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说梦

  2010-05-20
 中医说梦
                                      (一)

  在西方一提到梦的研究,无人不知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他在1900年就出版了《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里程碑。弗洛伊德将梦精炼概括为: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他认为,“梦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所有梦均有其意义与精神价值。”“梦完全是自我的”,弗洛伊德从梦是主观心灵的动作这一前提出发,肯定所有的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都与自我有关,更注重从心理、精神上解释梦境。

  然而在较之更为久远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巨作《黄帝内经》,对梦研究已有广泛认识,如梦的形成、梦的分类、阴阳与梦、五脏六腑与梦等等均有详细的论述,并且提出了通过辨梦来诊病。

  梦的产生

  在人的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具有恢复精力、解除疲劳的作用,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现代心理学认为,睡眠不仅是觉醒的简单结束,也是大脑产生的一个主动抑制过程;睡眠并非完全失去意识,而是处于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中医学认为,睡眠属阴,谓之“寐”;觉醒属阳,谓之“寤”。寤寐是人体处于阴阳动静的两种不同状态,寤寐的交替循环即是阴阳的动静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的体验,甚至会发现婴幼儿在睡眠中发出笑声或不明原因的哭泣,那实际就是在做梦。那为什么会做梦呢?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睡眠与觉醒是人类和较高等动物生命活动必须的两个相互转化的过程。睡眠时大脑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但仍有一系列生理和生化的活动,梦就是睡眠时心理活动的表现。根据睡眠时的脑电图、肌电图和眼动图可将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即“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而人做梦80%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时期,人体肌肉紧张性降低,机体新陈代谢速度缓慢,大脑温度略为降低,而大脑皮层血流量比觉醒时略多,脑电图呈现高幅慢波;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肌肉完全松弛,机体代谢上升接近清醒水平,脑电图呈现低幅快波,与清醒时相似,此时也就是做梦时期,如果在此时被叫醒,那么,大部分人可以记得刚刚做过的梦。

  中医认为睡眠状态属阴主静,但阴中又可再分阴阳,深睡为阴,浅睡为阳。根据睡眠中脑电波的变化,可将其分为快波(FWS)和慢波(SWS)两类。快波睡眠比较轻浅,易受体内外刺激而发梦,此为阴中之阳;慢波睡眠比较深沉,不易受体内外刺激而少梦,此为阴中之阴。阴阳转化,故一夜间出现快、慢波的周期变化,而有多个梦的形成。

  中医认为,梦的产生与魂魄尤其是魂密切相关,古代文学中梦又称”梦魂”。魂藏于肝,魄舍于肺,皆归心神统帅。“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灵枢·本神》),魂指梦幻活动,魄指本能感觉活动。(《灵枢·淫邪发梦》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魂魄飞扬”是梦产生机理之一。

  梦的分类

  梦的分类首见于《类经·梦寐·周礼六梦》记载:“一曰正梦,谓无所感而自梦也,二曰噩梦,有所惊而梦也;三曰思梦,因于思忆而梦也;四曰寤梦,因觉时所为而梦也;五曰喜梦,因所喜好而梦也;六曰惧梦,因于恐畏而梦也。”可见不同的变动可出现不同的梦境。当机体处于阴阳协调的生理状态下,脏腑气血调和,营卫运行正常,寤寐有序。多发“正梦”且醒后即忘但若阴阳失调,则脏腑气血紊乱,营卫运行失常,可造成“淫邪发梦”,而出现与阴阳失调密切相关的梦境。《内经·淫邪发梦》从梦的成因及辨梦施治角度将梦载有虚实两类梦。隋朝杨上善结合临床实践及前人梦研究的成果。将梦分为三类,并明确提出了梦诊的概念。他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指出:“凡梦有三种:人有吉凶,先见于梦,此征梦也;思想情深,因之见梦,此为想梦也;因其所病,见之于梦,此为病梦也。“病梦即因病而梦,是人体阴阳不调或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映。想梦又称思梦,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人体精神情志的反映或宣泄。至于征梦,即认为梦可以预示未来,是古人普遍存在的对梦特殊作用的迷信,也是现代梦研究的争论焦点之一。

