店里。菜市场楼上的一家还不错……”曾经在国字打头的那几条路上晃晃悠悠的人,都该明白叶老师所指为何。

    再往里走,遇上古代文学,《红楼梦》是最爱。试想一下这个配搭:平面几何+鲁迅+红楼梦?!如果说连麦兜都知道鱼丸必须搭粗面、牛腩最好配河粉……这样的三样混在一起就好奇怪啊!问叶老师喜欢鲁迅什么呢?“讽刺!”那,《红楼梦》又所爱为何呢?“不知道!”

    所以你看,有时候无厘头其实也是诚实的一部分,网上还有人揭老底:“(叶中豪)是我表弟的堂兄。小时候一起玩过几次。大我六岁。他说牙签放在嘴里多咬咬会变甜,我就傻兮兮地跟着他咬牙签!”哎呀,原来还可以一边咬牙签一边做几道美丽的数学题啊!

    这种轻松的愉悦才是叶中豪喜欢的,好比花七块钱买到一本黄裳签名的《杜甫研究论文集》,翻开来,扉页上写着:“毛主席七十生日后一日。”不经意撞到了,又觉得值得,才是买书最大的快乐。

    对于爱解数学题的人来说,对数字敏感当属顺理成章。其实除了敏感,还得有毅力。叶中豪记书账,从1987年5月开始,至今六本:某年某月买书多少、每月汇总所费几何。所以他可以随便翻翻就报出:“2010年1月,书费六百四十五块;2月,一百六十九块——哎唷这个月花得很少嘛!”另外还专备一个小本,专记成套丛书里缺少的册数。

    快乐最好没有终点,就像古代文学也仍旧不是叶中豪藏书的终结。再往里走,一间窄长型的房间,书架上摆满外国文学。他说那里原来是厕所,改造之后成了书房。这人看书是要吃东西的,桌上散落着核桃仁啊牛肉干啊,甚至包括喝了一半的可乐。想来,边吃边看才是叶中豪放松的状态——当然,解完一道平面几何题的快乐还要乘以二。(摄影 刘林 撰文 吴慧)

李秋红:中年读书滋味长

    人到中年,在社会现实的大学堂里,粗粝的谋生之路磨损了我们的身体,却赋予了丰富的阅历——有痛苦的创伤,有欢乐的收获。一腔奔流的热血变得和缓,一片锐意进取的心怀已变得柔软。生活感化了我们,让我们多愁善感,在平淡的外表里裹着一颗寻觅精神家园的心。

    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手捧心仪已久的书,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无疑是愉悦沧桑中年的美好享受。

    年轻时书本里的知识和以后社会大学的学问,培养出中年对事物成熟的感知。同一本书年轻时和现在阅读有很不同的感受。中学时读鲁迅的书,觉得冷硬难懂,现在偶尔读几篇,会深深地被他火热的心怀感染,感佩他作为民族脊梁的高贵人格。中学时读名著,看别的同学在人前陈词褒扬,私下里惭愧不安,因为我对其中的一些读起来没有感觉,甚至于读不下去,现在忙里偷闲读些名著,却能大致领略其作为名著的魅力,对作者产生由衷的敬意。由此我不赞成家长强迫孩子读遍世界名著。 中年正是读懂读透书籍的年龄。生活的沉淀和底蕴给予了我们敏锐的触觉。一本书是历经生活折磨的倾情之作还是敷衍造作的媚俗之物,我们有能力很快甄别。让人不忍释手,心与心共鸣的佳作是经岁月熬煎的思想的金子。

    媒体出版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物。众多的作者都用理性的头脑关注人性,领悟人生,维系拓展着社会良知与文明。与心爱的作者交流是多么受用的一件事,它看上去对你毫无用处,却如森林氧吧和甘泉,改善你的呼吸和血液——润物无声的供给你心境中的氧气,人的神韵里平添了坦然和自信。阅读的作用近似于中医调理,于无声处给你强身健体的滋养和补充。可惜很多人总是有病才去求医,岂不知预防疾病的保养身心,才是明智之举。

    我们的子女正处青春求学的繁累之中,家长的过分关注和督促,抵不上我们自己潜心读书的表率作用。读书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促使家长和子女同步成长,和孩子达成默契的思想交流。心灵之间近距离的沟通让孩子远离孤独、自卑、反叛、邪恶,让智慧在家庭里开花结果。

    在不长的人生羁旅中,读透几本好书;明白人生幸与不幸的分界,不再患得患失,张慌浮躁;保持安静的心态,其实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有意义的事。(李秋红 河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