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先败
为什么呢?先说的人,顶多能说出道理的大部分,总有一部分被遗漏掉;后说的人,可以针对这些缺失大做文章。
有时候,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先说先败”的情形也不同。比如,下属先说,说错了会受到上司的批评,从下属的角度看,上司批评下属很正常。但是,万一上司先说说错了,下属指出其毛病,那上司会很尴尬:发火,显得自己没度量;不发火,面子不好看。
一次,化工厂厂长带领一群客人参观工厂,经过仪表控制室,忽然看见仪表板上有两个指示灯一闪一闪。
有人问:“这个指示灯为什么会闪?”
厂长回答:“等液体到达临界点,它就不闪了。”
厂长刚说完,仪表工程师说:“不是的,那个灯坏了。”
厂长非常尴尬。
精于此道的人,与别人一见面从不说正经话,专说一些没有用的闲话。
不说也败
“不说也败”是说给懂得“先说先败”的人听的。
小丽是老板的秘书,一向规规矩矩,从不出大错。星期四她得到通知,说星期五公司有个舞会。虽然按照公司的规定,星期五可以不穿正装,但是,身为老板秘书,小丽每天都要穿职业套装。为了舞会,小丽破例换上了连衣裙。下午,老板通知她:“下午三点钟有紧急会议,你负责会议记录。唉,你怎么穿成这个样子,赶快换掉。”小丽这才说:“公司有舞会,何况今天是星期五,公司规定……”老板火了:“到底是舞会重要,还是工作重要?”
小丽认为自己并没有违反公司的规定,回答得理直气壮。殊不知,她的回答让老板下不了台。
如果小丽一开始就向老板暗示今天是星期五,可以穿便装,也许老板就不会在意了。
不要以为多说多错,不说不错。有话不说,往往会使你陷入被动局面。如果上司交给你一项很复杂的任务,你完成不了,又一直不敢开口,过错就是你的。如果你早说了,上司会想其他办法解决。而你明明完不成任务,还一声不响、硬着头皮继续做,往往贻误时机。
如果你和老板一起去拜访客户,老板不小心说错了话,你却不提醒,老板很可能把过错都推到你的身上。老板选你一起去拜访客户,必然是经过考虑的,认为你会对他有所帮助。
凡事在说与不说之间,看情势、论关系,衡量此时、此地、对此人应该说到什么地步,才算合理。大家都不说,根本无法沟通。不能沟通,当然无法协调。
说到不败
最佳的方式是做到“说到不败”,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对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说出合适的话。如何判断合不合适,就要看你的水平。
工作年会上,总经理在讲话,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行政主管发现总经理遗漏了一项重要的行政决定,他不慌不忙地在便条上写下“关于……的决定”等,偷偷递给总经理。行政主管的做法很明智。如果等总经理讲完话,行政主管急忙站起来,补充说明一番,相信总经理必定很生气,事后,必定气冲冲地责备行政主管:“你以为我把那项决定忘在脑后了?我记得比谁都清楚,只不过我认为暂时不宜在会上宣布,没想到你自作聪明,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宣布了。”行政主管必定会因“先说”而“先败”。
如果总经理真的忘了,而行政主管不说,那行政主管就会落到“不说也败”的境地:总经理会认为他心不在焉,这么重要的事都不提醒一下,以后根本不能信任他。
在说与不说之间,行政主管选择了一种合适的方式,即不明言,该提醒的也提醒了,至于总经理说不说出来,由总经理决定。无论以后有什么结果,总经理都不会怪到他的头上。
业务经理陪老板到客户那里谈判,客户提出让利百分之三。业务经理当场拿出计算器,熟练地计算一番,然后把结果显示给老板看,嘴上说:“不行,这样我们就无利可图了。”老板看看结果,心里明白,接着说:“虽然如此,但是,看在老客户的分上,再想想办法吧。”
明明可以接受,业务经理嘴上却说不行,实则将决定权交给了老板。老板若同意,等于给对方一个人情;老板若不同意,则有充分的理由拒绝。所以,业务经理真正做到了“说到不败”。 (摘自《圆通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