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剥夺了“滞婚族”的结婚权?

 老梧桐 2010-05-13


“滞婚族”感受不到城市的美好
陈方

    城市里蜗居的蚁族尚未淡出舆论的视线,“滞婚族”又扑面而来。由于结婚后必须迁出人才市场集体户口,广州市数以万计的情侣逐渐成为潜在的“滞婚族”,在通往婚姻殿堂的道路上,滞婚族备感辛酸和无奈。
   国家并未出台“集体户口不允许结婚”的规定,那么广州市的人才市场为何有如此强硬的规定?原因很简单,户籍管理与计划生育管理捆绑在了一起。挂靠在人才市场的几十万人一旦结婚成为家庭集体户,人才市场这个“超级大家长”对其监管实在是无能为力,万一出现超生,人才市场无法为其担责。
   如何才能迁出户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婚后有房产独立开户。但是,面对目前中国高企的房价,买房又谈何容易。没有房子就没有独立的户口,没有独立的户口,这些适龄的情侣们只能沦为“滞婚族”,这到底又是谁的错?
   结婚是不可剥夺的权利,个人没有错;人才市场的头上悬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利剑,他们无法松手似乎也没错;户籍部门、民政部门并未规定集体户口不能结婚,他们也没有错。大家都没有错,为何这条通往幸福婚姻殿堂的道路却如此曲折?很多人将此归结为附加在户口身上的福利过重,严重影响了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诚如斯哉,在当下的中国,户籍之上承载着教育、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乃至计生等种种利益牵绊,户籍问题已成为国人无法承受之重。
   可是,“滞婚族”的问题仅仅是户口管理的问题吗?自1985年身份证颁发后,国务院、司法部、民政部、公安部等四部门一同发文,凭身份证便可以结婚、离婚。而且,全国婚姻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早已联网,民政部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完全有手段查出此人婚姻和生育状况。由此可见,在户籍制度暂时无法彻底松绑之时,只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人才市场的集体户口之困,并不应该成为年轻人结婚的羁绊。
   事实上,除了广州,苏州、沈阳等地人才市场也有“集体户口结婚后就必须迁走”的规定,而福州、重庆、西安、兰州、哈尔滨等城市多个人才市场规定,无房集体户口的孩子不能落户。这样的规定常常令拥入城市寻找梦想的年轻人感觉冰冷,一方面国家鼓励人才流动,可是另一方面种种限制又让年轻人连最基本的“结婚权”都难以保障,归宿感又从何而来?尽管广州市针对数以万计的“滞婚族”结婚难现象开始酝酿“允许挂靠集体户口的人通过投亲靠友落户”,但是并非每一个有幸挤入城市的年轻人在这个城市里都有亲朋好友,这样的缓解措施并不能解决所有“滞婚族”的问题。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也更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深入人心。遗憾的是,正在被舆论关注的“滞婚族”还远远未能体会城市的温暖,如何让“滞婚族”拾回他们应有的尊严和权利,这考验着城市管理者们的智慧和情怀。

 

《新民晚报》约稿,勿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