  其实人做梦是机体正常生理的表现,是生命活动的延续,是人体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是人体潜意识内容的再现。意识内容往往是人体处于社会环境中所允许的想法和行为,而潜意识内容被深藏,当人体睡眠时,意识的控制放松,而潜意识层的内容则会出现在意识中。梦也是曰间活动的残留:如曰有所思,夜有所梦;客观环境的刺激如电视中影像再现以及躯体状况的反映膀胱充盈欲上厕所则梦中会出现找厕所的场景。但是,类似的梦境总是出现则是机体内异常信号的体现。

  梦的作用

  做梦对人体来说有一定的益处和作用。

  其一,梦可恢复心理平衡。当人在身心方面遇到某种障碍,或在现实中遇到某些挫折,致使某些需要未能满足,某些目标不能实现,常常在梦中获得,使压抑的能量得到释放,因此缓解心理的紧张和冲突,使心理恢复平衡。德国诗人歌德曾以亲身体会说明梦的心理调节作用。他说:“人性拥有最佳的能力,随时可在失望时获得支持。在我的一生里,有好几次悲痛含泪上床后,梦竟能用各种引人的方式安慰我,使我从悲痛中超脱而出,而得以换来隔天清晨的轻松愉快。”由于梦具有的这种调节作用,使得刺激因素得到了消除,保证了睡眠的继续进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做了美梦,不但睡得舒服,而且醒来以后精神愉快。

  其二,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往往不为人们所知,就是梦能够增进记忆。认知的研究表明,学习后接着一段时间的睡眠记忆储存比接着一段时间的清醒更好。其原因可能是:①睡眠中减少记忆干扰的结果,②记忆痕迹衰减变慢的结果,③睡眠中存在对记忆的固化处理过程。而做梦使这种记忆予以归纳,整理和强化。曾经有人做过试验,任受试者在实验室睡眠5小时,于清晨4时30分唤醒起床,让他们观看一组线条画卡片,看过两遍以后凭记忆写出所看过的线条画。然后让受试者再睡眠2小时,继续回忆看过的东西。结果,凡是在最后的2小时睡眠中有梦的受试者,均无记忆下降,甚至还有所增强,比2小时前回忆出更多的图画。而在后2小时中没有做梦的受试者记忆力下降,比2小时前记忆的画片减少了。另一组没有睡觉的受试者其记忆力也较前下降了。渥太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对报名参加大量语言课程的一组学生进行研究时发现,记忆最快的学生一般做梦也较多,而在记忆较慢的学生做梦通常也较少。这项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整夜不睡觉苦于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学生,会很快忘记他们学习的内容。其实做梦的记忆不仅仅是单纯的储存,而且还带有整理,浓缩、精炼的过程。德国科学家就提出“人做梦是大脑在打扫房间”。

  其三,多梦有助于延年益寿。日本山梨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近期研究成果提出:多梦有助于延年益寿。他们发现,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两类相反的促眠肽,一类促无梦睡眠,另一类促有梦睡眠。研究人员分离出有梦促眠肽,将它施之于动物,使其有梦期延长,结果发现这类动物的寿命延长了。日本学者还发现,痴呆症者无梦睡眠期长,寿命大多较短。美国普尔大学罗杰斯教授在研究中也发现:人在做梦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该物质来自骨髓和淋巴结,能防病治病。

  其四,梦会给我们带来创造力和想象力,即从梦中获得灵感。从梦中获得灵感的现象在科学家、艺术家身上更为常见。有些作家、艺术家或科学家入睡时,要求自己的潜意识提供一个梦来帮助自己解决难题。“你的潜意识往往了解你的意识所不知道的东西。”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的环形结构就是“通过做梦完成的最著名的创造行为的典范”。

  其五,梦的重要作用就在其会预警疾病。《内经》中最早详细阐述了梦与健康的关系,并可通过辨梦而诊病。《素问·方盛衰论》提出,五脏气虚之梦境“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

  现代学者也认为,梦境和人体的某些疾病关系密切,疾病确实在梦中有所反映。因为当人们入睡时,生命之外的一切信息进入大脑大大减弱的缘故,使体内潜伏的病症的异常刺激信号传入大脑,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动起来,一旦兴奋的波浪扩散到皮层神经中枢,这里的脑细胞便会应激而起,使深睡的大脑“放电影”,于是就出现各种梦境。其令人惊奇的是,人体在疾病的早期引起的不适感很轻微,在人体觉醒状态时很难感觉到。当入睡后由于正诱导的生理效应,使微弱的感觉在大脑中引起较强的兴奋,并有相应的部位扩散到视觉部位,诱发视觉细胞兴奋而呈现于梦境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