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道异物的现场急救措施

 苹果78 2010-05-19
气道异物的现场急救措施

    气管异物多发于儿童和老人。气管异物是指物体误入气道,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窒息、昏迷等症状。气管异物由于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下降,食物不易嚼碎,常有肉块、果冻等栓塞咽部引起窒息。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道会引起窒息,极短的时间内便会危及生命(约4分钟左右),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人出现食物误入气管的现象虽然不太常见,但危险性同样很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很可能造成死亡。
    一、诊断依据
  1.气道异物不完全性阻塞。强烈的刺激性咳嗽,病人神志可保持清醒。咳嗽的间隙出现喘息。
  2.气道异物完全性阻塞。病人不能说话、呼吸、咳嗽,并用拇指和食指抓压颈部。很快面色、口唇青紫,意识丧失。小儿不能哭出声。
  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手法
  二、腹部冲击法。1974年美国医生海曼发明的海氏手法(Heimlich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解除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方法。海氏手法又叫做“腹部冲击法”。腹部冲击法的原理是在上腹部猛推,以抬高隔肌而使得空气由肺内压出,如此产生人工咳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排出。为了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必要时多次重复这个推动的动作。
  1.病人立位或坐位时的腹部冲击法(1)适应范围:病人神志清醒。(2)操作步骤:①救助者站在病人的背后,用双臂围抱病人的腰部。②准备好一只手并握拳;③拳头的拇指一侧对着病人的上腹部,即剑突与脐之中点的位置;④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突然向上快速猛推,压入病人上腹部;⑤重复连续推击,直到异物从气道排出或病人意识丧失。⑥注意:实施每一个新的猛推动作,应是不连贯的、顿击的动作,试图以此使异物排出来。
  2、病人卧位时的腹部冲击法(1)适应范围:病人神志已丧失。救助者因手臂短而围不住清醒病人的腰时可采用此法。(2)操作步骤:①病人仰卧位,面朝上;②救助者跨骑在病人的大腿部,一只手的掌根部置于病人的上腹部正中,另一只手直接放在前一只手上面;③突然向前向下快速猛推,压入病人上腹部;④救助者可利用自身的体重来完成猛推手法。
  (三)胸部冲击法。此法适用于不方便使用腹部冲击法进行急救的气道异物阻塞病人,例如妊娠后期、明显肥胖的病人。在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中对意识不清或逐渐意识不清的气道阻塞病人推荐使用胸部冲击法。1、病人立位或坐位的胸部猛推法(1)适用范围:神志尚清醒的妊娠后期、明显肥胖的病人。(2)操作步骤:①救助者站在病人后方,双臂由腋下抱胸②一只手握拳并将拇指侧置于病人胸骨中部,注意避开剑突肋骨缘;③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向后猛推,直到把异物排出或病人神志丧失为止。
  3、病人卧位时的胸部冲击法(1)适用范围:神志不清的妊娠后期、明显肥胖的病人。(2)操作步骤:①病人仰卧位,救助者贴近病人侧面并下;②手的位置与心肺复苏时的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相同,即:手掌根部置于胸部下部的一半;③注意:每一次猛推应慢而有节奏地进行,以保证将气道内的异物排出。
  (四)小儿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手法。对儿童推荐使用减小的腹部冲击法,对婴儿完全性气道异物阻塞推荐使用胸部推击法和背部拍击法。婴儿胸部冲击法和背部拍击法的步骤:第一步打开气道,掏取异物,取出可见的异物。如无效,进行第二步。第二步背部拍击法:(1)婴儿俯卧位,面朝下,骑跨在救助人员的前臂上,支持住头颈部,使之低于躯干,救助者前臂支在大腿上,以支持婴儿。(2)用手掌根部在婴儿双肩之间拍击背部5次。(3)重复第一步,如无效,进行第三步。第三步胸部推击法(1)婴儿仰卧位或在拍背后,仔细地托住婴儿头颈部,旋转成仰卧位,放在救助者大腿上,头部低于身体。(2)在两个乳头连线、胸部下部一半的位置或在剑突上大约一指的地方,进行5次快速胸部推压。第四步打开口腔,检查被排出的异物,并用手指掏取出来。
    三、预防措施:尽量不要给宝贝吃硬的花生、瓜子等带核的果仁,也不要让他们玩耍可以含在嘴巴里的玩具,不要给宝贝强迫喂药;宝贝嘴巴里有食物的时候,尽量不要逗他笑,也不要让他蹦蹦跳跳,如果一摔倒的话,就很容易将食物吸食到气管里去。需要特别注意,有时宝贝吃东西出现呛咳之后,仍长期反复咳嗽,按气管炎治疗仍不见好转时,就应考虑是否有支气管异物的可能,应到医院进行透视,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