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梁鉴棠

 我是怀丹 2010-05-26

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梁鉴棠

(2008-07-30 14:44:36)
标签:

端砚文化

文化

分类:端砚赏析

《西江文艺》网上电子杂志阅读:

http://www./jgdw/reader/book.htm?id=4c3f91dd-9fd5-4d11-bf29-3e3732e9f4ed&opdate=2009-02-23 09:38:58.790

 

砚雕家梁鉴棠成为最新一期《西江文艺》(2008年第8期)封面人物

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梁鉴棠

与砚雕家梁鉴棠合影。据说其龙砚作品已拍出天价。

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梁鉴棠

砚雕家梁鉴棠端砚精品选登彩版之一

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梁鉴棠

《西江文艺》以三个彩版的篇幅选登砚雕家梁鉴棠的端砚精品

更多端砚精品请

登录中国端砚收藏鉴赏网浏览:http://www./

意象、意趣和意韵

█梁鉴棠

端砚所以名贵,不仅在于名坑众多、石质优良,更重要的是砚石中蕴含着千姿百态的石品花纹,砚师可以利用它借物寓意,借景抒情,雕出形神契合,栩栩如生的作品。然而,过去这类作品尚不行时,砚师恪守端砚制作的传统规范模式,对“出轨”的作品斥之为“不伦不类”。其实,把奇石的意韵融入端砚池雕是一个创新项目。这类砚雕的特点是采用天工造型与人工巧饰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要制出有奇石韵味的作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强调作品的意象、意趣和意韵。

所谓意象,是指形体的相似,就是砚雕物像与被借喻对象的相似性。砚师要善于发现石品与被借喻物像的形似,再创设背景赋予艺术生命,使其产生奇石的审美效果。如《鹰》砚、《松韵》砚、《天狗噬日》砚、《秋山》砚等均属这类作品。有些形不尽似,但有成像基础,砚师刀笔巧饰,补充缺欠,强调一些细节,使之形神契合,妙趣天成。如《人体艺术》砚以优美的女人体轮廓为基础,再用刀工刻出头像,使其惟妙惟肖。

所谓意趣,是指作品通过物象的某些强烈的特征,能触动欣赏者的视角感官,产生审美愉悦。例如《母子情》砚,平板砚池中所含的意象均为完整的“天工”造形图像,砚池与砚背中母与子的头像与身形酷似画家笔下的大写意变形人物。五官位置准确定位并与砚背一一对应,全无人工修饰,观后使人难以理解,那么多像素能完整无缺整合成形,不能不令人叹服天工造物之精妙。

所谓意韵,即神韵,透过物像形态的特征,使欣赏者感到其内在气质、品格的完美,从而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图中利用苦瓜所具有的苦凉与甘甜共存的双重品味,借用石品黄冻构思《苦尽甘来》砚。雕一青绿苦瓜作背景,寓意人生事业中之拚搏与磨难,再雕一成熟的金黄果实寓意成就与辉煌。以苦瓜的属性借喻苦乐共存的精彩人生,希望留给欣赏者一点思考─—成功靠历炼和磨难来积累。

运用石品的形似性融入端砚池雕艺术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创新课题,它拥有着奇石爱好者与端砚爱好者两大群体,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理想的“嫁接”效果,将使砚雕产生神奇的艺术魅力,足以使迷恋者神魂倾倒。然而,要使作品达到出神入化的妙境,还要坚持深层的探索,力求精益求精;还要有作者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为达此妙境,“吾将上下而求索!”(原载《西江文艺》杂志2008年第8期)

端砚池雕的奇石韵味

覃玉球

 

多才多艺自然受人尊敬,而学有专攻也难能可贵。梁鉴棠独辟溪径,把奇石的意蕴融入端砚池雕,寻求工意结合、天人合一的艺术新境界。十多年来,他踏遍砚山,寻觅意象石品造形制砚。他对龙情有独钟,擅于选用金黄色的“黄龙”石品创作出千姿百态的龙的形象:《龙飞凤舞》砚、《至尊》砚、《双龙戏珠》砚、《东方巨龙(长城)》砚等先后在他的刀笔下创生。他近期的目标是要创作出百方各具特色的龙砚。

作为肇庆市奇石根艺盘景协会副会长,他悟性高,形象思维活跃,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又有良好的绘画基础,这使他在池雕设计中得心应手。他长于运用端石特有的象形石品塑造物象,除龙砚系列外,人物、动物砚也是他的擅长,如《母子情》砚中,他巧用天然马尾纹塑造了一位当代健康美丽的少妇形象;《人体艺术》砚中,他借一抹酷似身形的蕉叶白再雕出人物头部,惟妙惟肖的女人体便跃然砚上;为迎猪年的到来而作的《金猪迎春》砚设计巧妙,作工精美,充满生活气息。该砚在参加第三届全国文博会工艺美术精品评奖时,黎铿大师击掌言妙,并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该砚与他同时送评的龙砚均获得银奖。不久,他创作的龙砚,《喜从天降》砚和《报喜》砚又在中国收藏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中披金挂银,并被授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称誉。

