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 唐小兰 341000 [内容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技巧,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 数学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 素质 据一项对全国3000多大中学生调查表明了43.73%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据中科院心理所最近做一项研究表明,在2000多名中学生中,有超过三成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如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等)。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虽然,现在社会、家庭、学校都已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着应有的努力,而且在学校,为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专门开设了健康课,但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课任教师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而且各科教材中蕴藏有不少适应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技巧,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 对学习心理偏常、失调或已成为障碍的学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辅导,而且方法需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通过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以此达到矫正学习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首先帮学生找出学习上的不良行为。第二让他自塑应有的学习正确行为、定个参照榜样。第三订出近期努力计划,用新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去实施。第四每天自我评估、每周找谈话听汇报再建新的行为目标,循序渐进 总之,课堂学习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而在课堂数学学习中又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因素。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资料] 1、王极盛 心灵时代[M]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9 2.何建民 中国高考报告[M] 华夏出版社 2000.4 3、杨永龙 杨建平 关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教育革新 1998.1 4、陈玉琨 教育质量也会过剩吗?[N] 文汇报 2002.4.22 5、陆小娅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无所不在[N]中国青年报.2002.5.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