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添加日期:10年04月2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日发布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详见本报昨日c叠03版报道)。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根据过去五年全国城市发展的格局及其趋势,采集各地统计数据,以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从294个城市中遴选了若干城市进行研究,认为有24个城市在未来10年比较有竞争力。其中,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没有广州、深圳。对此,部分学界人士昨日对本报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民营企业活跃地区富有竞争力 对于此份排行榜,社科院倪鹏飞博士用4句话来概括:东南沿海相对下降,北部中部快速提升;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差距缩小;省区城市竞争力逆转,中西部省份增长迅速。 对此,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罗天昊认为,城市的真实经济实力,在于民营经济,而北京,天津,上海等,主要是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而珠三角的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富有竞争力,市场化程度高。 直辖市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国家投资的项目上,获得远比一个城市乃至省份更大的利益。目前,一些大型的中央级企业,几乎全部落户于几个直辖市。如北京,几乎所有的央企均驻扎在此,上海除宝钢外,还有数十家中央企业,天津有中石油,首钢等150多家中央企业,这些,都使几大直辖市的国有经济具有先天优势,但是,从长远来讲,却造成了民营企业活力的丧失。罗天昊举例说,宝钢与米塔尔几乎同时起步,30年前,宝钢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项目,投资300亿元,而米塔尔1976年初创时不过是家产量仅6.5万吨的小厂,但是,30年后,当宝钢仍然满足于做“全运会冠军”的时候,米塔尔却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成长为全球第一钢铁巨头。 与直辖市对应的,是计划单列市的普遍发达。以深圳为例,深圳立市30年,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年均增长31.20%;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此外,深圳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第1位,贸易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一位。产业格局在全国各区域中也最为合理,除深圳之外,大连、宁波、厦门、青岛等,其发展均领先于一般省份,更超过直辖市。 目前,中国真正的知名竞争性企业,大多诞生这些并无政治优势的城市与地域。其中,深圳知名品牌众多,一大批行业的龙头企业,亦崛起于深圳,如万科,华为,金蝶,比亚迪等。宁波的民营企业,亦非常发达,这两个城市的非公经济,均超过了70%,为国内事实上最为发达的城市。而其余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多为江浙,广东的一些小城。在经济领域,几大直辖市主要以国营企业为主,民间经济普遍不发达。 城市活力和包容程度珠三角领先 罗认为,城市活力和包容程度,是衡量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在这个方面,珠三角城市远远领先于内陆,更领先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直辖市。 在政治领域,深圳亦进行了不断的体制改革的尝试,2009年深圳重启三权分立改革,为国内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程度最深的方案。深圳民间政治创新环境相对宽松。2003年,深圳出现市民竞选人大代表的现象;《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与当时的深圳市长于幼军对话,行为艺术家舒勇在深南大道上打出“九问深圳”的户外广告,直至前不久放开社团管制,均在深圳而非北京、上海出现,也绝非偶然。 除了“特区”的特殊定位外,深圳能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试点与改革,亦与深圳合理的政治地位有关。主政深圳的历任地方官员,一般敢干敢闯,在深圳的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反观直辖市,由于政治地位敏感,改革措施相对保守,无法像深圳那样,可以先摸着石头过河。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告诉记者,现在国内有关城市竞争力、发展潜力的相关研究很多,全国的、区域的,短期的、长期的都有,不同的研究方案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研究模型和数据,也会选取不同的指标和产业。 “软实力是硬道理” 不少接受采访人士认为,当今世界发达的国家、地区和城市,某种意义上说,并非以“硬实力”来衡量,而是以“软实力”来衡量,而文化和创意产业,最能体现“软实力”。 以城市而言,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能够成为北美创意中心,与其兼备法国和英国文化,并广泛吸收全球精华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以自由开放,兼容并蓄,文化融合著称的香港,则成为亚洲创意中心。特别是香港电影和唱片业,造就了香港“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深圳能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第六大、中国第一大“设计之都”,其根源,亦在于深圳是内陆唯一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突破地域界限的城市。 论产业基础,上海则远超深圳。2007年上海人才总量305.81万,深圳只有167万,上海几乎为深圳的两倍。上海本地有高校近50所,而深圳的本地高校不足十所,上海远远超过深圳。 国家或者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成为资源自由交流的中枢,汇聚全球性的资源。去年,美国推出一部名为《功夫熊猫》的动画故事片,创造了全球票房奇迹。我们作为熊猫的故乡没有拍出这么好的片子。美国人吸收了中国功夫文化,加以本土的牛仔文化,这就是汇聚天下资源,融合天下文化的威力。 地理论见 未来十年,穗、深成为二线城市? 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根据过去五年全国城市发展的格局,以及未来全球、中国发展的主导力量及其趋势,比较各城市内外环境,从294个城市中遴选了若干城市进行研究,认为有24个城市在未来10年比较有竞争力。 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二线城市有:台中市、成都市、沈阳市、南京市、合肥市、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宁波市、苏州市。其中苏州和宁波,加上三线城市的东莞,社科院认为是中国对外开放前二三十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城市。 对此,罗天昊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一线城市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竟然没有广州和深圳,极度不合理。北京和天津,是环渤海区的中心,本来应该是北京承担政治和文化功能,天津承担经济功能,但是,目前似乎北京集各个中心于一身,天津也被削弱竞争力。此外,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目前最发达的城市群,在中国未来的城市中仍然举足轻重,深圳知识创新走在全国前面,有比较发达的金融产业、高科技产业,在创新方面的竞争力应该是超过北京的。更为重要的是,珠三角的城市,在城市治理,以及融入现代化方面,优势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 地理纵深 福布斯400富豪分布描绘城市创富地图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福布斯中国400强为蓝本,结合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描绘城市创富地图。在福布斯上榜的400位富豪城市分布中,上海和北京分别以45席和39席当之无愧地成为创富磁极。上海的45位富豪中,名列前10的有2位,前20的有5位。 东南地区成就财富版图最优区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10,东南区域以占据8位的绝对优势彰显区域创富惊人能力,上海1席半,广州、杭州、佛山、南京各1席,香港半席。再观所有上榜富豪,东南区域又以400中258席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广东凭借深圳、广州两市贡献的35席与22席,以总计84席居首。这样耀人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的制度优势与区域优势,使以深圳、上海、广州、杭州为轴心的众多城市获得经济转型中最有利的经济发展空间和财富积累机遇,成就中国财富版图上的至优区域。 富豪实力成就城市竞争力 对比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与200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400强的归属城市排名,《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其囊括最多的富豪的前六名城市与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六名的城市几乎完全重合,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均位于两个排行榜的前六名之列,其相互之间的次序也有着较大程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在区域的表现上就更为明显:东南居首,环渤海居次,中部、东北、西南、西北随后,表明富豪质量与数量对于城市竞争力的影响重大。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城市发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