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养”业务员是种流行病

 含笑水仙 2010-05-19


中华冷冻食品网 2010年05月05日

使用业务员的目的,就是让鹰去飞翔,而不是去耕地;让鱼去游泳,而不是硬要飞翔;让牛去耕地,防止它跑去游泳。

国内业务员大多在“放养”,业务员分散到各地市场,一人负责一片区域。区域或大或小,或贫瘠或富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业务员事无巨细都要管。人人都是“百里侯”。

这种方式谁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只不过,习以为常的事未必就是正确的。

老总的困惑:

业务员价值何在?

业务员一般有两种“放养”形式:

一种是常驻各地分公司或办事处,这类业务员戏称自己是“完全放养”。

另一种是每月下去“跑市场”的,属于“部分放养”,一般每月出差天数在20天以上。

一位企业老总曾谈过他的困惑。在市场上没有业务员不行,人多了又觉得浪费。在市场上有睡大觉的,也有游山玩水的,一个业务人员一年就要好几万元的费用。有百八十个业务员,就要花近千万元的费用。

更关键的是,业务人员的价值比较模糊。有的区域长期空缺业务员,代理商也卖得很好。

在外地“放养”的业务员,各自为战、脱离企业视线,他们做了什么,对业绩有何直接帮助,企业知之不详。产品、价格、技术含量、品牌影响与市场投入,这些综合因素对于销售贡献率似乎比业务人员的微观努力更大。

营销部的困惑:

业务员管理出力不见好

业务员长期在外,如何有效管理成为营销部门最头疼的事:

怕他们不出工,业务员到了一个地区,必须用代理商的本地电话打回总部证明,免得他们躲在某处享清闲,虚报差旅费;

怕他们出工不出力,建立市场日志,每天的工作要详细记录,以备公司检查;

怕他们出工出力却不出业绩,每月考核指标多如牛毛。

即使这样,销量增长仍然未必尽如人意。

 

 

 

“放养”之害:业务员价值混淆

造成上述诸多困惑的原因,就在于对业务人员的价值缺乏系统了解。

业务人员日常工作看起来千头万绪,实际上无非是三个方面。

初级价值:“服务员”工作。

工作重点是服务,包括宣讲厂家产品与政策,为渠道报销促销、装修等各种费用,协调物流提货、协助售后服务、收集市场信息等。

中级价值:“管理员”工作。

工作重点是管理,包括终端招商、建设渠道网络;防止窜货,执行公司管理规定;处理代理商纠纷,鼓舞渠道士气;监督费用投入,落实公司奖罚政策等。

高级价值:“教练员”工作。

工作重点是创新与指导,包括促销活动方法上的创新、渠道建设方式上的创新、市场管理内容上的创新等。

实际上,这三类工作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大不相同的,越往后价值越大。

当业务人员处于被“放养”状态时,这三类工作常常集于一身。“服务、管理、指导”一个都不能少,工作重点不突出,明显缺乏主攻方向。导致市场产出效率低下。

高效使用业务员: 学会“三级分类原则”

根据业务人员价值,可以划分由低到高三种级别,在使用上应采用“三级分类原则”。

初级业务员(牛型):主要干服务。

对业务员个人能力要求不高,关键看其工作态度。服务类工作做得好的,大多是那种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型业务员。

中级业务员(鱼型):主要干管理。

对个人能力要求较高,关键看其工作经验。管理类工作做得好的,大多经过多年实战,协调能力强,是那种在市场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业务员。

高级业务员(鹰型):主要做创新、指导。

对个人能力要求很高,关键看其创新能力。指导性工作做得好的,大多经过前两个阶段磨炼,是举一反三、能文能武的人。目光敏锐,能够发现问题、积极行动,能够解决问题。

使用业务员的目的,就是让鹰去飞翔,而不是去耕地;让鱼去游泳,而不是硬要飞翔;让牛去耕地,防止它跑去游泳。

这首先必须打破“块块化”的大区旧有模式。业务人员全部由营销部门统一使用,不再分区域,而是依据其特长,形成“促销组”、“管理组”、“服务组”、“招商组”等各战斗分队。

原有渠道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管理组”与“服务组”承担,新兴渠道或样板市场则由“招商组”和 “促销组”等进行攻坚。

某中等规模药业企业曾试用新模式,业务人员由原来的40人减少到25人,但年度业绩提升超过30%。

管理组、服务组平均30秒内即可完成接听电话、解答代理商问题的全过程。而过去,如果碰上区域业务代表刚接手,可能半天下来都搞不清楚代理商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在新模式下,业务人员的个人发展也有了清晰规划,从服务型向管理型、指导型阶梯迈进。

 

 

 

“块块化”管理有前提: 四种情况别盲动

1.人才准备不足。

实行“块块化”管理,首先要求企业有一批能担当方面之任的将才。这件事情急不得,培养与招聘都要有个过程。

不管是分公司经理还是大区经理,其任职条件实际上应相当严格。这要求其必须是“全才”,至少服务类、管理类、指导类工作都在总部历练过,市场上“吃喝拉撒”的事要全懂。

2.资源准备不足。

实行“块块化”管理,会导致企业有限的资源被分散,资源不足时不可分兵。

整体上是强势的企业,如果把人、财、物分散到区域市场,也可能出现局部劣势,那就很可能被对手各个击破。

3.管理基础不足。

实行“块块化”管理,还要求企业必须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把人、财、物各项权力下放到区域市场,企业风险产生乘数效应。不论怎样严格抽查,靠事后发现管理漏洞是不行的,如果缺少事先防范,企业倾覆可能只在一瞬间。

4.渠道数量不足。

“块块化”管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区域的工作量足够大,业务人员不会“被迫清闲”。

在企业市场初创时期,渠道建设工作尚未完成。这时候市场上的主要工作是招商,而非管理与服务。如果把业务人员按区域划分下去,那么招商的工作形不成合力,渠道数量过少,管理与服务根本无从谈起。

据《销售与市场》

来源:《中国食品报 冷冻产业周刊》

声明:此文是《中国食品报 冷冻产业周刊》授权于中华冷冻食品网首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网!否则本网有权对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发布此文,只为给您做信息参考,请您慎重对待此文所发表的观点给您带来的影响和任何后果,我网对因此文给您带来的任何损失和造成的影响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