时下,意象风格作品的价位一直追高,人们回过头来才发现梁鉴棠正是当时最早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他遵循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服务于大众的宗旨,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艰苦求索而终有所成。当他的24方富奇石特点的端砚作品被载入肇庆市奇石根艺盘景协会编印的《艺海飘絮》大型画册发行后,引起收藏家的关注,载入的作品被抢购一空。极富生活气息的《金猪迎春》砚评奖后即时被在场的北京前来淘宝的著名收藏家购藏,市场给他的作品作出了客观而公正的定位。这位过去在砚业界人们不屑一顾的鉴棠终以骄人的业绩从民间一砚人被破格一步晋升为中级工艺美术师。

如果说鉴棠的作品,前期侧重于意象和意趣的追求,那么,近期的作品则重于意韵的提炼。即从过去追求单纯的形似到物象内质特征的探索,亦即从审美的趣味性到主题性文学形象的塑造。《金猪迎春》砚的砚堂上只有大小不等的斑斑驳驳的石品“黄斑”,毫无形似的特征,作者却凭这些像素巧饰出生动活泼动态各异的群猪形象,表现了强烈的生活气息,不禁令人击掌称妙;又如近期他利用苦瓜苦凉与甘甜的双重品味喻意精彩的人生,构思《苦尽甘来》砚。以青瓜借喻人生拚搏与历练,以金黄冻饰的果实寓意成就与辉煌。通过物象的特征彰显其内在气质、品格,产生了诱人的艺术魅力。

艺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鉴棠以此为座右铭,在这艰难的砚道上“一意孤行”。期待着他刀笔下充满个性的艺术形象的不断创生。

(原载《西江文艺》杂志2008年第8期)

玩 砚 杂 谈

  ●覃玉球

    盛世玩收藏,时下,古玩、字画、文玩、端砚等艺术品已成为继房地产、股市后兴起的一个投资热点。以其低风险、高增益,又能陶冶性情等特点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端州,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历史长河积淀的艺术瑰宝,蕴含着独特的、博大精深的砚文化,“中国砚都”的定名,多届中国端砚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影响所及,催生出新的玩砚一族,队伍日益发展壮大。

    玩砚,又称品砚、赏砚。是对端砚池雕艺术欣赏、审美的过程,也是品砚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是靠视觉感观和生活阅历的相互作用而激起情感震荡,使人产生精神愉悦来实现的。因此,“玩”是一种行为,是过程;“味”是目的,是感悟,也是结果。玩得有味,就能获得精神快乐!

    精神愉悦的获得首先体现在审美(品砚)的过程中,它给人以美好事物的感受。好的题材,奇特的构思,精湛的技艺,能使人陶醉于池雕的诗情画意之中。方寸砚池是大千世界波澜壮阔场景的缩影,它刻录着远古的沧桑、历史的悲壮、现实的人文情怀;唐彩、宋韵、清风尽显其中,使人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此其一。

    时下品砚者大多不光停留在“孤芳自赏”的自娱自乐式的把玩,而爱在茶艺馆品茗或休闲时约三五好友聚会,以砚为题,拿出寻觅到的精品、妙品评议攀比,决个高低。人对美好事物总有一定的占有欲,玩砚者往往会为得一受人青睐的精品而喜不胜收,由此而产生满足感,此其二。

    任何艺术品,它的存在意义都有一个价值因素作支撑,艺术市场的价位是对艺术品存在意义的一个综合评价;反过来说,市场上无人问津的根本称不上艺术品。玩砚跟玩古董字画一样,有一个考验收藏者的艺术眼光的问题,他通过玩件现时流通值与购进时价值之比来体现增益的高低,考验收藏者的前瞻能力。一般来说,时间越短,增益越高,越说明收藏者的艺术眼光高。经济实力雄厚的收藏家喜欢选购一流名家之作,这叫“终极收藏”,这种投资固然保险,增益的绝对值高,但由于价位处于峰值状态,所以增值速度迟缓,增益倍率低,为算术级数。如某大家的作品购进时设定为十万元,若干年后升到二十万元,纯增十万元,但增值倍率只是二。因此,精明的玩家,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对资源的估计、对作者的研究,对艺术品的分析,优选购进潜质高的实力派作者的端砚作品,尤其是原创作品大展获奖作品,以及富有文化创意和有时代风格的作品。因为其作品的价位不仅会与日俱增,且待他日作者一旦成名,其作品便呈几何级数增值。假设某作者在未成名时购入其作品为一千元,成名后升到十万元,则增值倍率为一百。收藏者就是通过获得高增益的藏品来考验自己创造利润价值的能耐的。有人说过,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投资当代字画,那么,最优选的措施就是跟中国美协、书协联手举办系列高品位的全国新人新作展。买下其未成名前的展览和获奖作品,那么,若干年后便拥有一代大师、大家的精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端砚收藏何尝不是这样?

    鉴棠是砚业界新秀,他能在短短的年多时间里以骄人的成绩若人触目,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坚持把奇石意蕴融入砚雕创作,强调作品意象、意趣和意韵的提炼,坚持天工造形与人工巧饰相结合,使其作品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妙趣。

    “运用石品的形似性融入端砚池雕艺术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创新课题,它拥有着奇石爱好者和端砚爱好者两大群体。奇石意韵与砚雕的理想嫁接效果,产生了神奇的艺术魅力。”这就是他在实践中的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